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

作者: 刘昌龙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兵团高度关注实现全体职工群众共同富裕,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前一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职工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体富裕程度大幅提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前行。同时也要看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仍不高,垦区间、城乡间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职工群众生活品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尚不牢固。基于此,系统总结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找准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面临的短板弱项,提出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兵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119—07

[作者简介]刘昌龙,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命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及兵团民生工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明确提出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兵团高度关注实现全体职工群众共同富裕,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前一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职工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体富裕程度大幅提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前行。同时也要看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仍不高,垦区间、城乡间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职工群众生活品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尚不牢固。这就需要立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系统总结基础条件,找准短板弱项,提出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

(一)富裕程度较高

2012—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从1195.95亿元增加到3696.58亿元,相继迈过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超过西藏(2392.7亿元)、接近青海(3799.1亿元),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增速6.9%,超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0.1个百分点、全国4.7个百分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6—2023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持续增加,由75821元提高到超过10万元,远高于自治区水平,稳居全国中上水平。2023年,兵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39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21元,是自治区的1.3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485元,是自治区的1.15倍;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65元,是自治区农村居民的1.70倍。1

(二)成果巩固较实

在脱贫攻坚时期,兵团于2019年底实现了16.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个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2,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消除了绝对贫困,较全国提前一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兵团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度,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远高于全国标准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021年,兵团安排了4.2亿元衔接乡村振兴补贴资金,重点支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团场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帮扶31个脱贫摘帽不足5年的团场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努力,2021年兵团消除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以下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5032名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到98.7%;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5451元,同比增长15.5%。

(三)收入均衡较好

从纵向来看,兵团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2016年的2.08下降到2023年的1.52,减少了0.56。从横向比较来看,兵团城乡收入差距较小,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52,远低于全国2.39、自治区2.26的比值,也低于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1.86的比值。从各师比较来看,2022年兵团最高最低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46,远低于自治区地州比值,也低于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1.67的比值。

(四)共富能力较强

2022年,兵团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151.4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率达到98%;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到15.19万人次,技能提升带来就业增收的创富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技能提升方面,兵团通过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等各类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劳动者加大技能提升。

(五)文化惠民较深

截至2022年底,兵团已有9个专业文艺团体,16座博物馆纪念馆、9座师市级图书馆、3座美术馆列入《2021年全国博物馆名录》;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7%,均在全国前列。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师市、团镇、连队(社区)三级全覆盖,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8万余场次,年均受益人数达1800万余人次。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天山》《戈壁青春》《楼兰寻梦》等一批舞台精品力作送到团场、送到连队、送到职工群众中,惠及职工群众20多万人次。

(六)公共服务较优

2022年,兵团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加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7.5%,全国排名第一;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健全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有力推进,职工群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9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03%,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8.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42%,中小学及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现全覆盖,主要教育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健全,连队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

二、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短板弱项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总量小。2023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3696.58亿元,占自治区的比重仅为19.33%;2016年以来,兵团生产总值占自治区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较2016年下降2.7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滑,“九五”时期经济增速为7.6%、“十五”时期经济增速为11.3%、“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速为12.5%、“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速为16.1%、“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为6.7%、“十四五”前两年经济增速为5.5%,在“十三五”时期和“十四五”前两年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且2021年从一季度的12.5%降至全年的8%、2022年第一季度的8.1%滑至全年的3%。

产业质量仍有待提升。农业精深加工不足,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8∶1,与全国的2.4∶1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向二三产业延伸不充分。工业发展层次不高,主要集中在能源、冶炼、化工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领域,数字经济、新能源、清洁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尤其是北疆腹心师市对高耗能产业存在路径依赖,亟待延链、补链,煤化工、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低端产业的高污染排放特征,给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服务业发展有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生活性服务业波动较大。

(二)集体所有制连队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兵团集体所有制连队主要集中在南疆。与全民所有制连队相比较,南疆兵团集体所有制连队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比如,调研中发现2021年第一师一团集体所有制连队人均收入1.75万元,仅仅是全民所有制连队的50%左右。

(三)城乡差距仍较明显,团连发展短板亟需补齐

2005年兵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为4248元,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为15920元,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是2005年的3.75倍。兵团团场经济管理职能不健全,缺少载体和平台,不能有效激发团连发展活力;团连富民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多以农业为主,促进职工群众增收的渠道仍相对较窄,也就阻碍了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四)区域差距有所扩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

从发展上来看,2011—2021年南疆兵团生产总值占兵团比重维持在24%—26%之间,与腹心师市差距较大。尤其是阿拉尔市在兵团经济排位从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在全兵团、阿克苏地区、南疆兵团中占比均呈下降态势。南疆师市产业发展水平低,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8.9∶21.6∶39.5,一产所占比重偏高,较兵团高出17.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兵团低18.2个百分点。从收入水平上来看,腹心师市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整体收入水平偏高;边境师市依托兴边富民等扶持政策,职工群众收入水平得到一定保障;南疆师市自然环境较差、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直接惠民资金相交边境师市较少,导致南疆师市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五)精神文化生活有待丰富

目前,多以文艺汇演、送文化下基层等方式开展文化活动,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文化作品供给相对不足。文化活动载体不够丰富,团连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大舞台等开展活动,其他文化载体多不涉及。

(六)基本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不足

当前,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优质化供给仍明显不足。比如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仍有较大差距,团连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但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

三、兵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富基础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兵团资源要素、区位条件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主动参与和融入新疆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纺织服装、氯碱化工、硅基、铝基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兵团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推进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硅基、铝基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氯碱化工、煤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值化发展。推动服务业加快布点布局、创新发展,立足服务业发展特性,注重从区域发展理念来谋划和推动服务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速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力度,推动物流业、金融业、文旅业、康养业发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算力、大数据等产业,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主体的利益导向,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兵团作用。用好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二是着力扩大内部市场。扩大消费空间,加快引导和释放线下消费需求;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大力兴建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消费。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和资源要素配置工作,确保投资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和增后劲相结合,推进传统及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鼓励存量与增量并进。精准布局乡村振兴战略领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基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扩大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制药、技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投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