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特质的准确表达

作者: 肖光荣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民主类型,是人类民主政治的崭新形态和最优形态,还是人民民主特质的准确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准确表达了人民民主的全主体性、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性、人民民主的全覆盖性、人民民主的全持续性、人民民主的全链条性和人民民主的全保障性。厘清了人民民主的特质,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越性和显著成效,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的制度优势和高效的治理效能,更加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相信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的实实在在的制度性安排,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特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2)02-0014-10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民主类型,是人类民主政治的崭新形态和最优形态,也是人民民主特质的准确表达。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所具有的人民民主特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民主的全主体性

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与超越。在专制社会,统治者独自掌握控政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凭其意志独断专行,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统治者独揽大权,擅权恣行,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言出法随,举国上下一体遵行;广大人民群众毫无民主可言,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只有最高统治者才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由,因为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朕即江山。

由于专制制度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打出求民主、求自由的口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宣告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从而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民主成为了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遗产并以此为炫耀的资本,资产阶级标榜其民主是终极民主、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自恃民主优越,打着拯救世界的晃子,兜售所谓民主价值观,并以此来干涉他国内政。其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狭隘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也是虚伪的民主。从表面上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规定每个公民都有被选举权,但财产资格的限制和昂贵的竞选费用将绝大部分人排除在外,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1],包括议员、总统等在内的选举成为有钱人的游戏;从表面上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但昂贵的医药费用将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导致其一些基本人权也得不到保障;从表面上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鼓吹所谓“民主”“自由”,好像是“民主”的化身,充当其他国家“民主的教师爷”,实则是“西化”“分化”这些国家,为其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披上合法的外衣或遮盖布,站在所谓道义的制高点上迷惑世界从而干着丑恶的勾当。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之所以是少数人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是由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包括民主在内的政治主张绝对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也就是说,是为占人数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从中看到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自私性、狭隘性和虚伪性,也看到了这三性后面的决定因素,看到隐藏其中的内在矛盾不可克服,因此,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要让所有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让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国人民民主才是全主体人民民主,即符合条件的每个人都参与的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毛泽东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问题时,提供的答案是“民主新路”,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这里讲的“人人起来负责”就是全主体人民民主,即凡是符合条件的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人民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以建立起来,也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开始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人民这一概念不仅表述到国体、政体之中,而且也冠之到政府、公检法、军队、国防之中,就连使用的货币也冠以“人民”二字,其意味在于告诫党员干部和公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无论在新时期还是在新时代,追求和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检验民主真假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脱贫路上、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征程中,也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即让全体人民当家做主。

二、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涉及到国家事务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人民民主,也是最真实的民主。

国家事务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人身问题和公民财产权益问题等,管理好国家事务是国家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管理至为关键。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是用民主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各地土匪,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将其埋葬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和铲除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及时提供的有价值情报,从而将其一网打尽;在维护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方面也是让人民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权力异化和滥用。现在,国家事务管理更加民主化,便捷的建议直通车方式、公之于众的电话号码以及电子邮箱等,有利于政府及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经济和文化事业既是党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规定了经济政策,即实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规定了文化政策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文化政策的制定都充分吸收了包括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是充分体现民意的民主决策;尔后,在实施这一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过程中,也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做到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扫盲运动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从而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其中前四个关系都围绕经济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成为指导经济建设的光辉著作。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了指导文化建设的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文化事业的精神。现在,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民主进程有了长足发展,大到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小到社区文化场所的修建;大到惠及民生的经济文化政策出台,小到社区旧楼改造、文明走廊的修建,都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民主协商。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过程,网上留言就达到100多万条。

社会事务也叫公共事务,是指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的社会活动。每个公民不仅是政治人,更是社会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处理好社会关系、管理好社会事务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要广泛地吸纳社会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要由人民群众普选而推出的代表来执行社会公共管理的各项决策。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之中,使其成为社会的主人。毛泽东明确提出要用民主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事务问题,并提出民主的方式主要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更好地处理包含了大量社会事务问题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还提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能离开群众。”[2]邓小平主张用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方式来管理社会事务,并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外的讲话中、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到要民主管理社会事务,并将其纳入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

三、人民民主的全覆盖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可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民主既要讲过程,更要讲成果;过程很重要,成果更重要;只有过程没有成果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只讲成果不讲过程的民主就会出现民主断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革命性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成效与实践过程相一致、与实践活动相一致,才能称得上是革命的实践。同样的道理,只有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一致,才称得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巴黎公社在追求过程民主,但却没有最终实现成果民主;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追求过程民主,但却最终也没有实现成果民主。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一直为实现民主共和、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但最终也没有建立真正民主共和的国家,也没有最终实现三民主义,从而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民主而不懈努力,而且真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民主,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而不仅体现了过程民主,还体现了成果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如此,新时代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人民民主的过程性,而且也非常重视人民民主的成效性,因此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4]335百年党史既是民主奋斗过程史,也是民主成果实现史,可以说既体现了过程民主,也体现了成果民主,是一部追求、实现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

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程序民主,也叫形式民主,是指实现民主过程的先后顺序及相关制度性规定,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主要从政体层面阐释民主,旨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实质民主,也叫实体民主,是指民主的目标、内容、主体与价值,主要从国体角度阐释民主的正义,旨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实质民主决定程序民主,程序民主又制约着实质民主的实现,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存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也确立了实质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确立了程序民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实质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全过程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与此同时,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程序民主也极为重视,他认为这一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4]332,要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公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参与、讨论、协商、决定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又称为代议制民主,是指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参与、讨论、协商、决定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民主形式。直接民主可直接反映人民的意愿,间接民主由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反映人民的意愿。当今几乎没有民主制国家实行直接民主,都是实行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连直接民主的发源地希腊现在也是实行间接民主。而我国不仅实行间接民主,还实行直接民主,如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城乡基层实行群众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从而真正做到了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全覆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