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交往问题及其克服路径

作者: 孙全胜

[摘 要] 网络空间使人类交往发生了深刻变化,提供了多元的交往形态,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理念的普及。网络空间交往由要素、特点、作用和悖论等构成,具有自由开放、全球多元、时空压缩、私人隐匿等特点。网络空间交往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存在微博发布信息失范乱象、网络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网络信息污染、网络文化霸权等问题。网络空间交往应该制定合理的制度,强化技术监管和道德自律,建设网络空间交往的和谐有序环境。

[关键词] 网络空间交往;伦理问题;网络立法;道德自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2-0086-11

人际交往是人生活的重要方面。交往推动人类结成团体、增强交流、消解矛盾。网络推动人类进入虚拟交往,让人类避免了直接接触而带来的一些矛盾和冲突,走向自由多元的社会。数字化虚拟时代与传统社会冲突带来的网络空间交往存在一些伦理问题,一些最先应用网络的国家成立了一些研究网络空间交往的机构。一些探讨网络空间交往伦理的网站相继建立,推动了网络空间交往的研究和研讨会的召开。我国网络空间交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空间交往问题的表现、网络空间交往的原则、网络空间交往问题的解决路径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联、网络空间交往的自律与他律、网络空间交往主体道德意识等问题。网络空间交往既要符合伦理学的一般规则,又要符合网络的独有特点,树立公平、尊重、可持续等原则,在网络空间交往中建立伦理道德规范,推动网络空间交往为人服务,而不是限制人的发展。网络空间交往要坚持善恶标准,吸取现代权利义务理念,促进空间公正,促成空间交往主体自律和他律的结合。网络空间交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建立和谐的网络空间生态环境。

一、网络空间交往的内涵和功能

网络空间交往是网民的本质需求,是社会交互实践的产物,是网民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网民的其他活动都要以交往实践为前提。网络社会是网民不断加强交往的过程。自由地交往是网络空间交往的目的。人们交往实践的扩大,要求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网络突破时空。网络空间交往需要人们真诚沟通,有效互动。

(一)人需要进行空间交往

研究网络空间交往需要参考马克思等人的交往理论。交往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交往形式影响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的交往造就了生活世界,人们应该理性地交往。

人是群居性的类存在物,通过交往进行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有了交往。“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1]。人离不开交往,需要通过交往获取信息和生产资料。人通过交往才能完成社会化进程,获得自我认知、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人类通过交往获取有用信息,共享生活资料。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交往史。没有交往,就没有传承和信息传播,就没有人类文明。马克思非常重视人类交往,认为人类交往组成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他把人看成类存在物,非常强调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人类社会是随着交往活动范围扩大才发展的,交往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人的身体,但复杂的交往程序会让一些阶层不适,觉得生产和生活复杂了,不如以前的田园生活美好。古代社会,人们将最多的时间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从物质生产实践中抽离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能够从事交往实践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多,但很多工人仍处于沉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仍不能自由地交往,只能用异化劳动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才能自由地交往。

马克思论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时,论述了交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人是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动主体,交往是重要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人的本质。交往是人存活的重要条件,是人区别于独居动物的特征之一。马克思强调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突出交往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人的很多需求和欲望需要在交往中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承认。交往是人们获得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通过交往弥补个人的不足,获得人格的完善。交往是人的现实实践活动,是生存的手段。

哈贝马斯考察了人的交往行动。哈贝马斯将世界分为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三部分。根据人的行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目的行为是带来一定目的、追求目标实现的行为。行为者会在权衡利弊中用最优手段达到最优目的。规范行为是人们按照共同价值采取的行为,要求团体内的人都遵守统一的价值。戏剧行为是注重自我表现、展现自我形象的行为,往往是表里不一的。交往行为是通过语言达到理解和协调的行为。交往要达到相互理解,需要借助语言等活动。“交往行为者的理解行为是在共同信念范围内活动的。”[2]人的行为是有不同前提和效应的。目的行为考虑外在世界,依靠真实的认知。规范行为对应社会世界,要求行为正当。戏剧行为对应主观世界,要求真诚交往。交往行为依据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的总体状况而定。社会结构是由生活世界和系统组成的。生活世界是人置身的世界。交往行为比其他行为更合理一些,关联着所有世界。

(二)网络空间交往的内涵

网络空间交往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是有目的的特殊实践方式。网络空间交往实践能影响世界,推动物质生产。网络空间交往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人在网络的基本活动,同人的存在和发展密不可分,有着很多社会功能。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及其交往实践。人们要进行复杂的交往,才能进行生产和生活。人要进行生产实践往往要依靠他人的协作。网络是人们生产、生活、分配资源的场所,也是人们空间交往的环境。人类借助网络空间形成新的交往范式,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助推了社会关系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空间的形成。“劳动对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同样的空间。”[3]网络空间是数字化和符号化的,让人们的交往背景和条件简单化,让人们获得了自由和安全感。网络空间是流动的和快速的,孕育出的交往实践也是多元化的。网民在网络空间是彰显着不同价值的数字符号,以虚拟人格的方式进行着交往,也在不断创造着价值。

网络空间交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让人的发展不必只依赖本区域,让人在家中就能获得普遍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让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资本让空间交往参与了世界历史的创立,让人们的生活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时期,人们的空间交往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们的空间交往范围小,空间交往的规模小,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低,那时的空间还是绝对空间。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空间交往的规模和范围都扩大了,也引起了空间矛盾、空间发展失衡、城乡发展不对等、空间剥削、空间生态问题等,形成了抽象空间。

网络空间交往与世界历史、全球化、资本积累紧密相关。网络空间交往冲破了一切空间障碍,暂时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人们已经被网络包围。人们的行为推动着网络的变革。“网络空间交往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个人全面的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条件。”[4]网络空间交往是现实交往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的交往是虚拟的,但具有物质性,让人们依靠物质性的空间进行交往。网络空间不过是物理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是能够互动的。当前是数字化时代,与马克思当年所处的工业时代有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没有改变,我们需要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更好地认清资本主义网络空间的弊端,合理地进行网络空间交往。网络空间交往彰显着个体性和群体性,让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相融合。网络空间交往能够满足人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获取商品等需求。网络空间交往主要是获取信息、学习、娱乐、恋爱、通讯等为目的,也存在一些异化现象,表现在交往的异化、角色异化等,需要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

(三)网络空间交往的功能

网络空间交往是社会实践,是文明发展的产物。网络空间交往是现实交往的拓展,但不同于现实交往,能对现实存在产生积极作用,整合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网络空间交往体现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消解了固定的阶级结构和身份地位,推动了新空间政治的产生,有利于交互式民主的发展。网络空间交往依赖于个人频繁使用网络工具,依赖于网络关系。网络空间交往利用技术实现了符号化交往。网络空间交往可以促进网民之间的感情,也能缓解个人的孤独感。

第一,网络空间交往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网络空间交往是跨地域和开放的,通过网络连接世界各地,让个体和世界相连,让人类走上全球交往之路。网络空间交往和全球化是相互推动的。网络空间交往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支撑。“随着数字化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网络空间交往也日渐呈现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5]网络技术让信息、商品等在全球传播、贸易,建立了全球性交流系统,实现了全球物资的协同、共享,为全球化贡献了力量。网络空间交往是全球性的,是兼容世界各民族的开放、共融、共生的活动。网络打破了时空距离,让不同国家的人在同一时间交往成为可能,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人们可以在网络关注全世界的热点事件,让封闭僵化的管理模式破解。世界各民族在网上达成交流和理解,让网络空间交往带有全球化特征。网络连通了不同国家,通过远程访问联系了不同计算机,让人们可以访问海外网站,与不同国别的人聊天交流。网络让人们不必拥挤在大城市就能获得灵通的信息和便捷的物流,甚至连南极都和世界网络联系起来。个人可以接收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商品和文化生活。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从封闭区域转向自由开放的全球空间。

第二,网络空间交往压缩了时空,提高了交往效率。网络迅速传播信息,同步传输数字资料。网络让人们的交往高效快捷,突破了传统交往的封闭僵化,让交往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解构了时空距离。网络光纤和电缆让数据实现了点对点传输,让物理距离变得不再重要,网络速度让传统的地域概念失效。全球都是近距离了,时空完全被压缩了。网络让人们在网上就能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这种感受和实际游览没有太大差别。网络空间交往重新组织了物理时空,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间隔,让人们的交往时间和地点能够随便选择,加强了交往频率,降低了交流成本,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进程。

第三,网络空间交往增加了互动,强化了交往的深度。传统的交往基于血缘和地缘,建立了熟人社会,人们的交往受着身份、地位等的限制,出现了等级秩序,让交往无法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网络空间交往解放了人的身心,让人更容易表达自我,释放了精神需求。网络空间交往实现了最大程度地交往,实现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互动中满足了个人和他人的需求。“在网际网络上,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6]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空间交往的主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评论他人的信息等。网络空间交往让人实现了一对一的交往,创新了人际关系。个人可以跟无限的人进行交往,突破了群体的界限,增加了交往的互动和多边性,建立了快捷的交往形式,让交往的深度大大增加。

第四,网络空间交往的分散性和匿名性增加了交往的安全感。网络空间交往不像传统社会交往那样被管理和中心化,让网络空间交往多元化和分散化。网络消解了历史的压力,让人在新身份中自由交往。网络主体是平等的,一般没有利害冲突,能够让人们带着放松的心态轻松交往。网络消除了一定的障碍,营造了平等、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不同阶层的人们自由交往,被宽容地接纳,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推动了现代文明理念的普及。网络空间交往更注重精神内涵。网络空间交往能让人们获得全球信息、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与集体归属感等。网络空间交往不能让所有人都实现欲望,但能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网络空间交往起初只是声音或容貌的吸引,之后才发展为考虑财富和社会地位,最终达到对学识、修养的追求。底层的人也有同等的网络空间交往权利,打破了身份和地位造成的阶层隔离,让人们更注重精神内涵,而不是出身门第。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自由地展示自己,不再伪装和强迫。网络空间交往主体是有多重身份的,可以在不同身份自由穿梭。人们在传统社会,身份是单一的,对世界的反应也是单一的。网络空间交往塑造着人们的各种理念,形成了不同人格,激发了原来遮蔽的性格和特征,释放出很多被压制的潜能。网络空间交往能够打破主体以往在社会交往中的单一性、僵化性和确定性。网络空间交往让人们不再屈服于政治和资本,而是追求以前被压抑的正当需求,展现人的真实本质。人们借助网络空间交往体验多重身份,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