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就业的思考
作者: 赵苹苹 胡建萍
[摘要]增强综合实力是兵团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下简称师市)作为兵团南疆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但依然存在人口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不优、辐射能力有限、带动就业能力不强与企业用工荒、用工难并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师市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历史和现状,总结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规律,针对当前师市产业发展与人口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师市人口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产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1.3;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155—06
[作者简介]赵苹苹,女,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胡建萍,男,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和兵团工作,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兵团发展“北强南弱”局面,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做出加快建设南疆兵团的重大部署,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要举措,是兵团加快发展、履行职责使命用力方向。打造南疆兵团中心城市,长远的是把产业作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对更好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师市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波动性分析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随着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显著增加。根据该定理,分析师市产业和从业人员的历史发展。第一师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35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80.91亿元。2022年师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68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53年的24.2∶58.0∶17.8调整为2022年的43.8∶20.4∶35.8。
1953—1975年,一师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42.2%。兵团撤销后,一师农业比重下降到1980年的37.3%。1982年,一师恢复后,第一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49.4%。2022年师市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8%(见图1)。目前,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是师市经济增长的主渠道。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劳动者人数的比重始终较大,1953年占56.7%,到1975年达到最高74%;兵团恢复后,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渐下降,到2022年依然占36.5%(见图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953年56.7%下降到2022年的36.5%。
1953—1975年,一师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42.5%。兵团恢复后的198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7%。兵团撤销前,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原因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逐步创建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为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兵团撤销后,各师所属工交建商等企事业单位按行业划归阿克苏地区。兵团恢复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较快,发展稳定;第二产业比重较低,2022年师市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20.4%。从历史发展看第二产业呈下滑状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53年的36%下降到2022年的22%。同时反映出目前师市第二产业发展不强、吸引就业人口能力较弱。
1953—1975年,一师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17.54%。兵团恢复后,尤其是阿拉尔建市后,随着城市发展与扩容,商贸流通等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加;2017年兵团深化改革,团场建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活力显现,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到47%。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减弱。总体上,师市第三产业吸引就业人口能力依然较强。
总体上看,随着产业的发展,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较强,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同时,通过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快时,产业带动就业人员转移强。
图1、图2数据来源:《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年鉴2018》《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年鉴2023》《兵团农一师统计史料1950—1995》。
二、师市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转移呈现出同向变动趋势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师市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35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80.9亿元(见图3)。2016年前,师市经济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2018年后师市经济发展步入平稳增长阶段。2022年,师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66.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6.26亿元,增长5.3%。
1.农业稳定发展。202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33.3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86.13亿元,林业产值6.15亿元,牧业产值24.43亿元,渔业产值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57亿元[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90个,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家[1]。
2.工业规上企业发展稳定。工业实现增加值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规上累计总产值220.31亿元,轻工业14.38亿元,重工业85.93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为61∶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6.23亿元,同比下降34.2%。
3.服务业进一步增长。师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批发业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成为批零、住餐各个行业的领跑者。师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9亿元,同比增长1.2%。商品零售实现79.9亿元,同比增长20.2%。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25万人次,旅游收入12.39亿元。师市服务业活力进一步显现。
(二)人口就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师市人口稳步增长,由2005年年末28.69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46.10万人(表1),其中,男性24.62万人,女性21.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14.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阿拉尔城区1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8.2%。2017年兵团深化改革以来,师市人口增加较快,截至2022年末人口增加10.29万人。
(三)劳动力分产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
2022年,师市全社会就业人员216148人,其中第一产业78966人,第二产业48358人,第三产业88824人(见表2),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37∶22∶41。2017年深化改革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增加较快,从2017年的23%提高到2022年的37%(见图4),新招录人口大部分在第一产业就业,加之农产品价格稳步提升,第一产业吸引就业能力增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相对少,工业经济发展不强,表现出带动就业能力较弱。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整体较强。2022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101005人,个体从业人员35763人,乡村及其他从业人员79380人。
三、当前师市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小
2022年全师人口达到46.09万人。阿拉尔市所属16个团(镇)中[2],人口数量在1万人以下城镇的有2个,四团7577人,托喀依乡3523人;人口高于2万人的有5个,其中一团人口规模最高达到26167人(表3),团场平均人口数1.5万人。师市所属团场人口规模较小,产业、人才、要素聚集功能都难以显现出来,对周边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
(二)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聚集人口能力弱
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该地区的二三产业繁荣程度。2016年以来,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有所降低,第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弱于第一产业。2017年深化改革以来,师市挖掘土地潜力,招录人口从业人员大都安置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由2016年的21%增加到2022年的37%(见图4),反映出第一产业承载新增人口就业成效明显;但团镇经营地资源有限,根本上要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从各团镇(乡)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来看,团场也主要是依托农业发展支撑团场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超过70%的团场有2个,其中九团占70.35%、托喀依乡占70.04%;第二产业低于10%的团场有8个,其中三团第二产业占2.52%,为全师最低,托喀依乡第二产业无产值;第三产业超过30%的团场达到6个,其中六团第三产业占42.87%,为全师最高(详见图5)。由于历史原因,农业是农牧团场的主导产业,团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对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弱,吸引就业人口能力弱。
(三)企业用工难、用工荒在园区普遍存在
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劳动者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师市教育、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据了师市人才总量的80%左右,而高效农业、新材料、化工等领域人才供需不足。现有劳动力难以胜任现代、智能化生产设备需要,无法从事高效率的经济社会活动。团场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简单农业生产,未来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劳动者素质技术水平与园区企业劳动用工适配性不高。在调研中了解到十二团职工文化水平中专及以下的占了89.86%。洁丽雅、运盛纺织、臻太袜业等算是用工较多的单位,师市用工数量是比较少的,比如运盛纺织技术骨干都是从江苏带来。镇泰袜业用工紧缺,招录新职工难。调研中反映出的园区高级管理人才、环境监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极缺。
(四)配套服务不完善
“十三五”期间,师市累计投资100亿元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居住、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益完善,城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但在调查中市民还是把买菜、就学、就医列为目前在阿拉尔生活最不满意的前列,阿拉尔的菜价均高于阿克苏市15%以上,生活成本高;商家炒作房价致使阿拉尔市房价虚高,城市房价一度比肩阿克苏,在房价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均价在3500元以上/平方米,高于阿克苏地区;还存在团场人居环境维护等经费短缺,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吸纳人口就业的环境。
(五)师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不确定因素增大,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师市将继续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挑战。吸纳就业的服务业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54%降到2022年的41%,降了13个百分点(见图4)。长期以来,师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见图6),师市产业转型升级存在较大难度,发展动力和活力未得以充分释放,二三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就业能力有限。师市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工业增速大幅下降,由2017年的22.1%下降为2022年的3.4%(见图7)。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弱,创新发展支撑能力不足。本地科研机构数量相对较少,2022年科研机构12个,研发人员755人,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短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推高了企业创新成本,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本地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服务配套机构,未充分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创新动力接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