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作者: 罗重谱

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追求卓越、创新发展”,实现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是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引领功能、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新时代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应强化品牌意识,将品牌理念融入学术期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辑出版全流程;引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做好知识服务和知识传播工作,增强学术期刊品牌引领力、品牌服务力、品牌传播力;充分挖掘学术期刊的品牌价值,推动期刊品牌价值向效益价值转化。

一、强化品牌意识,将品牌理念融入学术期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辑出版全流程

学术期刊品牌是“学术期刊最具识别度的形象展示,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要素”[1],是学术期刊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学术期刊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凝练了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办刊定位等内在要素和一切外在的要素”[2]。在学术期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和编辑出版全流程中,应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

一方面,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和编辑出版单位要做好学术期刊品牌管理的顶层设计工作,把打造、维护和运营学术期刊品牌纳入学术期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中设置有关学术期刊品牌打造、维护和运营的专题内容,制定不同阶段学术期刊品牌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除此之外,在涉及学术期刊发展的年度目标任务、规章制度中,也要体现学术期刊品牌管理的相关内容,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使学术期刊品牌的打造、维护和运营真正落地。要明晰刊物性质、定位和办刊理念,在差异化定位中凸显特色,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彰显办刊理念,形成鲜明的价值观,以此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全流程中融入品牌理念。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校对以及刊物整体设计、印制、发行等内容。将品牌理念融入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全流程中,打造高品质期刊,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选题策划,通过选题策划彰显刊物特色,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十分重视选题策划工作,以专题化的形式设置栏目,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和特质。二是注重组稿和约稿,引导学术界立足中国实际,围绕学术前沿和“国之大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敢于、善于提出标识性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充分彰显学术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是建立健全审稿制度,严格落实“三审”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了解并认同刊物风格特色、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和负责任的优质审稿队伍,建立审稿队伍动态更新机制。四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编辑加工整理、校对等过程的制度化监管,严格落实“三校”制,坚持精编精校,建立健全与之关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四是高度重视刊物的整体设计。刊物的整体设计既包括与纸质刊物有关的刊名、封面、栏目、版式、形制规格(开本、印张、纸张种类)等的设计,又包括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及其他新媒体账号的设计,还包括期刊社设计的稿笺、信纸、信封、名片、文创类纪念品等。在以上内容的设计中,都应体现期刊的品牌标志,且要设计得新颖、大气、有内涵,与期刊的定位和风格相匹配。五是做好期刊的印制工作。期刊印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及规定。

二、引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做好知识服务和知识传播工作

新时代学术期刊被赋予重要使命和责任,要求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引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上有所作为。学术期刊“是天然的知识服务者,连接着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获取”[3]。做好知识服务和知识传播工作,是学术期刊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传播力的重要举措。

为增强品牌引领力,学术期刊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推出专题专栏,引领学科建设。如《经济研究》自2022年第1期起推出“《中国经济学手册》专题”,系统研究梳理具有标志性和标识性的中国经济学理论成果,全面反映、总结和推广中国经济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创性学术成就,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二是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或主题论坛,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创办“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邀请全国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军学者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该论坛已成为推进和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学术品牌和传播平台。三是引领学科融合发展。通过设置跨学科专栏或专题,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打破学科界限,助推学科融合发展。

为增强品牌服务力,学术期刊可举办论文工作坊、学术沙龙、编辑部开放日等活动,交流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提供知识服务。例如,《经济评论》举办的工作坊,通过作者宣讲、编辑点评、专家评审、主编终审以及互动交流等环节,打造作者、编者、审稿人和现场受众面对面交流讨论的学术空间,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帮助与会者拓展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论文质量、增进学术素养,发挥了很好的知识服务功能。截至2022年9月,《经济评论》工作坊已举办17期,得到了学术界、期刊界和读者群体的广泛认可。又如,《公共管理评论》自2021年起每年推出四期“给青年一小时·四季”工作坊,给青年学者提供与专家和参会者深度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青年学术成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增强品牌传播力,学术期刊应顺应数字时代和媒体融合时代的新趋势,从纸质期刊的单一传播转向多元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建立优化传播矩阵,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受众需求,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学术期刊的品牌认同度和传播力。

三、充分挖掘学术期刊的品牌价值,推动期刊品牌价值向效益价值转化

相较而言,国外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在通过挖掘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获得衍生收益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术期刊学习。目前,我国学术期刊除少部分优秀期刊被纳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或接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外,一般都依靠主办单位或地方财政的经费支持,以及广告收入、发行收入或版面费收入维持运转,真正能够依靠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获取经济效益的期刊较少。在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有了更多的可能,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些优质学术期刊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家资源和一批忠诚、高质量的“粉丝”群体,具备了依靠品牌价值获取衍生收益的可能。在此方面,《管理世界》无疑是先行者,其一些做法值得其他学术期刊借鉴。具体而言,有如下实践:一是创办大讲堂。《管理世界》杂志社与中国知网合作推出“《管理世界》大讲堂”,邀请《管理世界》作者围绕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论文,分享有关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经验和体会。2021年推出了财税专题、金融专题、会计专题、数字经济专题、案例研究专题等,受众购买后即可登录观看。二是举办专题研修班。2022年1—9月,已推出9期“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研修班,受众支付费用后,即可进入观看。三是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管理世界》杂志社专门出资成立了集研究、咨询、培训于一体的新型智库——《管理世界》智库,依托其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资源和《管理世界》的学术平台,整合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资源,开展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联系和合作,提供智力服务,扮演了智库角色。

参考文献:

[1]战炤磊.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综合动因与提升路径[J]﹒中国编辑,2020(1):50-55.

[2]罗重谱.“专、精、特、新”: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取向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56-164.

[3]张波.基于知识服务的期刊编辑角色再思考[J]﹒重庆行政,2020(2):103-104.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