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
作者: 阚道远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实现了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坚持维护、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安全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新安全观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4-0011-10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1]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球安全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指引理念之一。作为继“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科学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2]2023年2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六个坚持”核心理念与原则、二十项重点合作方向和五大合作平台机制[3],将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习近平主席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国领袖风范在全球安全倡议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安全事业的关注和关怀也得到了充分彰显。这一新的全球重要公共产品不仅贡献中国智慧以更新全球安全理念,提供中国方案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还为实现永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人类家园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价值
当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等老问题尚未解决,疫情袭扰、生态恶化、局部战争等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正在逐渐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4]60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全球安全倡议是对国际社会重大安全关切的积极回应
人类还未完全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大国直接或间接参战,目前已经导致数万人死亡,造成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多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遭受严峻考验,战争溢出效应正在波及全球,有效管控军事冲突成为当务之急。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片面追求自身安全,只会造成新的矛盾和风险。”[5]全球安全倡议主张以新安全观更有效解决人类安全问题,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主张以新安全框架更合理构建国际安全新秩序,凸显均衡、有效、可持续;主张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和国际社会的合理安全关切,反对以本国安全为由,将他国置于不安全境地。这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化解冲突升级风险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向。
当前,一些国家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只懂得零和博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共存共荣、互利共赢,处心积虑挑动对抗、拉帮结派、四方结盟,导致世界面临分裂危险,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兜售“四边机制”(QUAD),强化“五眼联盟”(FVEY)。这些“小圈子”“小集团”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排他性为底色,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抵制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5]全球安全倡议根植于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支持包容互惠、求同存异、共建共享,呼吁相互尊重、凝聚共识,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不搞选边站队,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以全球伙伴关系化解联盟式的政治集团,为妥善处理大国关系、优化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加剧,治理难度加大,国际社会对有效治理的需求急剧攀升。然而,实际有效的全球治理供给却处于下降态势,产生了严重的供需“失衡”和“倒挂”。某些大国只热衷于维护自身霸权,他们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都极为不足,在不承担应尽义务的同时,还采取众多“雪上加霜”的破坏性行动。它们肆意操弄单边制裁手段,频繁上演“长臂管辖”丑戏;一边将“小院高墙”高高筑起,一边将“平行体系”推向现实,毫不遮掩地露出对抗对立的獠牙。在意识形态领域,泛化国家安全范畴,模糊概念、混淆视听,以“莫须有”罪名遏制打压别国正当的科技、经济发展。据统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制裁已经超过万项,全球每10个国家中就有1个受到美国制裁。[6]这些由美国单方面发动的对别国的打压遏制行径,不仅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加剧了全球性危机,影响全球减贫事业的推进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1]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彼此呼应,对事关人类未来的普遍安全、共同发展和文明进步重大命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要求大国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全球治理贡献了新方案。
(二)全球安全倡议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扬弃超越
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冲突史。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源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它损害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7]从根本上讲,私有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内在驱动力,而实现资本增殖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天性。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带有“霸权主义底色”“非正义手段”“血腥掠夺行为”等“原罪”性特征。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8]707,“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8]297。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统治集团的占有欲望制造了冲突和战争,成为全球安全的重大隐患和制度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