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研究

作者: 杨怡 陈晨 王婷婷

乡村振兴视阈下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研究0

[摘要]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兵团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从“蓝图”变为“实景”,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研究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评判标准,反映职工群众自身幸福感的心理直观感受,对于职工群众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第一师阿拉尔市连队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师市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提升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稳定职工队伍、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D6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2—0153—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仅要在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意义重大。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兵团,更需要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增强职工群众归属感,为努力形成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夯基固本。

一、增强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的意义

(一)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意。兵团党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当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处理好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贡献。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主观评价和感知。张青卫(2021)认为人的美好生活起步于安全感,发展于获得感,落脚于幸福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感为美好生活提供根本动力,幸福感为美好生活提供方向指引,安全感为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最终都体现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研究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和各项权利的保障,又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及经济长足发展,乃至关系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5]研究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物质生活条件,还必须高度关注精神生活和其他生活状况条件,注重农村居民精神及心理满意度,并对其幸福感进行合理的衡量。乡村振兴也要满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是个体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某种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个体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认知和评价。[6]幸福感恰好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相对应,为了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提升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能更好履行兵团特殊使命

兵团是师、团、连一体的特殊行政体制,履行新时代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连队是兵团基本组织单元,是基干民兵的主要来源,是兵团大农业的主力军,也是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发挥维稳戍边新优势离不开职工群众职责使命的履行。兵团团场连队职工群众来自五湖四海,如何让职工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从而为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师阿拉尔市是南疆兵团主中心城市,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排头兵,本文选取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研究切口,为兵团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提供借鉴。

二、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在连队的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总体而言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但距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连队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分为四个维度,包括文明幸福感、经济获得幸福感、公共服务幸福感、生态和安全幸福感。设置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5个,如表1所示。

从研究的需要设计出职工群众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随机调研形式对第一师15个团(镇)连队职工群众发放312份问卷进行调研,并随机选取职工群众30人进行访谈。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规则,将幸福感转化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回答,并且分别赋予 5、4、3、2、1的得分,分值越高即代表职工群众幸福感越高。

(一)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水平分析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文中的各级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步骤为首先对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打分进行整理,得出职工群众对幸福感的评价,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水平,然后由李克特量表确定满意度评价结果,1-3为不满意,3-4为满意,5为非常满意。

在调查问卷中设计“您觉得幸福吗”问题,来反映对职工群众的幸福感总体现状水平。如下表2所示。

根据问卷调查,比较幸福的人数占比最多,频数最高,79.81%的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较好。通过计算得出职工群众对幸福感的满意度得分如表3所示:为3.23分,介于3—4分,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结果为满意,说明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较好,但仍有上升空间。职工群众对安居幸福感评价最高,其次为经济获得幸福感、生活富裕幸福感、文明幸福感、生态幸福感。说明对整体幸福感的评价有高有低,需进一步分析影响幸福感高低的具体因素。

(二)影响职工群众幸福感提升的因素分析

影响职工幸福感的因素是繁杂多样的,不能只看当地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情况,必须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依据上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职工群众幸福感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后,分析调查研究对象各指标的满意度以及与幸福感相关的关键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提高职工幸福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1.预期收入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获得幸福感。在经济获得幸福感中,对影响经济获得幸福感因素设计问卷题目,涉及当前收入、固定资产、经济发展环境、消费支出、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尽管中国可能存在“伊斯特林”悖论现象,但是,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仍是促进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7]。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收入仍是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反映职工群众对收入的满意度。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师近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31元,增长0.85%;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5元,增长3.7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5万元。近5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3.97%,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9.02%,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但其中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5.54%,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22.29%;202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0.85%,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3.71%,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降幅大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说明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具有不稳定性,从客观反映收入不稳定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水平。

同时如表4所示,根据职工群众对经济获得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中感到“很不满意”的占比为7.37%,“不满意”的占比为27.24%,“一般”占比最多为44.55%,“满意”占比为12.18%,“非常满意”占比为8.65%,“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20.83%,说明职工群众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评价一般,仍需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的收入水平。在对当前收入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反映收入渠道不多,依靠农业收入为主,受自然影响较大,而其他的收入来源较少,容易造成收入增加的不稳定。

职工群众对固定资产的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的占比为1.6%,“不满意”占比为4.49%,“一般”占比为31.73%,“满意”占比最高为41.03%,“非常满意”占比为21.15%,“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62.18%,说明职工群众对固定资产的满意度评价较为满意,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经济发展环境满意度评价中,感到“很不满意”的占比为8.65%,“不满意”的占比为11.22%,“一般”的占比为28.21%,“满意”的占比为34.94%,“非常满意”占比为16.99%,“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51.93%,说明职工群众对连队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满意,但仍有上升空间。在消费支出的满意度中,“很不满意”为18.59%,“不满意”为33.97%,“一般”为12.5%,“满意”为17.95%,“非常满意”为16.99%,“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34.94%,说明职工群众觉得物价水平高,消费支出比较大,对消费支出的满意度不高。在就业状况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占比为0%,“不满意”占比为0.96%,“一般”为35.58%,“满意”占比最高,为51.92%,“非常满意”占比为11.54%,“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数的63.46%,说明职工群众对连队就业状况比较满意,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以多种就业形式增加收入,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职工群众在经济获得幸福感中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评价最低,访谈交流进一步了解职工群众对收入满意度“一般”的具体原因,反映出职工群众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性是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满意度首要因素。对预期收入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受天气、农产品价格、产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市场环境、政策补贴等因素影响收入的稳定性。而连队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是影响职工收入不稳定、幸福感不强的根本原因。

2.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幸福感。生态幸福感能够满足职工群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包括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生态治理、环保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因素中影响生态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密度、气候、空气状况、噪声等。如表5所示,在生态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中,“很不满意”为5.3%,“不满意”为7.8%,“一般”为33%,“满意”为38%,“非常满意”为15.9%,“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53.9%,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在人口密度的满意度评价中,“一般”为29.3%,“满意”为36.8%,“非常满意”为33.9%,职工群众对人口密度的满意度比较满意。在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5.6%,“不满意”为17%,“一般”为32.7%,“满意”为33%,“非常满意”为11.7%,“满意”占比最高,“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44.7%,对气候的满意度评价仍有待提高。在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评价中,“一般”为16.5%,“满意”为53.9%,“非常满意”为29.6%,“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83.5%,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非常高。在噪声满意度评价中,“满意”为25.9%,“非常满意”为74.1%,对噪声满意度评价非常高。

连队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职工群众拥有更高层次的幸福感,能让职工群众留下“乡愁”,增强使命责任感。生态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人口密度、空气质量、噪声的满意度非常高,但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中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最低,是影响职工群众生态幸福感最主要因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