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作者: 费萍 吴方梅[摘 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涵养文化认同、强化文化情感、淬砺文化信念、引导文化行为等育人价值。为了充分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铸魂育人价值,应当集聚力量、整合内容、创新方式、营造环境,从而汇聚育人合力、锚定育人着力点、打造育人亮点、强化育人效果,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亲和力、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4)04-0005-08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1]。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落实这一文化使命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落实这一文化使命,需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培育能够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新人。基于深邃的内涵、自信的理论品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导向,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铸魂育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需要明确其价值意蕴,探索有效的实践进路。
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价值意蕴
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系统完备、视域多元,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实现其涵养文化认同、强化文化情感、淬砺文化信念、引导文化行为等育人价值,有助于培育自信自觉、爱国为国、有根有魂、不懈奋斗的时代新人。
(一)涵养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2]85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愈益频繁,很容易导致“文化认同危机”。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地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涵盖了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理念、文化建设要求、文化安全、文化使命等各个方面,彰显了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成为涵养文化认同的丰沛资源。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等根本问题的认知,进而强化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这能够促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涵养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进而激励学生牢记革命历史、发扬革命精神。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的引领作用,这有助于涵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鼓舞学生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简言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涵养学生文化认同,有利于培育“自信自觉”之人。
(二)强化文化情感
文化情感是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认可、欣赏和感悟,特别是对祖国、家乡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化情感多元而包容,能够超越地域和群体,既可以是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也可以包括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例如,中国博主拍摄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后,国人纷纷转发关于大英博物馆失窃案的新闻,请求大英博物馆将所有从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归还中国。国人这种行为正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记忆和情感共鸣,展现了文化情感在无形之中汇聚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对文化情感的培育,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爱重视,又对外来优秀文化开放包容。譬如,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又如,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秉持兼收并蓄的胸怀,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能够推动学生认识文化的共生性、多彩性、包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国优秀文化的尊重。概而言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强化学生文化情感,有利于培育“爱国为国”之人。
(三)淬砺文化信念
文化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理性的、全面的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理想信念是“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文化信念也是“钙”,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采取老伎俩和新手段,不断地向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兜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政治思潮中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文化思潮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保守主义等,社会生活思潮中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3]各种有害思潮和错误观点以不同方式冲击着我国大中小学广大学生的文化信念。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以此为指南,有助于筑牢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提出了“两创”方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之中,这有助于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淬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一言蔽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淬砺学生文化信念,有利于培育“有根有魂”之人。
(四)引导文化行为
文化行为是指在特定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文化行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这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从而自觉地将成长成才的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向,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先行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加强诚信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勤俭节约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推动学生争做时代先锋。简言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文化行为,有利于培育“不懈奋斗”之人。
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进路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应当集聚力量、整合内容、创新方式、营造环境,从而汇聚育人合力、锚定育人着力点、打造育人亮点、强化育人效果。
(一)集聚力量,汇聚育人合力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要集聚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力量,汇聚育人合力。
第一,集聚家庭力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基石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4]184集聚家庭力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始终注重家风家教建设,以德育人。良好的家风和家教能够锤炼个人意志,塑造个人品格,引导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成长,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底色、增添光彩。例如,要培育重视中华传统节日的家风,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优良习俗,引导孩子重视传统节日。还要大力培养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二,始终着力家庭文化熏陶,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5]。家庭文化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渗透和长期浸润。良好的餐桌礼仪、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和节日庆祝方式都蕴含着家庭文化的精髓。家长应当积极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文化活动。同时,家长要积极和孩子培养共同的文体兴趣爱好,如手工、户外运动等,培养共同话题,增进亲子交流。其三,家长要始终坚持身体力行,以行导人。家长自身应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业余时间多阅读优秀的文化类书刊,广泛涉猎历史、艺术等领域,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同时,要经常参观文博场馆、观赏文艺演出,积极接受文化教育、厚植文化情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集聚学校力量。学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首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课堂是点亮思想火炬、启迪人生智慧的地方。一方面,发挥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重点讲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探索理路。另一方面,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程思政。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有利于推动学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其中,增进学生对文化、文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真善美,不断陶冶情操,进而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其次,要以社会实践为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6]331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组建宣讲团,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社区宣讲活动;还可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文化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使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担当。最后,要以互联网为前线战场。当前的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出生于网络时代,成长于网络世界,互联网既是他们感知世界的媒介,也是他们生命延展的场域。有鉴于此,学校可以因势利导,录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专题网络课程,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消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设置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专栏,向学生推送相关内容,并构建沟通渠道,为学生答疑解惑。
第三,集聚社会力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发力,还需要社会协同配合。首先,全面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要全面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工作,为学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榜样引领。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艺术团体、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报刊出版单位、影视广播单位等可以组织各种有效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机会。再次,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文化资源。灵活运用绘画、雕塑、史籍、诗歌等资源,让学生在感受各类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最后,强化文艺创作者的教育责任。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不断提供契合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的文艺精品,发挥文艺精品在反映时代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昂扬正气、塑造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实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