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作者: 马彦梅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宣告了我们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本文通过梳理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兵团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指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新时代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借鉴参与。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130—06

[作者简介]马彦梅,女,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宣告了我们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兵团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履行着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也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必须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兵团民营经济不仅是兵团深化改革、破解“五个不适应”问题、壮大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兵团吸纳人口、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依托。因此,促进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既是使命要求,也是现实所需。

一、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犹如和煦的春风,沐浴着中国民营经济从稚嫩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优化,兵团的民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总的来看,兵团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兵团民营经济萌芽时期(1978—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决不允许把它们当作资本主义经济来批判和取缔。”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合作开放、民营经济发展开启了“总闸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坚持国营经济为主导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随后兵团党委制定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鼓励开办开发性家庭农场,给职工划分宅基地,鼓励职工自建住房,利用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允许职工以停薪留职的方式“下海”闯市场,以运输、餐饮、养殖为主的个体户和专业户在团场开始兴起。在这一时期,民营经济从幕后走到台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91年,兵团个体劳动者达到4.3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4.9%;工业个体户发展到1669家,工业产值达297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0.6%。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兵团经济有益的组成部分。

(二)兵团民营经济增长阶段(1992—2012年)

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和“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获得新的机遇。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使人们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引进外资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逐渐消除了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顾虑。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从而掀起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高潮。这一时期,兵团国有企业推行资产重组和公司制改制,小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出售、破产等形式,在产权转让和产权交易上取得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兵团党委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制定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在经营范围、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为发展民营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兵团民营经济较快发展,但兵团民营经济比重仍然偏低。截至1997年底,兵团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7%。2001年,兵团《关于加快兵团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试行)和《关于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等8个附件(简称“1+8”文件)的实施,加大了企业改制、改组和破产重组的步伐。2005年,兵团出台《关于加快兵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兵团已呈现出经营门类越来越多、资产规模越做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外联络越来越广的局面,有些企业已经成长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龙头企业。2007年兵团民营经济的比重达到22.4% , 2010年达到28%,比“十五”末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2012年,兵团民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7亿元,占全兵团经济总量的31.5%,比1998年的9%提高了22.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兵团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这一时期,兵团个体劳动者为14.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5.9%;兵团19家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其中有8家上市;854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兵团。

(三)兵团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推出一系列扩大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标志着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兵团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不断简政放权,兵团层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达到 190 项,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进一步在电力、能源、市场准入、融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环境。到“十三五”末,兵团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4万家,新增数量和质量不断突破新高,涌现出了一批如六师煤电有限公司、新疆西域鸿路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安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一批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也成长起来[2]。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体现了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战略决心,也体现了中央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增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信心的深刻用意与战略定力。兵团党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招商引资企业项目落地。2020年相继出台《兵团党委、兵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兵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兵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清单》等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激发兵团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奠定坚实政策基础,让民营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长远规划企业发展,推动兵团民营经济发展[3]。目前,兵团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80%,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

二、兵团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民营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以及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兵团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兵团80%的外贸企业、90%的纺织企业、80%以上的食品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中天山铝业、信发铝业、梅花味精、一龙集团、天盛实业、华芳纺织、娃哈哈、康师傅、旺旺集团、雨润集团、伊利乳业、燕京啤酒、隆平高科、银桥乳业、天浩管业、安佳木业、天山电梯等一批实力企业在兵团先后落地发展,拉动了兵团民营经济快速增长。2021年,兵团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7万户,日均新登记74户,年末民营市场主体达20.12万户,比上年增长15.5%,民营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5%。其中,实有私营企业42871家、个体工商户149341户。2021年末,兵团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288家,比2020年末增加380家,增长19.9%。民营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3029家)的75.5%。2288家民营企业中,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过六成,达到61.8%。分行业民营企业占比看,房地产开发业占比最高,达到88.6%。分经济类型看,兵团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私营企业2058家,占90.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4家,占6.7%;其他企业76家,占3.3%。民营经济比重稳步提高,2021年兵团民营经济增加值1392.63亿元,比2020年增长17.6%(未扣除价格因素),占兵团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0%。

(二)民间投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近年来,兵团民间投资保持强劲增长,为兵团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20年和2021年,民间投资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2021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2%,比2020年提高2.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兵团整体、国有控股投资增速的7.8和16.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59.8%,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三)民营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89.11亿元,比2020年增长21.8%,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46.0%;实现利润总额270亿元,增长64.1%,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1.8%。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9.68%,分别高于平均水平(7.21%)和国有控股企业(3.09%)的2.47和6.59个百分点。第八师天山铝业有限公司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八师天山铝业有限公司、第六师铝业有限公司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四)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七成,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87.18亿元,占全部的63.4%;实现利润总额253.64亿元,占65.4%。工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26.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6.5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91.0%,民间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6.7%。

(五)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贡献突出

2021年,兵团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就业人数17.47万人,比2020年增加0.97万人。民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80%,就业人数比2020年增长5.9%,增速高于国有控股企业(0.9%)5.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41.7%,比重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兵团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竞争力及对经济、科技的贡献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一)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兵团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仍存在不公平、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合理的保护等现象。在一些关键、重点领域的项目,民间资本仍然很难进入或涉足,或者即使进入,发展也较为缓慢,占比较低。如,有企业反映,一些师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大型国企和央企在做,民营企业很难进入,有些师市存在企业投资项目无法正常履约等情况。尽管中央、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仅适用于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再加之兵团财税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国家对民营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返还到不了位,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各种税费占到利润的三四成。

(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有待缓解

疫情影响下,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吃紧难题。金融扶持政策出台后,仅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获得增加贷款 ,融资难依然是稳产达产的“头号问题”。民营企业反映,融资仍需要担保抵押,银行对中小企业土地、厂房、设备抵押率较低,有的科技型企业守着好项目融不到资。同样受疫情影响,银行担心风险无法把控,导致部分定向信贷支持资金出现“空转”,资金无法落地于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投资持续增长基础不牢固

兵团民营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由于创新不足,面临前端核心科技受制于人、后端产品市场日趋激烈的“双重挤压”,仍有不少企业因投资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管理运营经验不足、营销渠道狭窄、品牌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企业再投资减缓,民间投资活力不足。

(四)要素成本呈刚性约束居高不下

民营企业运营所需的电、气、煤等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区域,存在同区域同网不同价或者地方有补贴兵团无补贴的情况。物流及其他成本高昂。因工业园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企业原材料、产品和市场销售均两头在外,物流成本高。

(五)市场中介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尚不健全

兵团服务机构发育缓慢,百家企业拥有的服务机构不到发达省区的十分之一,而且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同时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缺乏,创业孵化和辅导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不够通畅,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在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方面的需求,不能为民营企业在项目选择、资金融通、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上存在空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