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作者: 吴传毅[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表现为反腐败斗争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标本兼治,反腐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但是,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包括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深化整治“三集”腐败与惩治“蝇贪”并举,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腐败。反腐败斗争必须同向发力综合施策,包括坚持民主监督与自我革命同向发力,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同向发力,境内惩治与境外惩治同向发力等。
[关键词]反腐败斗争;自我革命;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三集”腐败与惩治“蝇贪”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5—0005—08
[作者简介]吴传毅,男,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党的建设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 “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2]。腐败是国家肌体中的最大毒瘤,是危害执政安全的最大隐患,反腐败就是要清除毒瘤和隐患。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表明了我们党对初心使命的清醒认识和责任担当,彰显了我们党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彰显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主心骨的能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把握。
一、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3]。但一些部门和地方存在个别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缺失,群众路线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有些党员干部身上表现突出,“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4]。
(一)反腐败斗争成效十分显著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始,就发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铿锵有力声音[5],并向腐败重拳出击。腐败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它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执政的巨大威胁。深入研究历史兴衰规律,腐败是极为重要的原因。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的政党,但却因腐化变质、背离人民立场而下台。印度国大党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有着明确党纲的资产阶级政党,于1885年12月在孟买成立,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拥戴,但后来却沦落为尼赫鲁家族的私人政党,被腐败打败,被人民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向腐败亮剑,党经历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革命性锻造,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为坚强。反腐败斗争成效十分显著:一是反腐败斗争全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犯罪案件,用事实证明党内没有反腐禁区,没有不能打的“大老虎”,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的权利,彰显我们党“打虎”不怕“被虎咬”的胆识。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彰显我们党“拍蝇”不拘旮旮旯旯的耐心。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追逃追赃能力,不管腐败分子逃藏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彰显“猎狐”不辞天涯海角的决心。二是反腐败斗争深化标本兼治。反腐败斗争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针对出现的腐败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放纵、绝不留情、绝不宽容;治本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有效对策,发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通过严查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犯罪案件,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通过打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持伞”,特别是对系统内的腐败实行倒查机制,形成了反腐的强大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减少了腐败的增量。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不断完善反腐败的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极尽可能不给腐败分子留下法律法规漏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国家反腐的重要法律,加速制定和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大批惩治违纪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同时,通过制定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将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越织越密。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即通过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升党员干部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格局,先后在党内组织开展多次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涵养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远大追求,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塑造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三是反腐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强化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反腐败工作机制,创新完善监督方式,发挥巡视利剑威力。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反腐败斗争体制机制,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走出了一条以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双轮驱动”为旗帜、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之路。
(二)拜金主义思潮不时出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7]拜金主义崇尚的是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万能”“无钱万万不能”。拜金主义的蔓延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根源。从思想根源看,它与中国封建文化遗毒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存续两千多年,要在短短的几十年完全肃清文化遗毒难度系数很大。总体而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是重义轻利。在义与利的取舍上,强调以义为先,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是,中国传统非主流文化也有重利轻义的一面。中国古代也有人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展对封建思想观念的批判,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毒素并没有完全消除。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信奉。资本主义社会奉行资本至上的逻辑,拜金主义有了生存发展空间。对拜金主义的危害,一些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拜金主义思潮时不时地涌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现代文化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拜金主义也随之而来。从社会根源看,拜金主义滋生与市场经济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市场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极大地释放了民间创造财富的热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但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缺陷和消极影响也会反映到人们精神层面上来。在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把党的理想信念和纪律要求丢到一边,表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甚至是极端的利己主义,是典型的“两面人”。“千里为官只为财”,见到钱就“手软”,来者不拒,视名节如敝屣等等,上述表现虽不尽相同,但本质却是一致的。从近年查处的贪官来看,有的贪腐金额令人瞠目结舌,其享乐主义生活方式也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和想象。
(三)反腐败斗争不松懈不停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8]。党的自我革命即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清除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资产阶级政党天然地存在“腐败基因”,资产阶级政党基于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而产生,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社会不同利益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被寡头所操纵,只不过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腐败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而不存在“腐败基因”。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大党独有难题包括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开悟觉醒、明心见性,认为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心学影响自明代以来中国的五百多年,王阳明认为,心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力量。即是说,尽管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都起作用,但内在力量是决定性力量,作为个体而言战胜和超越自我,关键在内在力量;作为组织而言要想成就伟业、走向辉煌,关键在内在力量。内在力量是持久的、稳定的力量,它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只有真正开悟,深刻认识到腐败对执政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危害,对个体和家庭的危害,才能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大坝。人性有闪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腐败是权力与人性缺点纠合在一起的结果,当权力异化与人性缺点纠合在一起,腐败便不可避免。权力分为公权力和私权力。公权力是对共同体事务决策、立法和执行的权力,它基于维护共同体的需要而产生,本意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近代民主政治理论明确提出,公权力来源于共同体的授权,目的是维护共同体个体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抑或说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需要。但是,在人性缺点与公权力的纠合下,公权力便会失去本真,异化为谋私的工具。只要人性的缺点得不到有效抑制,腐败便不会停歇。“类似于人类同各种病菌的斗争,虽然暂时克服了某种病菌,但潜伏在人类身体内的病菌会因为新的环境条件的存在而死灰复燃,抑或演变成新的病菌,再度危害人类健康肌体”[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反腐败的压倒性胜利,但不是终极的胜利。所以,反腐败斗争不能懈怠、不能松劲、不能停歇。保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个不纯’长期存在,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隐蔽性,深刻认识管党治党松一松就反弹的特点,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11]。
二、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洞识腐败新动向,精准施策,是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盯的方向。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是腐败渗透化和隐性化的表现。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包括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深化整治“三集”腐败与惩治“蝇贪”并举,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腐败。
(一)坚决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
有学者指出:“一些腐败官员不仅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还想谋取更大的政治权力,从而产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问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其实是权力市场化、资本政治化的典型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察秋毫,洞察到党内有高级领导干部“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12]。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是最严重的腐败,它既破坏了政治生态,又破坏了经济生态。腐败官员不仅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还试图获取更大的政治权力,形成利益集团,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对党和国家造成巨大危害。它是权力向经济的野蛮扩张,又是经济遭受政治的霸凌蹂躏,对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会造成极大危害。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部门把政治纪律作为巡视和派驻监督重点就是基于对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交织造成危害性的考量。腐败分子走向犯罪深渊,根本原因是政治上蜕化变质,背离了党的政治立场,忘了初心使命,从而迷失了方向。政治关是党员干部的总开关,也是党员干部的第一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政治关守住了,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不住,就会犯方向性、根本性错误。政治上出问题,其他问题就会像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13]。从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情况看,违反政治纪律通常还会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多项纪律。
腐败现象与党的理想信念缺失、纪律观念松弛是“表”与“里”的关系。许多腐败分子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4]。反观现实生活,一些党员干部缺失理想信念,抑或理想信念滑坡,从而走上贪腐之路。党员干部缺失理想信念之后,面对诱惑时就无法保持应有的政治定力;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之后,如同 精神上“缺钙”,立不起来,容易被围猎,抑或甘愿被围猎;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之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在职务升迁过程中,放松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占据主导,忘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心存侥幸,游走在党纪国法的边缘,甚至迷信“官场潜规则”,不愿意接受监督,导致权力失控,把公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利的工具。
改革开放之前的腐败主要是贪图享乐型腐败,刘青山和张子善是典型的贪图享乐型的腐败分子。刘青山和张子善过去在党的培养下,为党为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建立过功绩。但在和平年代,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新时代的腐败除贪图享乐型腐败外,还呈现出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型的腐败的新样式。反腐就是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尤其要铲除党内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的政治团伙,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执政安全和国家安全。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党内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的政治团伙就是典型的寡头政治。寡头政治危害极大,寡头政治控制经济资源、控制公共权力、损害民主价值。从实践上看,它很容易导致党内分裂,给国家造成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