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经济统计分算工作先行先试

作者: 重庆市统计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经济统计分算方式。川渝两省市统计局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和两地党委政府部署谋划,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统计担当,在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四川省广安市、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的积极参与下,以两省市毗邻地区为改革突破口,共商共建、积极推进经济统计分算方式探索研究。

2021年11月、2022年5月,两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案》,部署相关改革任务。2022年7月,两省市统计局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统计分算方案(试行)》,经向国家统计局请示,先行先试实施经济统计分算。2023年4月,两省市统计局根据分算方案,对川渝高竹新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统计分算,分算结果得到国家统计局充分肯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年12月,两省市统计局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算方案,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统计分算办法(试行)》,在毗邻地区实施经济统计分算。

一、坚持顶层设计,高站位谋划经济统计分算工作

探索经济统计分算方式,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改革任务。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起点规划经济统计分算工作,高标准推进经济统计分算进程。

(一)积极主动谋划,川渝两地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任务落实落地

川渝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常态化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该项工作。重庆市印发《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将该项任务纳入重大改革任务清单,并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加快推进经济统计分算方式试点工作,形成国家认可、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经济统计分算办法,以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四川省连续两年将制定经济统计分算办法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并建立台账。

(二)强化统计担当,着力提升川渝两地统计合作水平

贯彻落实好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是统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重庆统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统一谋划,齐抓共建;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成果共享、突出重点”的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统计局承接市政府直接委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体系研究》课题,联合四川省统计局深入开展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得到高度评价,作为决策参考纳入《智库月报》,并成功入选《2022年智库丛书》公开出版。

二、坚持守正创新,多举措落实经济统计分算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面对经济统计分算这一全新的、开创性的、国内国际没有先例可循的改革任务,川渝两省市坚持守正创新,遵循“共建、互补、共享”原则,坚持系统集成和问题导向,采取点上重点突破与面上深化拓展相结合,共同探索经济统计分算方式,努力为全国统计改革提供“川渝经验”,贡献“川渝智慧”,实现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一)上下联动,多层级开展经济统计分算试点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充分发挥两地多层次合作机制的作用,与国家统计局保持密切联系和汇报沟通,并通过川渝统计学会、统计科学研讨会等学术平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及发达地区、周边省市统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借智借力共同开展统计改革攻关。同时,将川渝高竹新区作为经济统计分算试点地区,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和指导统计工作,认真探讨分算内容、数据来源、数据测算方法等,全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重庆市统计局将经济统计分算列为统计科研重点课题,举全局之力专题研究探讨改革思路和方法,四川省统计局将经济统计分算办法研究纳入统计改革全领域试点项目管理。广安市、渝北区统计局积极参与试点,建言献策。通过多层面、多领域合作,共同提升经济统计分算工作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深研细琢,高标准形成经济统计分算方法

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问题关键,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统计局政策支持,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两省市部署要求。经多次协商,总结吸纳川渝高竹新区试点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共同确定了经济统计分算原则,明确了相应的实施思路。

2022年7月,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共同向国家统计局汇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统计分算方案(试行)》,国家统计局认为分算办法贴合实际,以川渝高竹新区试点为改革推进的“小切口”,实现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大场景”,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4月,川渝两省市统计局指导广安市、渝北区统计局,按照经济统计分算方案,完成川渝高竹新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分算和广安市、渝北区GDP总量调整,分算结果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获得国家统计局和省市领导认可。

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历时3年、经过10余次修改完善,于2023年12月5日,正式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统计分算办法(试行)》。分算办法既突破了现行核算体系,又遵循了在地统计原则,明确了分算对象、指标和流程,为有效实施经济统计分算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以实为本,严要求共建地区分算数据

为夯实经济统计分算基础,严把数据质量关,按照“谁主管、谁分算、谁负责”的原则,压实数据质量责任,加强经济统计分算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两省市统计局加强共建经济区统计数据审核,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加强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运用“十项行动”四张清单,特别是重大项目清单,及时了解共建经济区共建项目;充分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契机,联合开展跨省共建园区清查和编码工作,进一步摸清共建园区的情况。

在两省市统计局的指导下,川渝毗邻地区各种形式的统计合作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贡献了统计力量。相关地市统计机构积极与主管部门对接,及时跟进掌握共建经济区共建企业(项目),加强对共建园区统计数据质量管控,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共建园区工作机制、夯实园区统计基础、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广安市、渝北区统计局,严格贯彻执行两省市印发的经济统计分算办法,联合印发《川渝高竹新区统计分算实施细则(试行)》,按要求确定、分算共建企业(项目)。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共建经济区所在地统计局,通力合作,积极构建符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统计分算合作机制,为共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分算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统筹协同,狠抓落实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

2020年,川渝两省市统计局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计工作机制》,明确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重点任务。2023年,川渝两省市统计局结合工作实际,成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统计专项工作组,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统计专项工作组工作规则》。双方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压紧压实责任,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做好统计战略合作相关工作的统筹与协调,推动责任落实。

(二)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实效

按照工作部署,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在人财物上予以充分保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加强业务交流,深化数据运用合作,开展跨区域业务培训,确保探索经济统计分算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数据共享、成果共享

川渝两省市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方案,明确数据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共享频率及工作要求。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监测平台,逐步收集整理两地主要指标数据及相关资料,及时分享两地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新经济统计、部门数据共享等统计改革创新工作中形成的调研报告、统计分析等统计成果,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普查数据深度挖掘和互联网等非传统数据开发利用,为探索经济统计分算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和基础支撑。

责任编辑:钟学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