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 段妍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谁领导的问题。新时代以来,党持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领导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转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通过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为全面深化改革赋能增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力量。新征程上,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引领全党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党的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各环节和国家治理的全过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擘画改革蓝图,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更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一、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深刻影响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全党的一切工作中,直接关乎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制度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实有力,有效维护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改革的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而言,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新时代全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必须始终坚守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规矩。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实质性的行动要求。需要始终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同质同向、同源同核,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确保了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和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深刻强调了推进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原则和底线,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提供了重要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基于对时代形势的精准洞察与深刻把握,科学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精心谋划改革路径,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改革勇气,将党的改革方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历史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始终不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实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融会贯通。一是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区各部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把党中央改革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确保具体改革方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契合,通过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始终保持同党中央在改革取向上的一致性。二是在吃透弄清搞准党中央改革精神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克服机械执行,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照搬照抄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监督纪律执行与责任追究,深化政治层面的巡视与监督活动,严格防范并纠正任何形态的“低级红”“高级黑”。结合实际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各项具体改革举措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决破除改革各方面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的转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全局、制定政策、引领方向、推动改革等方面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深厚政治智慧,有力验证了“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
(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对于强化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举措不断取得新突破,根本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既需要全党同志具备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觉悟,同时也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构建形成一系列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和规矩,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领导对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的全覆盖。一是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构建形成党委领导、党委办公厅(室)总体协调、各具体部门按职责分工、多方共同参与的督查工作体系,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指示批示的贯彻实施。二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出台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统筹考虑党和国家各类机构设置,统一各委员会名称,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推动党中央对关乎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改革工作的战略谋划、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三是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制定实施《规范地方党委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规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条例》,健全任务分工、协同推进、跟踪问效、监督问责等全链条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划分清单,打破部门壁垒与流程阻碍,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实践举措落到实处。四是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对请示报告的内容、程序、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着力解决部分地方和部门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中存在的不在乎、装样子、做选择,空泛表态、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保障党中央的命令畅通无阻、严格执行,切实增强改革落实方案的科学性、时效性。五是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出台颁布《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文件,明确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职责定位,构建完善上下衔接紧密、执行效能显著的组织架构体系,有效保障了改革发展进程的系统性与稳定性。以上成效充分证明,唯有毫不动摇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朝着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才能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确保各级党组织上下协同、顺畅高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当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迈向新阶段。
二、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汇聚改革的思想共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武装。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节点上,党总是能以前瞻性的创新性理论为指引,有效凝聚全党共识,确保全党在思想、意志和行动上高度统一,以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带来的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新时代,党始终坚持思想建设这个基础性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持续提升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本领,显著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为改革赋能增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指引党的改革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所处的时代特性高度契合,科学应对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所衍生出的独特难题,直面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崭新诉求,构成了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困境中找机遇,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原则总要求,提出科学思维方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项具体改革举措深入实施,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时代课题,构建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最新篇章,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改革思想共识,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深化改革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是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举措,将关乎国家整体布局与长远走向的重大战略部署,与科技、教育、医疗、财税等关键领域改革的深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解决人类重大改革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审视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国内实际需求与长远发展规划改革路径,对改革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优先顺序、推进方式等进行了系统谋划,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有效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三是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协同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改革举措,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在重大科技攻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资源整合与高效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截至2024年8月,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73次重要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推动重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这些改革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展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系统、各环节、最基层,切实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驱动力。充分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改革意志、独特鲜明的改革风貌以及昂扬奋进的改革精神,对于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持续激发改革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