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者: 张学森

[摘要]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的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最客观的实践结论,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决定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2—0017—06

[作者简介]张学森,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法学博士,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历史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的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最客观的实践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回答一系列影响和制约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站在新时代历史新方位的基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的胜利,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上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同时,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愈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趋复杂严峻,迫切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斗争形势和日益繁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知难而进、自强不息、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壮丽画卷。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奋斗历程中,党心军心民心得到空前凝聚。2016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标志着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正式形成。

理论创新是对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从理论创新上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围绕新时代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这一思想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严整、系统完备,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其上升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全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审议通过了《决议》。《决议》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层面,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认真总结,重点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最客观的结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新时代取得的最大政治成果,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两个确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总结历史经验不是为了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两个确立”,因此,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一)“两个确立”对党的团结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两个确立”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党的团结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七大”工作方针》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如何才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呢?他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有了看齐意识,才可能有团结统一。而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确立,为看齐树立了基准,为全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正如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也。’”

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上更加团结和行动上更加一致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其上升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其概括为“十个明确”。“十个明确”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对全党的思想统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历史经验证明,党只有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时完成了团结统一,党才能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1,党才能行动上有力量,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两个确立”对克服风险挑战,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决定性意义

风险和挑战是弱者失败的门槛,是强者成功的阶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中而逐步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面临着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巨大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理论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是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是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对第一个挑战,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应对第二个挑战的过程中,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党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政权巩固,导致出现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阶段面临的挑战任务很重,解决的办法是依靠改革开放,在制度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持续努力,我们不仅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趋纷繁复杂,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一系列重大发展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这些重大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因为在政治上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所取得最大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我们成功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实践结论,也必将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最坚实的政治和思想保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