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 刘娟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开列60条,共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提出“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防控金融风险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出现在党的重要报告、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改革之中。“国家兴衰,金融有责。”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发金融危机,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挫,现代化进程可能迟滞甚至中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加深对金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善于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善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极大增强。从国内来看,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三大领域: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风险;从国际来看,既有开放本身带来的风险,又有博弈对手蓄意制造的风险。而且,国内风险之间相互交织,国内与国际风险相互作用。总的来看,金融风险源头多且关联性很强。“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从这个意义上看,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对此,党中央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战略部署。
一、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首先体现在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同公司法人治理必须是一体化的,必须贯彻到公司治理全过程,不能搞成“两张皮”,不能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弱化党的领导、架空党的领导,更不能以这样那样的名义和方式实际上否定党的领导。国有金融机构党组织要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做好工作提供坚强保证。此外,加强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落实金融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保持金融领域反腐败高压态势,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深入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二、大力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了金融监管定位,理清了监管权力和责任。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层面形成“一行一局一会”的监管格局。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做好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地方层面成立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在办事机构上实现“三位一体”,关键是落实属地责任,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严格执行中央统一的金融管理规定,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三、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
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决定》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其中,科技金融是迎难而上、聚焦重点;绿色金融是乘势而上、先立后破;普惠金融是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养老金融是健全体系、增进福祉;数字金融是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通过一系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尤其是在推进金融业开放的同时,要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强化基于国际监管标准的持续审慎监管,在控制和化解风险上掌握主动权。
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第一,着力于发挥市场与政府“两个力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08年爆发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放任资本逐利,其结果将是引发新一轮危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不仅难以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规范格局。第二,着力于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治”的结合。《决定》中新部署的一项改革就是制定金融法。这将完善金融法治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补齐监管法规短板,规范金融行为,激发市场活力,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法治保障。同时,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对于每一位金融行业的参与者、管理者、服务者,心中要有一把道德的尺子去规范行为,这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内心自觉。第三,着力于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作用。金融事权在中央,但同时要认识到,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央地都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充分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下,防控金融风险还需做好贯彻落实。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方面去提高政治能力;从加强监管问责、落实监管权责,加强协调配合、实施五大监管,加强队伍建设、把握监管方法等方面去提高监管能力;从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外部冲击风险等方面去提高解决能力;从利用现代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做好风险识别、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做好风险早期纠正、把握好节奏和方法做好风险处置、严格市场准入门槛和标准做好风险隔离等方面提高防控能力;从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改革决策的战略眼光、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结合等方面提高改革能力。从五大能力入手,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