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进路

作者: 涂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科技馆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和展现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与教育重要的桥梁纽带。[1]新时代,如何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关乎科技馆功能发挥和职能达成,关乎一个区域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

一、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一)为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能够更好地提供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科普文化产品。科技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创建“智慧科技馆”、开设“线上科普实验”“科普数字影院”等向社会大众介绍前沿科技产业,展示高科技产品,宣传新科技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水平。二是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能够更好地塑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文化。科技馆通过智能导览、电子地图、720°全景游览、展品微视频拍摄等提供可视化、便捷化的服务,展示科技发展趋势,使观众切身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三是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能够更好地形成培育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摇篮”文化。科技馆通过组织学生体验科技产品,参与科普实验,观看科普影剧等开展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激发对科技知识的学习热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储备。

(二)为服务科普教育、宣传科学知识提供文化载体

一是科技馆展出各种标本、实物、模型、体验互动设施,结合声光电效果,生成科技馆展品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宣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推进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通过科普研学、科普巡展、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等活动,为全民参与社会化大科普提供多样服务,丰富科普传播载体和介质。三是搭建“科技馆+”“线上+线下”互联网平台,拓宽科普渠道,延伸科普链条,挖掘科普资源,生成科技馆创新文化载体,让科普传播变得更有趣、更有料、更智能。

(三)为服务科技发展、传播先进文化营造文化氛围

一是科技馆在展品设计、陈列、宣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通过科普教育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二是科技馆在科普教育中,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思想,积极营造寻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文化氛围。三是科技馆始终坚持寓服务于科普,遵循“人民满意”的服务宗旨,培育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提高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无微不至的服务行为,营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氛围,努力把科技馆打造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阵地。

二、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科技馆文化软实力是其文化凝聚力、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履职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功能”。[2]新时代,对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要围绕新时代要求,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一)围绕新质生产力提升展馆文化软实力

新质生产力是当代经济发展方向,展馆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二者结合能够增强展馆的文化感染力。一是把新质生产力与展品设计陈列相融合。科普展品是科普文化的载体,展品设计陈列要体现新产业、新技术、新知识。研发智能化、环保型、兼容性强的展品,借助数字化场景、功能演示、人机动态交互等技术和文化元素,营造科技文化氛围,增强观众对新质生产力的感受,体会科学的魅力,让参观者得到科学与文化艺术共振的精神享受。二是把新质生产力与展品讲解相融合。展品的宣传讲解过程就是科技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与文化内涵紧密结合的过程。科技馆讲解不要单纯孤立地介绍展品知识,而要突出介绍展品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和现实意义,力求把深奥的科学原理讲得妙趣横生,让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魅力。同时,讲解还要突出展品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属性,增强观众科技与文化的共鸣,增进全社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支持。

(二)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科技馆精神文化软实力

精神文化是人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思想作风的集中表现,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筑牢员工的信仰之基。价值观教育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意识,切实增强员工“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忠诚于科普事业,矢志不渝地为科普事业贡献力量。二是培育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展现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精神风貌的培育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科技馆软实力的外在表现。科技馆要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和脚踏实地、克难攻坚、奋发争先的行为风尚,彰显科技馆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培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职业道德是精神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员工素质的首要标志。认真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热爱科普事业,尊崇科普职业,有信用、守诚信,遵守规章制度,恪守职业规范的员工队伍。

(三)围绕科普职能,提升科技馆管理文化软实力

科普教育是时代赋予科技馆的职责任务,是提升管理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凝聚科普工作力量。科技馆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认知,培养针对性、人性化、细致周到的科普服务,着力塑造“近者悦、远者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新优势,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温暖和便捷的科普服务。二是创新管理思维,适应科普工作新要求。科技馆要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从管理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管理措施;从科普实践的细节和可能性着手研究管理方法;观察科普工作进展和效果,针对性增加管理内容;组织面对面交流座谈,集思广益获得管理新思路,全面提高科普服务供给能力,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科普实事。

(四)围绕“一流目标”,提升科技馆品牌文化软实力

科技馆品牌文化是其社会形象、价值观念、认同度、美誉度的集合,具有独特的时代影响力、感召力。[3]科技馆要紧随时代脚步,充分挖掘基层优质科普场馆资源,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馆品牌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科技馆各项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找准目标定位。科技馆要瞄准“本地特色、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行业目标,拓展空间,提高质量,整合科普资源,创新运行模式,打造“共享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智慧科技馆、人民满意科技馆”的科技文化品牌。二是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科技馆要深入发掘科技馆品牌文化内涵,着眼开放型、研发型科技馆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分享国内国际科普成果,提升在文博行业中的话语权,积累行业影响力、感召力和社会美誉度。三是营造维护文化品牌的良好氛围。品牌氛围是品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科技馆要着力讲好品牌故事、弘扬品牌文化,营造尊重品牌、呵护品牌的氛围。同时,科技馆要重视环境氛围和思想氛围的营造,增强全体员工的品牌意识和创造力,提升科技馆品牌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束为.现代科技馆体系实践与创新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王渝生.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 [M].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3]贾兵强.近年来我馆科技文化研究综述 [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01):27-31+51.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馆

责任编辑:张 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