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

作者: 朱雄君

摘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伟大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到底是什么革命?其时代意蕴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澄清和把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把握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前提是需要澄清伟大社会革命的生成逻辑。只有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百年历程视角出发,才能把握伟大社会革命何来、伟大社会革命何为。因此,有必要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分析视角,探讨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放弃的理想追求,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宏伟目标;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全部主题,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神圣使命;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价值旨归,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价值尺度;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锲而不舍的历史宏愿,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实践成果,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伟大社会革命;生成逻辑;时代意蕴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2)04-0041-12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1]69-70“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1]7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社会革命论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本质与特征,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伟大社会革命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高频词,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尽管关于伟大社会革命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于“什么是伟大社会革命”“伟大社会革命的核心内涵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却缺少应有的关注。伟大社会革命到底是什么革命?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路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质言之,中国场域下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是什么?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准确把握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意蕴,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社会革命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才能更好地进行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

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变革,社会革命具有广袤的时空界域,贯穿于一切向前运动的人类社会。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视域下,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领导推动的打破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的革命运动。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进入剧烈的变革期,开启了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但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社会革命无论是革命性质、革命主体、领导力量,还是革命成效,都难以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的社会革命相提并论,不能够纳入伟大社会革命的范畴。因此,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论述来看,还是从中国社会革命的实践与进程来看,伟大社会革命都应当指涉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这场在中华大地翻天覆地的变迁与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70只有回望历史,才能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要弄清楚伟大社会革命到底是什么革命,必须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回望中弄清楚伟大社会革命的生成逻辑、历史脉络和实践要求。如此才能更好把握为什么革命、为谁革命、如何革命等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去把握伟大革命的时代意蕴。

一、共产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宏伟目标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反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人类社会应然状态的深邃思考而构建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形态。迄今为止,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的分析,即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历史,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超越封建主义社会形态,成就现代文明,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资本主义天然存在着局限和弊端,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史,既是一部人类社会从封建压迫中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文明程度得到跨越式进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陷入资本奴役的“羊吃人”的血泪史。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社会形态上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的社会形态,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没有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与正义,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构建出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社会形态,并指出共产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新形态。共产主义从而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梦想和追求,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崇高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实践力。然而,理论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指导社会革命的科学指南。先进的理论只有能够找到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能够带领人民大众推动历史进程的先进力量才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完美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因此,马克思主义所构建的共产主义人类理想形态,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开始,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最理想形态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拉开了一场伟大社会革命的世纪帷幕。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命名,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2]1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更是明确提出:“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133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起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旧中国的彻底的批判性否定,最终目标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对理想社会的科学建构——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明灯,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拼搏,无论是在风雨如晦、战火纷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玉汝于成、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改革开放大潮当中,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新征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都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矢志不渝地朝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前进,领导推动中国进行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革命。因此,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将这一宏大的征途分解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历史性任务,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完成了推翻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三大历史性任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并在新时代向着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继续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3]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接续奋斗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既不能有共产主义马上会实现的盲目乐观,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以为共产主义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也不能有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一想到实现共产主义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就丧失革命斗志;更不能有共产主义已经失败的无端谬论,遇到世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就意志动摇、悲观失望。必须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以小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决心和态度,以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着共产主义这个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砥砺前行,不断将伟大社会革命推向新的高潮。这就要求全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以坚定的步伐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伟目标构建起扎实的阶梯。

二、民族复兴:伟大社会革命的神圣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中华民族也曾经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央,是世界民族之林最耀眼的灿烂明星。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有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外有西方列强的施虐凌辱,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境地,中华民族也进入了风雨飘摇的低谷时期。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挽中华民族于深渊浩劫边缘,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荣誉、乃至生命,目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直至辛亥革命推翻腐朽落后的清王朝,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推动的一场又一场革命。[4]然而,这些社会革命,由于先天的局限性,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华民族衰败的命运。民国初期,又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尝试教育救国、实业兴国、乡村建设等等,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境地、没有改变列强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的局面。正是在这个历史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时代精英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历了反复的思索与实践,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伟大社会革命开启了世纪序幕。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国救民道路、挽救民族危难的背景下开启的,由此决定了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神圣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民族复兴写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中,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2]133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爱国青年和时代先锋集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这些热血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发图强,他们投身革命的重要初衷就是救国图强,挽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数代中华儿女的心愿,凝聚着中华民族近千年历史的时代关照,凝聚着中华民族数万万人的梦想与追求。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必然能够团结一切进步的爱国力量,激发中华民族中蕴含的磅礴伟力。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及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汇聚起磅礴的革命力量,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和骨干力量。正是在实现民族复兴这一神圣使命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深刻革命等一系列社会革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并迈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就明确指出:“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5]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纪革命。要让中华民族能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革命历程。因此,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万里长征第一步”的论断,并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6]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看来,夺取全国胜利,中国革命已经成功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番言论,给了人们一剂清醒剂: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前路漫漫仍需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伟大社会革命,并非仅仅是中华民族能够独立与图存,而是让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复兴,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毋庸置疑的是:历经百年奋斗,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族复兴的伟业呈现出从来未有的崭新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接近。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骄傲自满、止步不前的理由。必须看到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关口和要塞要突破,还有许多难题和瓶颈需要解决,还有着许多“拦路虎”和“劫道狼”。只有始终保持昂扬的革命斗志、无畏的革命勇气、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以“不破楼兰誓不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气魄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三、人民幸福:伟大社会革命的价值尺度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革命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革命的根本性质,也决定着革命的最终成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力量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根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尽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在中华文明大河中闪耀着光辉的思想浪花,但在封建统治者眼里,人民只是其统治的对象,对人民的些许恩惠,也只是从确保其社会稳定、政权稳固作为出发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始终只能代表其自身所处阶级的利益这一天然的阶级局限性,必然不能够做到一切从人民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利益,把人民幸福作为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辛亥革命后,中国不仅没有能够摆脱积贫积弱的境地,反而让人民陷入了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苦难之中。正当中国人民在列国欺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苦难之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与追求进步、志在为民的中国先进力量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在对社会运动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辟分析中,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密码,那就是人民才是历史的动力、社会的主人。马克思主义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自己构建理论大厦、开展理论批判、进行理论斗争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无产阶级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将解放、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其理论旨趣和实践指向都以人民幸福为标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其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革命斗争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的根本遵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