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作者: 程萍

民革广东省委会充分发挥广东民革对台的独特优势,在新形势下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举措、形成新思路、探索新路径,继续深化广东民革祖统工作品牌效应。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民革在对台工作大局中担负的历史使命,提出民革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的任务要求。5月,民革中央印发有关文件,动员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履职成效做好祖统工作,提出要发扬民革优良传统,依托民革光荣的历史、深厚的积累、广泛的人脉、独特的优势,加强涉台参政议政、团结海内外爱国力量,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献计出力。

如何充分发挥民革独特优势做好祖统工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民革省级组织,近年来,民革广东省委会秉承民革优良传统,发挥广东在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不断探索深耕,开创了新时代民革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筑牢两岸精神纽带

广东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是黄埔军校诞生地。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蔡廷锴、蒋光鼐等众多民革前辈在粤港澳地区留下无数革命奋斗的足迹。这些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对民革祖统工作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独特优势。为此,民革广东省委会通过“三个深挖”绵绵用力,筑牢两岸共同的亲缘纽带和文化根脉。

一是深挖民革祖统历史渊源。积极发展辛亥后人、黄埔后裔、国民党后代中的优秀人才加入民革并成为省委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祖统委)成员。积极推动14个市委会成立祖统委,数量居全国民革前列,省市两级祖统委建立良好联动机制,成为最活跃的专委会之一。同时与民革中央、地方台办、高校、科研院所等保持密切联系,形成相互促进工作格局。此外,组织专家编写《广东民革简史》《民革前辈与近现代广东》等历史书籍,深挖梳理相关历史资源,为祖统工作夯实根基。

二是深挖民革纪念场馆资源。与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及知名人物相关的纪念场馆承载海峡两岸的情感与记忆,是开展民革祖统工作的重要载体。省委会通过提案促使黄埔军校旧址、大元帅府旧址、蒋光鼐故居、双清楼、薛岳故居、莫雄故居、李章达旧居、陈少白故居等纪念场馆旧貌换新颜;在辛亥百年之际力促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历时十余年促使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得到整治和修复;连续20多年推动“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修复保护。2024年,除举办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还择机推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成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加上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蔡廷锴故居、广州中山纪念堂、佛山谭平山故居,广东现有5家民革党史(党员)教育基地,以及1家民革孙中山研究基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依托基地和纪念场馆,民革广东省委会多次举办孙中山、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人物纪念活动,邀请台胞参访追思,深化涉台交流活动。

三是深挖抗战精神资源。关爱抗战老兵对于弘扬抗战精神、凝聚两岸共识具有积极意义。2018年以来,广东民革与时间赛跑,慰问走访广东地区抗战老兵约2000人次,发放慰问金100多万元。并通过协助抗战将领遗属申请抗日纪念章、寻访老兵、口述历史、建立黄埔老人及其后裔数据库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两岸共同根脉、扩展两岸交流渠道。

二、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深化两岸交流交往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最悠久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革广东省委会充分利用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的特点,发挥“四重优势”久久为功,不断深化两岸交流交往。

一是发挥毗邻港澳、台商众多的优势。省委会发挥毗邻港澳、台商众多的优势,与民革中央联合打造活动品牌。2017年、2019年,与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等联办第三、四届“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暨两岸青年创新大联盟年会”,通过交流研讨促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018年、2019年,联办第一、二届“海峡两岸·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节”,通过推动海峡两岸及粤港澳等地青年音乐人的交流与合作,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名片。2019年,承办第六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活动颁奖仪式,并促成华灿工场落户大湾区,为海峡两岸的青年学生和设计师提供了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平台。

二是发挥经济总量全国第一、高新企业众多的优势。作为改革开放领头羊,广东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高新企业众多。民革广东省委会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邀请台胞来粤开展经济、科技、文化、创业等主题的参访交流活动,身临其中感受大湾区的飞速发展。仅2023年就举办30场涉台交流交往活动。今年除举办活动外,还接待了“孙中山与黄埔军校”学术研讨会广州参访团等多个团体及个人。其中,去年以来连续举办的两届粤台高层次人才面对面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台籍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成为广东民革祖统工作的一张名片。

三是发挥各地市的特色优势。广东民革各市委会发挥联系广泛优势,通过“一市一品牌”搭建服务台商平台,切实增强他们到大陆追梦逐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广州市委会2017年起每年举办“在穗台籍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深圳市委会召开台商台企银企座谈会,助力金融惠台政策落细落实;佛山市委会开展“博爱牵手·服务台企”活动;东莞市委会举办两岸博士座谈会等。这些交流活动切实增强了台胞到大陆追梦逐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发挥涉台参政议政优势。省委会发挥区位和渠道优势,在涉台参政议政领域深耕厚植,以“直通车”、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建言。其中,《关于当前对台交流工作的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纳并报送至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提案》得到中共广东省委有关领导批示。

三、创新打造“四有”品牌,架设两岸青年交流沟通桥梁

青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面对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何让来粤台湾青年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民革广东省委会领导班子多次研究部署,将民革传统优势领域与广东中心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湾区台湾青年集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涉台参政议政、交流交往、社会服务三大重点领域,针对在粤台青打造了有“台青之家、指导专家、双创基地、研习活动”的“四有”祖统工作新格局。

一是有台青之家。2020年10月,民革广州市委会在市直三总支“民革党员之家”挂牌成立“广东民革台湾青年之家”。这是全国首个由民革基层组织发起成立的“台湾青年之家”,是广东民革服务台湾青年实现机制化、常态化的有益尝试。目前,广东全省已建成12个民革“台湾青年之家”。其中设立在专创国际青年社区的“台青之家”仅2023年就引入台港澳青创企业101家,举办活动42场,接待台港澳团体参访50场,为台湾青年营造温暖的“娘家”。

二是有指导专家。在“广东民革台湾青年之家”,有由律师、医生、企业家、创业导师等组成的专家组,为来粤台湾青年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点对点服务。他们助力台湾青年扎根广东,让“家”成为台湾青年朋友温暖亲切的“娘家”。

三是有双创基地。省委会依托有关两岸青年交流、创业基地,建立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021年11月,在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建立首家“广东民革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在大陆提供实习、就业以及创业的机会,提供从工商注册、项目策划、资源整合,到市场推广、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一站式保姆式创业服务”支持。至今已引入42家企业,包括11家台资、2家澳资和1家港资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02件,累计举办20余场交流活动,支持28名台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此外,民革党员创办的汇龙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至今已累计引入100多个项目,支持超过200位台港澳青年创业就业。

四是有研习活动。2021年,省委会创建“新黄埔”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习营品牌项目,被列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至今已举办两届研习营,有近200位粤台港澳青年参与。此外,还与省台办等连续主办五届“台湾青年岭南行”活动之孙中山历史文化探寻营。两岸青年在活动中共同探寻岭南文化,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知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蓬勃生机,增进民族认同和同胞亲情。

四、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以系列纪念活动推动祖统工作上新台阶

民革广东省委会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依托传统渊源及联系广泛优势,以弘扬中山精神、抗战精神、黄埔精神等为主题,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及重点联系对象等创新开展涉台活动,主动作为持续深化交流融合。如今年是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100周年,民革广东省委会策划了“中山精神 黄埔百年”系列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粤台高层次人才面对面、海内外同胞共话黄埔精神沙龙、薪火赓续主题交流、书画展、座谈交流等活动。接下来,还将举办台港澳青年研习营、文艺汇演、读书会等活动。

此外,广东民革每年接待许多台湾各界知名人士。如今年上半年引荐张亚中等台湾学者到中国禅都、六祖故里——云浮市新兴县考察调研,接待国民党中常委邓冶平、中国国民党中华卓越青工总会、台湾民众党参访团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下一步,民革广东省委会将继续按照民革中央关于祖统工作的要求和思路,充分发挥广东民革对台的独特优势,在新形势下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举措、形成新思路、探索新路径,继续深化广东民革祖统工作品牌效应,奋力开创新时代民革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新局面。

作者简介:程萍,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

(编辑:李 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