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作者: 张健华 王笑滢

红色资源融合了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他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影视资源作为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加强与改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能助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良好的精神风气。因此,新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影视作品中的党史资源,积极推动红色影视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为社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色影视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之间的统一性

红色影视资源具有主题鲜明、形象直观、情感真挚等特点,它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感染力,触动人心、激发共鸣,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寓教于趣、价值导向和道德感化的重要功能。红色影视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在情感、目标与价值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存在互助共进的关系。

(一)情感认同的一致性

红色影视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均可以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革命理想主义教育等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到如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的完整历程,从而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而红色影视资源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将其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能够破除理论讲授的单调性,丰富授课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操与高尚品格,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积极性。红色影视资源以“革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核心价值向度,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蕴藏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契合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底色,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筑牢学生对党史的信任根基,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领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侵袭。

(二)目标要求的统一性

红色影视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均能推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实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与建设史的特有产物,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天然的具有重大的育人价值。”[2]红色影视资源植根于深厚的革命传统中,饱含着鲜活生动的党史教育资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具备了道德教育价值。题材全面、风格各异、主题多样的红色影视资源,生动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红色故事,演绎了种种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人物事迹,展现出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这不仅能够提升党史知识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还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政治目标的有效路径。这可以为青少年学生指明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帮助他们激发自身学习潜力,引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共同理想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影视资源是对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推进立德树人的好素材与好方法之一。

(三)价值取向的协同性

红色影视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协同性。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学史让学生明白事理、增加智慧、加强德行、提升政治忠诚度。而红色影视资源带领大家在电影故事中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记录了革命英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革命前辈的历史使命,展示了早期共产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深谋远虑和包容大度,各民主党派的爱国情怀和同舟共济,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和自我牺牲,生动地传递了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原貌。其内在的红色文化基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与智识,使其更加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让学生坚定复兴中华、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二、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凭借其慷慨激昂的热血情节打动了无数年轻观影者,在年轻人中持续走红。许多高校借此契机将红色影视资源逐步融入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点燃了广大青年学生学党史悟思想的热情。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现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红色影视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

高校教师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者、引领者,在红色影视资源的运用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部分教师在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红色影视资源的选取结合不好、挖掘深度不足等问题。

一是教师对红色影视资源的选取结合不好。学生们受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红色故事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对红色影视资源的质量要求较高。而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选取的红色影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重复出现,缺少更新,这就导致学生们难以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精神养分,产生疲态心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此外,不少红色影视资源中存在商业化、娱乐化倾向明显的现象,忽视了作品的深度和对史实的考究。教师如果选取质量不高的影视作品,就难以真正打动学生,削弱了红色影视资源的党史学习教育功能和传承价值。

二是教师对红色影视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对红色影视资源的讲授只是流于表面较为浅显,局限于红色电影的播放和背景情节的讲解,缺乏对其蕴含的内在精神的提炼和总结以及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学生能够粗略地了解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但不能深刻体悟作品中传递出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这就导致无法深刻发挥出红色影视资源的教化功能,使得红色影视作品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对红色影视资源的运用途径不足

党史学习教育是常讲常新、因时而变的工作,但当前部分高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缺乏实践环节等不足。

一是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部分教师缺乏自觉运用红色影视资源的意识,认为党史学习教育重在讲解,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会压缩授课时间,减少对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认识到红色影视资源在渲染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和厚植道德情操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些教师多采用单一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们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实践环节运用不足。高校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把握红色影视资源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还要将其融入学生的身心与人格之中,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当前一些高校对红色影视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运用大多局限于课堂,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上,缺乏机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学习党史时受到的情感触动容易转瞬即逝,难以长期保持对党史的认同感与求知欲。这些高校既不能运用红色影视作品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也不能运用生活理念来影响教育,往往会使得教育与生活二分化[3]。

三、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积极探索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用红色影视资源鼓舞人、教育人、启迪人,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全面融入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精心选取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红色影视资源,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实现红色影视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全方位融合。

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红色影视资源。充分挖掘红色影视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对其进行整合与利用,提取出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呈现更为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在丰富课程内容、传授知识的同时,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要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做好备课工作,注重选取整合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优秀红色影视资源,做到因材施教选取红色影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红色影视资源,整合红色影视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红色影视作品;课堂上,要积极运用高质量的红色影视资源,并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分享对于影视片段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影片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影片中所传递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观后感等课后作业,或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主题微电影拍摄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将“红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式,实现创新融入

高校及教育者在充分挖掘红色影视资源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并结合网络平台、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实现其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融合。

一是要推动红色影视资源融入网络课堂。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时代,红色网络课堂已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载体。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搭建红色影视资源数据库,通过播放红色影视资料、设置红色电影专题模块等,为学生观看红色影视资源提供便捷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资料支持;还可以利用AR、VR技术,通过云参观、云体验、云访谈等云上教育方式,用沉浸式体验激活红色影视作品的精神密码,让学生们在新奇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党史的积极性。

二是要推动红色影视资源融入社会实践。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党史、体悟党史、掌握党史,切实将红色影视资源优势转化为党史育人优势。学校可以打造红色影视教育基地,带领学生们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过实地体悟式、情景体验式的方式,追寻领袖人物和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领略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三是要推动红色影视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红色影视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的显性方式培育,还要通过文化传承的隐性方式熏陶。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成立红色影视作品研究会,为对红色影视资源感兴趣的学生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在文化活动方面,可以举办和经典红色电影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推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底色。

(三)提升文化认同,实现自觉融入

大学生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正处于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极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学生要努力提高思想觉悟、理论素质和文化水平,用科学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来欣赏红色影视作品,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红色影视资源的自觉融入。

一是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影视行业的发展,各类红色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部分作品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的内容。因此,要认真筛选影视作品,选择以弘扬主旋律为主的红色电影加以鉴赏,从而自觉抵御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国外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深刻感受红色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大学生要侧重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理解红色影视的深层意蕴,培育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可以自由选择一位或几位红色影视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偶像进行学习,在情感体验和品质提炼中铸造高尚的人格[4]。

三是大学生要重视党史等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学习。高校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认真欣赏红色影视作品,聆听“党的故事”,努力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从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品德修为,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2VSZ08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石瑾.红色影视资源的德育意义探析——以《建国大业》为例[J].电影评介,2016,(06):92-94.

[3]杨海霞.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129-133.

[4]冯红,李晴宜.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6):6-8.

作 者:张健华,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

王笑滢,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