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及驱动力研究
作者: 袁萧 石晶
[摘要]推进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业强兵团战略、加速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2007—2020年兵团农业数据,融合五大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产业、农业环境、政策支持五大维度构建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测度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研究表明:2007—2020年,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对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作用最大;农业生产与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高度耦合,农业支持条件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各系统与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不高。由此,需要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增强科技赋能效用、提升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度、加大农业市场开放度, 以促进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2—0145—11
[作者简介]袁萧,女,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石晶,女,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农村金融。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必要之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稳中向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亿公斤以上,农业良种率达到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农业发展实现由“量”到“质”转变。但长期农业“三高”生产模式引致的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系列问题愈发凸显,不仅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负效应还严重制约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绿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近些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目标作出重要部署。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印发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 ( 2018—2022 )》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要坚定以质量为导向、绿色为要义、走发展全过程标准化、产业链融合、可持续化发展道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于民,巩固粮食稳产保障和农民收入提升[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将农业高质量发展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战略相联系,强调绿色兴农、质量兴农;2022年,实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国内各地区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禀赋、农业生产条件与结构特征,制定了各省区市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兵团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结合兵团地理地貌、农业发展状况,调整农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2018年,兵团颁布与实施《兵团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2],提出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兵团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农业大提质;2023年,兵团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强调要全面推进农业强兵团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作为兵团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疆经济发展与兵团维稳戍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兵团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农业强兵团战略、推动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兵团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进入新时代,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献从数量与质量上都在逐步上升。借助国内检索文献平台CNKI及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筛选2018—2022年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词,“绿色发展”为次主题词共检索出527篇文献,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42篇。农业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濒临失衡状态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学界研究集中在内涵界定、驱动因素、指标构建、实现路径等方面。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具有多维、系统和动态特征[3]。如何定义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学界主要从农业特征与新发展理念两个角度展开。从农业特征角度出发,钟钰[4]、何红光等[5]、张务锋[6]分别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是具备高标准的农产品、高效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经济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竞争力强劲、资源配置优化、产能结构合理。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最终成果产之于民、用之于民[7],黎新伍和徐书彬[8]进一步对五大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所起作用进行了定位,认为创新是内核驱动,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普遍形态。农业创新基础及效率、农业产业协调、农业开放程度、农村公共服务的统一完整构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缺一不可。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9]、自然资源禀赋等自然因素[10];政策支持力度、资金覆盖面等政策因素以及资金、人力、技术等社会因素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量化农业发展水平高低,学者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展开了深入探索,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展开构建;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成熟,又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化、质量效应等元素纳入,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多样式方法进行测算。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2]的耦合协调构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在宏观层面较多,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可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视角与学术资源,但各个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农业发展存在异质性,比如兵团作为资源型与农业大区,地理区位特殊,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来衡量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文章通过厘清兵团绿色农业发展现状,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全过程构建与测算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找出障碍因子,并结合兵团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兵团区域概况
(一)兵团基本情况
兵团行政体制定位特殊,受中央与自治区党委双重管理,其肩负着屯垦戍边与边疆安定和平的历史使命。兵团地处新疆境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其团场主要分布于绿洲、河谷及盆地等富涵农业生产条件的区域,但同时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兵团特殊的政治定位与独特的区位特征对兵团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农业强兵团战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历史选择、实践证明、更是时代呼唤。兵团上下一盘棋,抓实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13],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4]。一是坚定贯彻党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兵团认真开展“三农”工作,定期开展“三农”问题领域座谈会、注重农业发展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保障农户根本利益,保持连队的稳定发展与兵团经济提升,巩固维稳戍边的战略地位作用。二是积极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注重研究有关农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兵团农业种植的特征,水土资源禀赋的差异化,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兵团团场为阵地,强化农业技术指导、控排减排、农田水利、农资供给等农业生产服务。三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注重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定系列行业标准细则[15]。兵团将绿色农业高品质、高效率建成统一的标准化基地,广泛推广高品质、高效率的农业绿色技术,鼓励规模性生产企业按照绿色农业标准进行生产,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二)兵团绿色农业发展状况
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质增效,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高,绿色则讲究生态效益化、效益生态化[16]。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17]。但同时,为保粮食产量的稳定供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会加大农药、化肥及农用塑料薄膜的投入力度。对此,兵团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以提高单产量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粮食作物为例,据《兵团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知,2007—2020年,兵团农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在扩大,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2020年兵团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2007年的1.30倍,尤其是在2020年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极其严峻之下,兵团保障了粮食供给,播种面积相较2019年扩大了18%。从2007—2020年,粮食产量翻了近11番,2020年粮食单产为2007年的1.28倍。兵团农作物种植丰富,主要涉及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等作物,非粮食农作物种植面积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距大。这与兵团所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相关(见表1、表2)。
进一步分析,在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2010—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呈现从逐年增长至基本稳定的态势;较于2010年,2020年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提升了40.82%,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视农业科技装备、农业技术研发运用紧密相关,农业科技力量得到稳步提升;农业机械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由图1可知,2010—2020年,兵团采用农业机械装备耕作、播种、收割的面积逐年增加,兵团农业科技装备配置与技术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有效灌溉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灌溉技术的运用与推广,极大程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具体来看,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个年份不同的降水量影响,2012年有效灌溉面积有所下降;2010—2015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用化肥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在 2016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有所下降,这与兵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施行农用化肥减量与对农业化肥技术改良相关。农村用电、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柴油使用情况具体见表3,不具体阐述。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贯穿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连续性过程[18],其涵盖了资源、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各因素相互影响构成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而高质量的绿色农业必然是绿色农业与人、社会及自然生态环境高度耦合的协调系统。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技术创新及效率提升;农业经营过程中农产品的畅通无阻,则要充分考虑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协调,同时绿色农业主要围绕“绿色”开展,将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纳入其中。结合杜志雄[19]、尹朝静[20]对农业高质量的相关研究,结合兵团绿色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文章以绿色农业生产到经营的全过程为主线,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融入其中构建绿色农业高质量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农业环境的优劣也会影响绿色农业发展,故将农业环境与政府支持力度纳入。兼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指标数据的公开可得性,最终从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产业、农业环境、政策支持五大维度出发,构建8个三级指标、19个基本指标的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说明见表4。
2.熵值法。权重测算方法有加权主成分分析法、莫兰指数法、自然间断分层法,根据研究内容及数据条件最终选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首先,确定表4中各基本指标的动态权重;其次,基于熵值法确定的各基本指标的动态权重,对各三级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各二级指标权重;最后,得出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情况,考察新疆兵团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其中C为耦合度,用于反映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依据王火根[21]、陈玲[22]等学者研究成果,将耦合度分为四个阶段,0<C≤0.2,低水平耦合阶段;0.2≤C<0.5,拮抗阶段;0.5≤C<0.8,磨合阶段;0.8≤C≤1.0,高水平耦合阶段。T为协调效用,D为耦合协调度,D的取值范围在[0,1],D值越大,代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越高,R为子系统间相对发展指数。[M1]、[M2]、[M3]、Mi、Mj、Mk代表系统,K代表系统的个数,[α]、[β]、[γ]、[ε]、表示待估系数,[α+β+γ+ε=1]。依照0.5:0.3:0.1:0.1的标准对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产业、支持条件进行赋权。参考肖春梅[23]、张宁[24]、王艺洁[25]对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方法,文章将耦合协调度划为6个等级,具体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