广州:智慧警务绘平安底色
作者: 倪少英 陈强胜 文骏
“经国务院批准,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立,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
——1985年5月24日,一个寻常的下午,一部寻常的收音机,传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广州城市快速发展的发令枪,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近40载,从天河体育中心奠基开工到天河路商圈初具规模;从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正式实施到中轴线地标建筑东塔封顶;从占据国家级CBD(中央商务区)生产总值鳌头之位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济引擎……
在这片行政区域总面积137.38平方公里、有着21个行政街的土地上,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6年位列广州市第一,更是雄居2021年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榜首、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河公安立足“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标准定位,以及“治安要素巨量繁杂”的治理现状,聚力改革创新,以智慧之“眼”探索新时代现代化警务发展方向,绘就平安天河底色。
星汉灿烂 慧“眼”千千万
2023年夏,一个叫“小天”的机器人,以一抹亮眼的蓝,在广州天河警察历史展上闪亮登场。其通过各类数字技术、声光电技术,将天河公安智慧警务成果娓娓道来。
“数字赋能、智慧警务”,是这个历史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天河区有着高楼大厦多、人流密集场所多、大型群众性活动多、高等院校多、流动人口多等地域特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治安要素,天河公安重视队伍素质建设,同时迈出了探索现代警务新模式的坚实步伐。”天河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焦志伟说。
天河公安人坚信,智慧警务,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他们将“RPA+AI”(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探索应用于日常警务,搭建智慧派出所“岗位驾驶舱”……以智慧之“眼”,探索警务科技发展新方向,构建具有天河特色的现代警务体系,一笔一墨描绘智慧警务的灿烂景色。
独具慧“眼” RPA技术与基层警务携手出圈
“重大警情处置快速掌握一手信息”“警用无人机30秒内自动升空巡航”“秒级响应智能拨打预警电话阻止电信诈骗”……
走进天河公安,智慧警务成果扑面而来。这些都是天河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大队的“宝贝儿”,是他们自主创新运用RPA技术而得以一一实现的科研成果。
LED屏幕上展示的“RPA部署应用时间轴”,记录着天河公安RPA技术从探索、开发到部署的一个个坚实脚印。哪些问题难,就专门解决哪些问题。
“各级各类机关部门、企业单位之间存在系统性壁垒”“实有人口持续上升”……面对多重挑战,在广州公安“精准警务、预防警务、智慧警务”方略引领下,天河区公安分局慧“眼”独具,着力锻造RPA技术这把破局尖刀——科技信息化大队应运而生,这支年轻队伍汇聚了天河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尖端人才。
“聚焦基层警务,提升工作效率。”瞄准这一目标定位,2023年1月,科技信息化大队队长吴毅带领RPA建设团队,结合“两队一室”以及“四个一”体系建设实际需求,深入天河公安各基层所、队,围绕警务技术难题开展了122人次的实地调研。在大量宝贵的基础数据支撑下,团队全力投入到了研发环节中。
编写脚本、设计流程、测试调整、融合实战……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流动的数据与数字警务中心的时钟仿佛赛跑着。经过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天河公安第一个RPA机器人——警用无人机管控预警RPA机器人于2023年3月正式部署,并在无人机预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紧接着,接处警风险提醒、视频运维、微信AI绘图等7类RPA机器人相继部署上线,天河公安“全自动”警务模式初具规模。
这时,天河公安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科技信息化大队夜以继日地深入探索钻研,努力把警务RPA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技术施展到更广阔的警务工作领域中。
“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吴毅看来,主动掌握核心技术让警务工作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别于大部分警务RPA技术应用实例,天河公安将设计部署、运行监管等环节技术掌握在手中,并根据工作需求将RPA技术拓宽延伸到了自动化排查装备故障等环节。
RPA警务机器人上线以来服务天河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刑警大队、反诈中心等12个单位,在三个试点基层派出所获得了一致好评;自动运行923天,出具报告350份,巡检设备10万次,自动飞行巡查30次。在民警眼中,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大脑是并肩作战的可靠战友。
“眼”观六路 “驾驶舱”智慧驱动领跑赛道
天河区公安分局天园派出所作为2021年“广州市智慧派出所试点”,顺应国家数字化战略大趋势,结合“两队一室”警务改革和辖区治安实际,建设搭载分为“指挥驾驶舱”“案件驾驶舱”“社区警务驾驶舱”三大模块的“驾驶舱”智慧警务系统,实现智慧赋能平安。
从群众报警的那一刻起,出警、取证、录入、办理……每起警情做到全环节网上流转,全流程同步留痕,全系统实时监督,“眼”观六路已不在话下。
天园派出所的“驾驶舱”,为现代警务综合指挥及为民服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其中,掌控全局的“指挥官”是“指挥驾驶舱”。在天园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墙上偌大的电子显示屏通过分屏功能显示着多个画面。“现在大屏呈现的,左边是当天值班警力和警用装备使用情况,右边是警情处置情况,中间是辖区电子地图。刚出警的民警、警车实时动态以及周边交通状况一目了然。”天园派出所所长莫超介绍道,通过“指挥驾驶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真正实现了“一屏观全所”,挂图作战。
“案件驾驶舱”则为案件侦破注入了“加速度”。近日,一名小学生的母亲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怎么办?孩子的书包在公交车上被偷了!”心急如焚的母亲赶往天园派出所报警。令她惊喜的是,仅过了两个小时,派出所民警就找回了孩子的书包。这样及时的处置,得益于天园派出所搭载“智慧大脑”的“驾驶舱”。
“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党支部示范点”“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市公安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天园派出所取得的荣誉背后,离不开“智慧大脑”——“驾驶舱”系统的强力驱动。2022年天园派出所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8%,盗窃类案件破案率遥遥领先,在天河公安基层派出所中处于“领跑”位置。下一步,天园派出所将继续探索建设“社区警务驾驶舱”,把“智慧大脑”延伸传递至社区治安治理的“神经末梢”。
天空之“眼” 平安星光伴我行
在以全天候模式进行管控预警的RPA机器人协助下,警用无人机在天河区空中搭建起一张“安全网”,让平安守护更加具体化、立体化。
“呼叫警用无人机组,请立即起飞巡航。”在天河区公安分局猎德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教导员王广志下达指令后,警用无人机在30秒内从“基巢”出动,升空对地面进行自动巡航。繁华商圈高空俯瞰图像迅即实时传输至指挥室屏幕,与路面警力共同搭建起天河公安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
在这张空中“安全网”之下,是警用无人机与RPA技术的一次次联动探索。
“依托警用无人机管控预警RPA机器人,搭建警务应用、安全管控、数据采集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全自动’系统操作,以全天候模式进行管控预警。”随着科技信息化大队民警吴文晖的讲解,警用无人机已按指令返航,自动停靠进入“基巢”并连接上电源。
时隔七年,天河体育中心再次举行演唱会,欢呼声此起彼伏,霓虹灯照耀全场。在不为人知的天幕深处,一架黑色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守护在演出现场上空。“这是我们正在执行巡航任务的警用无人机,是实实在在的智慧警务新装备。”警用无人机完成当晚的飞行任务后,科技信息化大队无人机办公室民警王思成将其平稳降落。
像王思成这样的一群年轻人,对警用无人机心生向往。他们从自己拥有的第一部无人机开始,到成为科技信息化大队无人机办公室的一员,不变的是对无人机飞行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守护好天河的欢乐祥和,警用无人机的幕后工作同样精彩。”演唱会结束时,已然检查完执飞设备的王思成看向余兴未尽的退场人流,自豪地笑着说道。
2016年9月,天河公安组建了一支专业无人机应用与管控队伍,装备了领先业内的无人机设备。这支队伍操控无人机多次参与案件侦破、巡航保卫、政务应用等活动,并在2017年5月获邀成为广州市公安局唯一代表队,在全国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战法演练中斩获7项大奖。
自2017年以来,天河公安警用无人机执行了广州国际灯光节、《财富》全球论坛、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事、春运和高考现场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
“眼”明“手”快 一线民警的“底气”所在
“在综合指挥调度支撑下,以智慧警务赋能,我们一线民警出警更有‘底气’了!”天河区公安分局前进派出所副所长陈其超介绍道。
前进街道东邻黄埔区,辖区内由3个自然村、11个社区组成,前进派出所依“村”而治,将辖区进一步划分为东、西、中区。
作为全区RPA机器人试点基层派出所之一,前进派出所结合辖区警情特点,打造以“中枢大脑”综合指挥室和智慧警务建设应用为亮点的基层特色警务。
分析警情,从信息入手,谓之“眼”明。“信息就是民警第三只‘眼’,大数据推着警力走,才能知己知彼。”案件办理队民警詹文钦说道。民警在处置矛盾纠纷等警情前,现场情况如何,能否及时控制现场、警力是否足够、携带什么类型的警械装备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前进派出所通过部署警情预警RPA机器人,在接警后5分钟内完成数据收集,并将警情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出警民警政务手机。打开政务微信“前进派出所警情预警RPA群”,历次出警的警情信息都在处置警情前自动整理、发送,达到了“知己知彼”的成效,真正实现了“眼”明。
预警劝阻,捕捉战机决胜,谓之“手”快。“您好!我是广州市天河区反诈中心工作人员,您疑似被冒充公检法类型诈骗分子所诈骗,请停止一切转账,并到辖区派出所进行登记。”正是这则由快速指令RPA机器人拨出的预警电话语音,为民警争取到上门劝阻的“黄金5分钟”,成功阻止了辖区内一起诈骗案件的发生。
通过快速指令RPA机器人的部署应用,前进派出所将获取预警电话、合成劝阻语音、自动拨打等流程自动化,主动伸出了一双“快”字当先的无形之“手”,让反诈工作在“预警再快一秒、劝阻再快一步”上更有“底气”。
“RPA警务机器人”“驾驶舱”智慧警务系统、警用无人机……广州公安智慧警务的应用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Smart Policing: The Foundation of Guangzhou’s Security
Written by Ni Shaoying, Chen Qiangsheng, and Wen Jun
Photographed by Hou Min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Tianhe District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suburban areas of Guangzhou and established as a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under the city's authority."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24, 1985, extraordinary news broke. The news would mark the start of a cascade of transformations that swept Guangzhou over four recent decades. This included: from the groundbreaking ceremony of the Tianhe Sports Center to the emerging of the Tianhe Business Distric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earl River New Town to the topping-out of the iconic East Tower along the city's central axis, from a mere leading GDP figure as a CBD at the national level to a pivotal economic eng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r Bay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