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对口支援效果研究
作者: 孙清元 刘紫东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对口援疆,是广东携手新疆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微观数据,涵盖就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和产业等方面,共计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下简称:师市)承接对口支援进展及效果作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1项变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师市在对口支援下能够带动师市的经济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下一步对口支援以民生支援、产业支援、智力支援为主,完善的产业链条改善师市产业发展轨迹,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城融合。
[关键词]因子分析;对口支援;广东省;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中图分类号]F127;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5—0155—07
[作者简介]孙清元,男,海南儋州市财政局洋浦分局,海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区域治理;刘紫东,女,兵团第三师党委党校讲师,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文化。
一、问题提出
对口支援是在中国特定政治生态中孕育、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模式,有着特殊的制度前提、政治前提、经济前提和社会前提,具有跨边界合作治理的典型特征。[1][2]关于对口支援制度,可视为一项省际跨域协作治理型、双向互动互构式的国家整合政策。[3][4]在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视野下,将对口支援界定为区域援助[5]、财政转移支付[6]、 政治馈赠[7]、宏观民族政策[8],其过程并非简单地以给钱给物的传统援助方式,而是以人才、产业、教育、互派干部等形式援助,加强两者良性互动和制度化的交流,不断强化支援方和受援方的共同体意识,促进双方的“交互认同”[9],进一步由支援关系走向合作互利关系,从而全面提升国家一体化发展水平,鲜明地体现出国家治理和国家整合的中国逻辑与特色[10]。涵盖范围已扩散到重大工程兴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东西部扶贫协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公共危机应对等国家治理的诸多领域[11],不仅促进受援地区经济发展,还推动现代化进程[12]。
对口援疆是常规性对口支援的代表。学术界围绕着对口援疆效果评估体系[13]、可能影响援疆政策效果的因素[14]以及对口援疆工作的问题和隐患[15],提出了府际协作治理能力阻滞。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需要机制上进行创新,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
按照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部署,广东省安排东莞市牵头,集广东省珠三角六市(即珠海市、惠州市、肇庆市、中山市、江门市及阳江市)和有关省直部门之力,对口支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下简称师市)。师市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区域,辖区总面积81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6个团镇、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兵团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在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方面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其存在具有极端特殊的战略意义。广东省对口援疆历史悠久,在民生、产业[17]、教育[18]和科技[19]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广东优势及师市实际情况,援受双方共同探索确定“以民生援疆为龙头,以产业、智力支援为两翼”(“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工作思路,构建全方位对口援建格局,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家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中,“广东—喀什及第三师”对口援疆工作获得“综合绩效突出”表彰,获得脱贫攻坚、产业支援促进就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基层维稳和组织政权建设等4个“专项绩效突出”表彰,被表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现对近十年广东对口支援师市进行总结评估,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有助于培植师市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数据通过兵团赴疆兴业研究生专项实习进行问卷调查获取。问卷有2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是采取Likert五分制对支援内容效果评价情况。参与人员有援疆干部、师市干部、科教文卫人员、连队居民以及其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广东省第九批25名援疆干部随机抽取,剩余根据16个团镇人口构成比例进行发放。
(二)指标构建
对口支援依托项目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以及交通、饮水、产业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援助。基于已有研究基础,选取就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和产业共计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组成广东省对口支援师市效果满意度评价体系(见表1)。
(三)模型选择
通过部分因子描述n个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分两类,其中一个是可以观测到的随机变量,另一类变量是具有公共因子的潜在变量,未能观测到的变量就通过这些公共因子解释可观测变量。因子分析方法的模型:[x=(x1,x2....,xp)],均值向量:[E(x)=u],协方差矩阵:[v=(σij)n×n]。共因子不包含总体的全部信息,各个观测变量能解释一部分外,也有解释不了的一部分,称之为相关变量的特殊因子。因子分子模型的形式为:
[X-μ1=a11F1+a12F2+....+a1mFm+ξ1]
[X2-μ2=a21F1+a22F2+....+a2mFm+ξ2]
[...]
[Xn-μn=an1F1+an2F2+....+anmFm+ξn]
其中:(1)初始变量公共因子m≤n。(2)[F1,F2...Fm]为公共因子。(3)变量[ξi]是[Xi]的特殊因子正交的因子分析模型(i = 1,2,3....n),公因子和特殊因子不相关,其中系数[aij]变量[Xi]因子[Fj]的载荷,假设总体能够标准化,那么[aij]= [ρ(Xi,Fj)]中[Xi]在因子[Fj]上的载荷[aij]是[Xi]与[Fj]的相关系数。
三、问卷描述与因子处理
(一)问卷描述
问卷共发放400份,经整理问卷收回382份,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达到94.5%。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详见下表:
(二)数据检验
为验证问卷可信度,引进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系数)。该系数通常在0和1之间,系数值介于0—0.65之间建议不要;系数值介0.65—0.70之间可以要;系数介于0.70—0.80之间当好;系数值介于0.80—0.90之间非常好。通过SPSS23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系数α为0.950,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
问卷效度的检验上采用主成分分析中的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因子载荷的旋转,自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表4所示,KMO值为0.804>0.6, 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另外,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3589.705,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公共因子存在,提取5个公共因子(与量表设计一致)题项共同度和公因子载荷均大于0.6,而且题项在各个因子上无交叉载荷,如表5所示显示出很好的区别效度,并且证明了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的适应性。
(三)因子处理
广东省对口支援师市效果满意评价体系共有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对口支援效果评价指数,二级指标是上述5个对口支援评价项目,三级指标是效度检验后5个公因子的所包含的问项。一级指标得分在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三级指标的得分以某题项指标值除以最高标度5后取均值再乘以100得到。多级权重确定也是如此。如先要确定二级指标[X1]的5个三级指标[X11,X12,X13,X14,X15]的权重,首先对这5个变量按特征值大于1的最大方差法做主成分分析,选取因子成分的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5,主成分因子数的累积贡献率需高于85%,得出没有旋转的主成分个别数和相对应的方差贡献量表(表6)以及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表7),并且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共萃取出1个主成分(假定为F1)解释方差达86.922。
通过把“标准化”的方差贡献量作为权重,并且对主成分变量进一步做加权平均计算得出[X1]与主成分[F1]的关系,而主成分[F1]的值是由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开平方根计算得到,即:
[F1=0.965X11+0.959X12+0.792X13+0.969X14+0.964X154.346]
整理得:[F1=0.463X11+0.46X12+0.38X13+0.465X14+0.462X15],然后将[X11,X12,X13,X14,X15]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转化为:[F1=0.208X11+0.206X12+0.17X13+0.209X14+0.207X15],得到其权重加权计算可以得到二级和一级指标的变量值。三级指标的计算得分结果如表8所示。
四、结果分析
从表8可知,广东省对口支援师市效果满意度总得分大于75分,表明参与调查各方对对口援疆满意度较高。第一,从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计算结果来看。教育位列第一,二级指标权重测评得分为80.26分;教师队伍、贫困生上学困难情况的改善以及教科书水平提升这三个三级指标得分均大于75分。实施柔性人才援疆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远程教育”方式和“青年科技英才培养”项目,选派一批青年科技英才与各类业务骨干按照3+3模式(赴广东实地培养3个月,在岗接受远程教育3个月),建立师市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利用援疆资金建成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国语教育幼儿园,推动中小学信息化网络建设;安排90名青少年代表赴东莞市及对口援建镇街参观考察及开展“三同”交流活动;按照6000元/人标准,用于疆籍在内地就读大学生的交通、生活、培训等补助。因此,这些教育援助方式都影响居民对于教育指标的高评价,使得计算得出较高的教育权重得分。
第二,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的测评得分为78.13分,排列第二。住房及基础设施援建是支援项目中投入占比最大的项目,“十二五”期间,安排对口援建资金2348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工程(含安居住房配套基础设施)148821万元;“十三五”期间总援疆资金34530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类197150万元。以援疆项目为抓手,通过危房改造补助以及帮扶一般户优惠建房等方式建设安居工程及附属配套;以工代赈方式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团连电网改造、邮电通讯、给排水等其他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但大部分受访者对新建图木舒克100兆瓦光伏电站以及四十八团三连40千瓦沼气发电新能源使用情况不太熟悉,因此对于清洁能源生产的天然气和太阳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的满意度评价最低,这些较低的效果满意度评价很可能直接导致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权重计算得分较低。
第三,医疗卫生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分为77.02,占据第三。一是坚持加大投入。“十三五”时期,援疆规划中安排卫生建设项目资金1.35亿元,兵团又决定将广东增加的1个亿全部投入建设粤兵医院,较大地改善了疾控工作和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二是创新医疗援疆机制。探索建立“六个一”(一个理念、一个结对、一个机制、一个作用、一个特色、一个目标)的医疗援疆模式。将师市视作广东飞地,实施“飞地人才”计划,通过派驻、培训、远程服务等方式,提供远程会诊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广东省7个地级市与1所以上师市、团场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共建,即东莞、阳江、江门、肇庆、惠州等5市卫生系统与四十一团、四十四团、四十五团、四十九团、伽师总场等5个团场6所医院结对,中山与师医院、珠海与师市疾控中心、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结对,共9个对子;加强柔性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定柔性援疆人才安置及待遇标准;发挥“传帮带”作用,要求每位柔性援疆专家带教1名以上本地年轻骨干人才;开展组团式、立体式、全覆盖、全方位医疗援疆工作,各层级均有卫生援疆人才,卫生援疆7市全部参与,受援专业涵盖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护理等各执业类别,使团场职工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广东三甲医院专家服务,实现有效提升师市基层团场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