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十二师商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许明元[摘要]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第十二师商务发展取得了总体布局逐步形成、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内贸流通稳步运行、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等成绩,但也面临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仍有待增强、招商引资质量仍有待提升、商贸流通仍有待升级、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开发区活力仍有待迸发等主要问题,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产业链招商、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开发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兵团第十二师;产业链;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126—06
[作者简介]许明元,男,兵团第十二师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商务发展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第十二师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推动商务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商务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予以谋划。
一、第十二师商务发展现状
(一)商务发展总体布局逐步形成
围绕第十二师“首善之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商务发展,逐步形成 “一中心两翼二区多支点”的商务发展总体布局。五一新区“一心、一带、七组团”布局基本形成,内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西山新区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两翼”功能逐步增强;二二一团、二二二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不断加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积极推动城郊旅游,“二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多个园区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多支点”支撑作用得到提高。
(二)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
“十四五”以来,第十二师坚持把消费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2021年,第十二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1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增速在兵团各师位居前列;商品零售额达7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8.04%;餐饮收入额达14.86亿元,较上年增长32.34%;住宿和餐饮增加值达4亿元,较上年增长17.3%。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47亿元,同比增长4.49%,继续保持正增长态势,且增速比兵团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2022年下半年,因市场流动受阻等因素影响,上述指标下滑较大,导致全年整体下降20%以上。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向发展型、品质型转变,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0%以上。
(三)内贸流通稳步运行
随着商品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商品交易额稳步增长。2021年,第十二师实现商品销售额1200亿元以上,较上年大幅增加。2022年,第十二师实现商品交易额831.3亿元;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3.35亿元;近两年新增商贸流通行业升规入统企业29户。依托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恒汇机电城、天恒基汽车城、闽粤恒远家居建材城、宝新恒源钢材交易市场等八大市场和乌铁局集装箱中心站、三葛庄多式联运中心、中瑞德盈国际物流园等物流集散中心,初步构建了“买全国、卖全疆,买全疆、卖全国”的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产业链。货物运输量稳步提高,2022年实现货运量1280.4万吨,运输总收入5.6亿元,较2021年增加29.1万吨、增长2.33%。
(四)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
第十二师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乌鲁木齐共同申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外贸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1年,全师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77%,完成兵团下达任务121%,提前一个季度完成目标任务。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亿美元,同比增长40%,超额完成2.2亿美元的规划目标,也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3亿美元目标要求。加大外经贸企业培育力度,2021年新增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4569万元;2022年,新增有实绩外贸企业5家,落地外资项目1个,实现引入外资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加快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新疆和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亿元国际贸易产业园项目,2021年形成实物量投资5000万元。
(五)招商引资稳步推进
第十二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提高招商实效,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2021年,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160亿元,完成兵团下达任务145.45%,完成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总量在全兵团各师市中位列第一。2022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变化不利影响,全师仍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86亿元。一是突出精准招商。制定《十二师“双招双引”工作方案》《十二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7个产业链专班,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评估、落地服务、跟踪问效、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规范性制度。二是抓好产业招商。深入梳理形成产业链图谱、产业链下游产品招商地图和重点目标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明确重点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地域分布及招引策略,科学谋划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比如立足陆港区、综保区,依托集装箱中心站,积极对接中泰蓝天物流、沃尔玛百货、浙江新鑫供应链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推进直播基地、特种罐生产等项目建设。三是瞄准支柱项目。深入对接投资规模较大的“链主”型项目,“十四五”前两年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四是畅通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建招商专班、驻点招商团对接拜访客商企业,通过建设“共享厂房”实行以商招商。
(六)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
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积极推动开发区发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丝路天山国际食品城、钢基产业园和瀚东工业园,“一区多园”发展平台基本形成。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招商主战场作用,以建设专业产业园为依托,把招商引资与闲置厂房盘活相结合,定制化开发“共享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驻”。近两年,开发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3个,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64.33亿元,占全师招商引资的25.7%。截至2022年底,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27家,实现全口径税收2.23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万人;3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7.32亿元,是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的1.3倍。
(七)营商环境大力优化
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一是靠前服务,项目审批再提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在全兵团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专区,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3条”、扶持中小企业“40条”等举措,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信用承诺为核心的项目报建审批新模式,持续通过简化、合并、并联等方式优化办理流程。二是包保服务,助推项目快建设。建立全方位包保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靠前服务,下基层一线解决企业问题困难,精准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只跑一次”改革、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实现各部门行政审批承诺办理时间至少再缩短50%。依托“八大市场”优势资源,积极引入优质物流资源整合商、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组织集成商、大数据平台运营商合作,发展物流业与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物流示范园区,构建更加有利于工业品、农产品“走出去”的枢纽网络。三是“软”“硬”兼施,点燃发展新引擎。在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持续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协调为落地项目开通“不见面”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绿色通道。
二、第十二师商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仍有待增强
2022年,商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数据较2021年有较大下滑。进一步分析,2022年上半年完成较好,下半年在疫情不利影响下完成很少。比如招商引资实物量,2022年上半年完成71.08亿元,完成兵团下达目标任务的50.7%,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而到下半年,仅实现了15亿元招商引资实物量,导致全年未能完成规划目标。而同期自治区和兵团下滑较少,这表明商务系统应对疫情多变等不确定性风险能力仍较弱,统筹发展与安全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招商引资质量仍有待提升
一是产业链招商质量不高。对接央企、500强企业较少,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引进不多,对产业链招商学习研究不到位,招商项目谋划水平不高。招商项目库数量和质量不高,在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谋划项目不及时,推出项目对接性不强,开发深度不够,存在有项目库、无目标企业,导致项目库在招商引资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较小。
二是产业聚集程度不高。围绕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产业聚集的还不够充分,如通过乌鲁木齐综保区、集装箱编组中心站平台和跨境电商政策,带动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盘活现有保障房门面,打造商旅结合特色商业街区等方面有待加强;九鼎商贸物流聚集区,现在入驻的仓储物流等传统低端配套产业较多,引进数字经济,新零售产业项目较少。虽然制定了7大产业链,但是除了天润乳业,其他产业链缺乏链主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是缺少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新引进的产业化重大项目不够多,产业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2021—2022年重大项目分别为17个、25个,其中房地产项目分别为9个、11个。总体上看,二产工业现有产业未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的项目较少,未构建延链、强链的产业联动体系,缺乏“龙头+配套+服务”的垂直产业整合体系。三产“链主型”项目较少,行业互补性不强,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八大市场带动发展作用急需加强,部分大型物流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大型商业综合体短板空白仍需填补。
(三)商贸流通仍有待升级
一是以“八大市场”为主体的商贸流通产业体量大质量不高。八大市场所属商贸物流商户占全师的85%以上,但大型企业较少,乌鲁木齐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贡献零售额占比达到50%以上,而十二师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比只有28%,且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内外贸联动、跨界融合等新趋势,面临数字化转型突破点欠缺、供应链产业链服务能力不强等新问题。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偏低。当前消费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平衡,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大宗消费支撑力仍显不足。商贸流通规模较低,2022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3.3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6.1%,较2020年低5.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创新、消费氛围等有待提升。
三是商贸流通节点功能有待加强。流通效率偏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比较明显,商业网点布局有待优化;冷链物流短板突出,农产品初加工、冷站设施、冷藏保温车等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项目缺口较大。
(四)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
对外开放质量水平不高,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外向型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型聚集,未能享受到综保区带动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第十二师域内九鼎农产品、恒汇机电城年营业额达百亿元人民币,缺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各单位对自贸区的政策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利于今后新疆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片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