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盼杰

[摘 要]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也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振兴发展的新要素。目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优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数字产业和结构实现持续升级,数字化治理成效日渐凸显。但黑龙江省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数字产业综合实力不强,数字经济人才有待进一步培育,数字文明意识有待加强,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黑龙江省要想繁荣数字经济,需要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增强数字产业综合实力;大力培养数字人才,提供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增强数字文明意识建设,提高个人的数字素养;探索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

[关键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新经济形态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6-0068-07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1]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编制《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当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可以剖析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助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

一、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发展数字经济,黑龙江省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助力黑龙江省经济振兴发展。2018年,黑龙江省印发《关于“数字龙江”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9年,黑龙江省印发《“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2022年,黑龙江省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同年,黑龙江省印发《黑龙江省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提供条件。[3]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强化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持续性,保障政策支持不换挡,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为了发展数字经济,黑龙江省还加快建设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中国(绥芬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合作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平台功能显著提升,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基础。

目前,黑龙江省全省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104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达11家,百千亿园区突破30家,百大项目承载量占全省的72.8%,在边境口岸市县设立东宁、黑河、绥芬河、同江、萝北、抚远、虎林、密山、饶河、逊克、漠河、嘉荫等14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点)。[4]

(二)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为了发挥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黑龙江省积极布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黑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2020年底,黑龙江省建设5G基站1.89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4.29万架。到2022年底,黑龙江省5G网络已覆盖全省13个市(地)、127个县(区)和1481个乡(镇);全省移动用户普及率达到118.9%,全省固定光纤宽带已100%通达至所有行政村;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院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丰富;物联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乡(镇)和部分行政村。[5]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黑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字产业和结构实现持续升级

为了发展数字产业,黑龙江省积极谋求数字产业和结构持续升级。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39所本科院校设置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不断培养数字人才,使得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为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联合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启动“5G+智慧矿山”试点建设,通过超高清视频及井下巡检等深井煤矿应用,为井下指挥调度、应急救援提供便利。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数字产业和结构实现持续优化。如黑河自动驾驶测试场已完成5G专网基站建设,就是基于5G技术可以使车辆控制更精准、安全性更高,发展的新兴寒地试车经济,成为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这一系列的表现,说明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和结构持续升级,显示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0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39.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3.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37.7%,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86户。[2]可见,黑龙江省的5G及融合发展产业链生产制造优势环节产品,以及应用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农业等领域的成果较多,反映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和结构的积极变化。[6]

(四)数字化治理成效日渐凸显

为了推进治理数字化、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黑龙江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推进治理数字化。经过持续努力,黑龙江省数字化治理成效日渐凸显。为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黑龙江省提供“一朵天翼政务云”,将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成了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省级)达97.8%,切实提升数字治理实效。为了加强乡村治理数字化,2021年黑龙江省基于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平台,融通“家庭—社区—乡村—城市”全场景数字化应用,着力打造新型共享的数字生活。

如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助力哈尔滨尚志市亮河镇,实现集云监控、人脸识别、云广播、智慧党建、政务公开五大应用为一体的“数字乡村”1镇9村全镇覆盖,提升了亮河镇数字治理整体水平,切实加强了乡村数字治理实效。为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切实提升服务质量,黑龙江省聚焦社会治理数字化领域,赋能智慧城市。如黑龙江省的海邻科的警务指挥作战平台、智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监管平台、智慧派出所。海邻科通过公安、应急、综治、5G装备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初步形成“1+4+N”数字产品创新体系:海纳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公安,数字综治,消防蓝鲸云,智能硬件等,为黑龙江省数字治理做出自身的贡献。[7]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黑龙江省数字治理成效凸显,数字化服务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整体来看,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要实现黑龙江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准确把握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促进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数字产业综合实力不强

黑龙江省数字产业整体发展迅速,布局整体加快。但是,目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数字企业数量多,数字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和数字领军企业数量还不多,质量还不够优秀;平台型企业少,发展缓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与发达地方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黑龙江省数字产业整体发展缓慢、综合实力有待增强。黑龙江省数字产业不仅水平低,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够,而且产业集聚不高,产业协同不强,创新效应不明显。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2019年是23.9,而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是69.3。

这表明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发展与广东省等排名在前的省市相比差距明显。此外,黑龙江省传统工业的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水平还比较低,关键设备融合还面临困难,工业转型压力仍然较大,还没有彻底形成合理的发展模式,由传统工业衍生的数字链还没有形成。这也表明黑龙江省亟须提高数字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8]

(二)数字人才有待进一步培育

黑龙江省虽然具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电科49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优势,但是数字人才依旧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具体来看:

一是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数字经济人才也是如此。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黑龙江省是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存在人口困局。2014—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到省外创业和工作的生源毕业生达到25.17万人。这表明黑龙江省的人才吸引力度不够,某些新兴产业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尽管黑龙江省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人才需求旺盛,但促进数字人才留在黑龙江省的政策效应、经济效果还不明显。

二是黑龙江省人才支撑也面临不足。长期的低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使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客观上降低黑龙江数字经济潜在增长率。这导致黑龙江省数字人才需求不能满足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数字人才缺口巨大。

三是数字人才供给不足。黑龙江省数字方面的高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还不多,技能型人才紧缺,基层数字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等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数字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领导干部、企业家、公众等的数字文明意识还有待加强,数字素养还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程度。部分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对数字文明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缺乏数据领导力,以及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具备完全的数字文明意识、良好的数字素养。部分政府部门对其公职人员进行的数字素养、数字文明意识相关的培训不多,学网、懂网、用网能力还不强。当数字经济面临挑战或问题,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应接各类治理挑战,就不能高效地化解数字化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满足群众对于数字化公共服务与产品的迫切需求。

另外,黑龙江省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导致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的数字文明意识程度不一致。例如黑龙江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形态还未达成共识,对农村发展数字文明的认识还不清晰,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仍不明确。[9]这暴露出企业和公众数字文明意识有待加强。数字文明意识不强,导致他们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强,导致他们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意愿还不够,数据的利用水平不高,反过来也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的幼儿、老年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等的数字文明意识明显不强,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化便利方面面临困难,也使数字文明社会建设面临挑战。可见,数字文明意识淡薄不仅影响政府、企业、公众数字经济发展的参与程度,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使用数字文明成果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程度。

(四)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

数字化治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延伸的社会经济领域采用的一种数字化的治理模式,以“政府+数字技术+治理”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使用数字化治理,能够运用数字化精准地掌握治理需求,通过数据动态地掌握治理状况,提供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引擎。黑龙江省也高度重视数字化治理。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切实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尽管黑龙江省数字化治理参与的部门和层级较多,但缺乏整体统筹安排,在数字运用、数据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在部门和层级之间进行的数字治理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和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黑龙江省数字化治理水平。此外,现行管理体制和数字经济跨界融合态势也呈现出不适应的特点,暴露出黑龙江省数字化治理在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尽管黑龙江省积极建设数字政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数字治理、进行智能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10]44-46

三、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黑龙江省要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场景优势,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引导,着力破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