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疆面向青少年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作者: 王秀丽

[摘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无神论,对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发展进行深入阐释。新疆是我国的一个的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助于新疆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核心内容,深刻认识面向新疆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重大意义,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知识,是帮助新疆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需要,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疆;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2—0117—09

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实践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2021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1]。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地区,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概念、内涵、价值及新形势下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概念、内涵、价值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加强马克思无神论研究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顾名思义,无神论就是和有神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广义上来说,是指一种否认、否定、不相信神明存在的信念;在狭义上,是对相信任何神明存在的一种抵制、排斥、打击,其研究对象包括宗教有神论以及诸如鬼神迷信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有神论。从分类看,大致可以分为:古代无神论、近代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无神论思想古已有之,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已经经历了古代朴素的无神论、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无神论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对有神论和宗教的批判为基础的科学无神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宣示了坚持无神论,反对一切有神论的思想。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主要论述有“宗教是颠倒的现实世界,归根结底,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2]“对神的存在的一切证明都是对神的不存在的证明,都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3]“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撕碎锁链上那些虚幻的花朵”[4]。而关于宗教的虚幻反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5]“我们应当同宗教做斗争,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起码原则,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码原则”[6],恩格斯还在其他著作中研究了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进程。因此,“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有神论思想的产生、演变、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揭示鬼神观念的虚幻不实和欺骗性,以便把人们从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现实基础之上。”[7]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始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其中国化的开创者是毛泽东,他们都明确宣布是无神论者。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论层面上,通过研究有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观点的荒谬性和不科学性,做出无神论的结论;实践层面上,通过批判封建迷信、巫术、邪教、外国宗教文化等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各种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思潮,净化干部群众精神世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层面上,使社会成员在思想上摆脱宗教有神论、鬼神迷信观念、邪教思想的枷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展总体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召开了多次会议安排部署,其中在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对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都做了明确要求,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在2021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放松对广大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而针对学生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无神论教育要理直气壮进教材、进课堂,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无神论深入人心”。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8]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重申加强党内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重点抓好广大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实践,第三,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实践。概言之,新时代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精神层面缺钙、热衷封建迷信等现象;在增强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推动国家科学普及,提升大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素养,加强学校无神论教育、学生世界观改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在国际国内局势深刻演变的当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有助于防范西方思想的侵蚀渗透,有助于防范化解宗教领域、教育领域重大风险。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在新疆青少年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新疆青少年而言,具有几方面的重要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一)从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之宏观层面来看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用“极端重要”四个字指明了这项工作的地位。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即主流意识形态免受威胁的状态……就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安全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其他思想观念的侵蚀、破坏、渗透或自身的歪曲、变质,并能为广大群众自觉自愿接受与认同。”[9]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分裂势力对其渗透,危及其安全,他们把民族与宗教捆绑在一起,宣扬“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青少年是其渗透的重点之一,鼓吹新疆是“东突厥斯坦”,杜撰“历史上的维吾尔族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民族”,编造“维吾尔就是伊斯兰”,叫嚣“宗教至上”“圣战殉教进天堂”等反动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这项重要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自治区党委领导全疆各族人民进行了大量实践: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坚强新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保持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压倒性态势,牢牢把握涉疆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但是,同时我们在看到成绩时更应看到,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仍有其生存的土壤,特别是分裂势力利用宗教对新疆青少年渗透。

从以往发生的事件来看,新疆教育领域仍然是分裂势力渗透的重点领域,本质上是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接班人,具有伤害根基的特点。学校教育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场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如果学生被“双泛”思潮、宗教极端思想、有神论、迷信和伪科学所侵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质是有神论,分裂势力加紧对新疆教育领域渗透,显示出他们披着宗教外衣,宣扬虚无的神灵作用来控制学生的头脑,腐蚀青少年思想的险恶用心。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对于抵御“双泛”思潮,不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从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之中观层面来看

近年来,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加紧对新疆青少年渗透,尤其是把贫困学生作为渗透的重点目标,利用网络进行神权至上宣传,通过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有目的地渗透等等,宣传宗教极端,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人当作“异教徒”或者“叛教者”,叫嚣发动“圣战”,消灭所有的“异教徒”,甚至打着“纯洁伊斯兰”“振兴伊斯兰”的旗号,宣扬伊斯兰教法的至高无上,把教法看作是衡量社会一切是非的标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间制造鸿沟,增强民族间的排斥等等,其活动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范畴,本质是披着宗教外衣,打着宗教的幌子从事破坏活动的反动政治势力。青少年处于思维较为活跃但是心性还不十分成熟的时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而改变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教育广大青少年,从思想上筑牢防线,不信教,不信鬼神,不参加宗教活动,确保青少年与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划清界限。

(三)从新疆青少年成长成才之微观层面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出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0]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事关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事关“扣扣子”。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总人口2585.23万人,汉族人口1092.01万人,占总人口的42.24%,少数民族人口1493.22万人,占总人口的57.76%。[11]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10个少数民族中,伊斯兰教有着较深影响,信仰群众占比较高,在南疆表现更为明显。调查显示,在新疆青少年尤其南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宗教无神论和有神论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刻不容缓。

首先,可以帮助新疆青少年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在对待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在分裂势力渗透面前具有抵抗力。其次,可以激发青少年奋斗动力。信仰神灵一个负面作用就是认命和消极,特别是遇到挫折时认为一切是神灵的安排,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激情。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学生相信神灵,心中有一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力量的话,怎知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道理,又怎么会有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呢。再次,可以帮助新疆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一个人毕生的课题,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正确看待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我们应该看到,宗教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与一定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相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保守消极的作用依然存在,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依然不容忽视。除了通过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外,还需通过法治手段加以约束,进行青少年普法活动,通过法制讲堂等方式让学生知晓学生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教育、不允许强迫劝诱青少年入教或者到寺院学经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新疆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青少年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占领青少年的头脑,自觉抵制有神论思想,是非常关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