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胡杨精神的育人价值研究
作者: 孙雨轩 卡力比登·力提甫[摘要]胡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生动诠释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一精神,源自塔里木大学六十六年来的办学实践,凝结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深邃意蕴,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育人价值。在塔里木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胡杨精神育人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新时代深入研究胡杨精神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本文立足于胡杨精神的形成背景,全面探讨了其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并着重强调了胡杨精神作为客体对在当代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期望通过深入剖析胡杨精神,能够激励新时代的年轻人坚守理想信念,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怀,让胡杨精神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建设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关键词]新时代;胡杨精神;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4—0154—07
[作者简介]孙雨轩,女,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卡力比登·力提甫,男,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18年8月30日,塔里木大学的退休老教师代表们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达了对学校发展的热切期盼。总书记在回信中作出了重要指示,不仅高度赞扬了塔里木大学六十年来取得的卓越办学成绩,还殷切希望学校能继续秉承胡杨精神,为兴边戍疆作出更大贡献,继续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边戍疆服务。1这一回信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教育事业,特别是南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凸显了胡杨精神在新时代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行动指南作用。自建校以来,塔里木大学始终坚持以胡杨精神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南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了一批批杰出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2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边固疆服务,已成为新时代兴疆建疆的迫切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胡杨精神的育人价值,深入学习以塔里木大学为代表的兵团高校及边疆建设者扎根新疆、服务祖国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加大兵团向南发展的步伐,不畏艰难,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于边疆,勇往直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一、胡杨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一)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灵魂,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在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胡杨精神作为其中璀璨的一脉,全面继承了党的“育人”传统,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自信、激发斗争精神,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作用。胡杨精神的核心内涵蕴含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地追求进步,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默默奉献。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基深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实践之中。这一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更是中国共产党卓越革命传统的延续与发扬。它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彼此紧密相连,共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兵团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他们的努力与奉献为边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升华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将其提炼为胡杨精神。这种精神是兵团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的象征。塔里木大学的建校历程,正是胡杨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建校初期,阿拉尔市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但塔里木大学的师生们不畏艰难,屯垦于荒漠之上,一边劳动一边建设学校。他们明确地将学校办成抗大式学校的办学方针,传承了“抗大”和“南泥湾”的革命精神,将革命斗争的坚韧与毅力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塔里木大学培养出了大量服务于南疆生产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成了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胡杨精神的形成,不仅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新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和塔里木大学的师生,在祖国的边疆地区扎根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胡杨精神,将其融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胡杨精神是兵团人和塔大人兴疆建疆伟大实践的结晶
我党一直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胡杨精神是在国家战略需求、兵团建设和塔里木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是由军垦战士、知识青年和塔里木大学的建设者共同创造的。1954年,党中央作出决策,将新疆转业后的生产部队重组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人为了更好地建设和保卫边疆,深入戈壁荒漠地区,成功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1956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做出了开发塔里木盆地并建立阿拉尔的决策。王震将军在组织军垦战士建设塔里木的过程中,意识到该地区缺乏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因此,要想实现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永续发展,人才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第一师师直干部队”进驻了阿拉尔,并随后在塔里木大学担任教职。这些人不仅继承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南泥湾精神,也是胡杨精神的重要塑造者。他们以坚定的斗志和进取心为新疆绘制了美好的蓝图,并激励着军垦战士投身于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1958年塔里木大学在戈壁荒漠中破土而出。王震将军也一直关怀着塔里木大学的发展,曾五次亲笔写信或发电报,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塔里木大学的建设不仅影响到兵团的壮大,同时也与新疆甚至整个国家的进步息息相关。1作为兵团人的一部分,塔大人,以坚定的意志开创了学校、依靠自己、努力创业,并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理念。毕业于塔里木大学的学生中,有85%选择留在新疆学习,而68.5%选择在新疆深耕。部分毕业生在经常下雪、极度寒冷和沙尘暴频发的地区工作,但即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他们凭借坚定的决心服务于国家和兵团的战略要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的胡杨精神
胡杨精神的形成与漫长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壮丽的历史长卷,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深刻诠释了这份辉煌正是由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共同铸就的。2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杰出成果。胡杨精神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塔里木大学以胡杨精神为育人之本,精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胡杨学子。这些学子在胡杨精神的熏陶下,学会了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和坚定进取,成为兵团乃至新疆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胡杨精神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演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的回信中,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为新疆基层工作贡献青春力量。毕业生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担使命,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让胡杨精神在祖国的西部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将胡杨精神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的新疆,需要胡杨精神这样的精神指引,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深刻理解并践行胡杨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强大动力。胡杨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疆的具体体现,为我们指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关乎国家未来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方向。通过用胡杨精神育人,我们能够锤炼青年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豪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胡杨精神育人价值主要内容
胡杨精神的育人价值在于它不仅在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核心使命的基础上,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路径,悉心引导并精心培育出一代代怀揣爱国爱疆情怀、矢志扎根边疆、甘于服务边疆的新时代青年。胡杨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四大价值导向,不仅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培养兴疆固边的优秀人才指明了方向。这种精神力量,将为新时代国家治理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能够凝聚社会的利益共识、思想共识、政治共识;引导新时代青年更好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艰苦奋斗意志养成价值
在我们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艰苦奋斗始终是一股推动我们不断向前、无往不胜的强大动力。这种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党员和革命前辈的心中,成为我们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指引前行的明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精神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奋斗、勇攀高峰的坚实支撑。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在百年奋斗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泥湾精神。而在荒漠的塔里木,大学的建设者们也在胡杨林中筑梦,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物质条件,边学习边耕耘,这正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传承与发展。塔里木大学的师生们,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胡杨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如今,虽然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艰苦奋斗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弃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艰苦奋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艰苦付出,更是一种以“奋斗”为核心的生命追求与精神境界。这种奋斗精神,正是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1为我们新时代培育奋斗精神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要把学生培育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自强不息的品质塑造价值
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与核心,是数千载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崇高品质。这种精神不仅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维系着整个民族的团结与凝聚,更是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勇攀高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在严酷的环境中,军垦战士与知识青年并未沉溺于自怨自艾,而是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致力于西北边陲的建设,用知识赋予这片土地新的生机,同时也为“自强不息”这一古老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如今,胡杨精神已然成为新时代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这不仅要求人们将个人价值观融入社会责任,更需消除“丧文化”和“躺平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让青年拥有更为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需要学习胡杨的坚韧与品格,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与挫折。他们应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融合。如此,我们便能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三)扎根边疆的目标导向价值
扎根边疆,是胡杨精神所承载的家国情怀。兵团人和塔里木大学的师生们为了祖国的繁荣稳定,毅然选择扎根在这片遥远的边疆,数十年如一日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他们不仅是建设者更是守护者,用智慧和力量将塔里木大学打造成为祖国边疆的一颗璀璨明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边疆物质匮乏和自然环境恶劣的挑战,来自祖国各地的军垦战士和支援边疆的知识青年们没有退缩,没有选择返回故乡的安逸,而是坚定地留在了这里,选择了扎根边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这种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更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它像一股强大的洪流,汇聚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铸就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扎根边疆的各族干部群众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民族史诗。他们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成为胡杨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胡杨精神孕育的理念,都是“中华民族”在心理和情感上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能够引导各民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为实现“强疆”“固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