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区域差距与动态演进
作者: 谭翔 欧晓明
摘 要: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和区域均衡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文章在构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法,对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区域差距与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不同区域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规模和质量绩效上呈上升趋势,且质量绩效的上升速率快于规模绩效,但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整体上呈现“珠三角高-非珠三角低”的分异格局;区域总体差距逐年缩小,规模绩效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质量绩效总体差距则由区域间差距演变为超变密度;各区域绩效存在多极化现象或趋势;长期来看,规模和质量绩效均将稳定在高绩效层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水平;区域差距;动态演进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4)04-0004-09
一、引言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但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1],这给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和区域均衡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2]。然而,《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表》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现象。本研究主要关注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的区域差距与动态演进趋势。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与扶持政策,缩小区域农业发展差距,推动农业实现平衡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于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3-4]及其合作治理[5];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创新[6];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7-8];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社会化服务[9-10];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品牌建设[11-12];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绩效,包括财务、成长、竞争、创新和社会绩效[13-18]。现有研究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积累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系统构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的研究较少。虽有部分研究构建了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与高质量发展指标关联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反映国家赋予农业龙头企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使命。此外,现有研究多基于静态和单一区域分析,无法反映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区域差距和动态变化情况,而分析此问题对于考察其在推动区域农业均衡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首先厘清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区域差距和动态演进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广东省各区域农业龙头企业,进而推动各区域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国家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12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颇具代表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完备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以《意见》内容和精神为指导,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联农带农、三产融合、保障供给等十个关键维度构建了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这套指标体系全面对标了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区域划分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熵权法测算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水平,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Q型聚类方法对不同地市绩效水平进行层级划分,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绩效的总体差距、区域内部差距、区域间差距和贡献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绘制企业绩效水平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描述不同区域绩效的分布形态、绝对差距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极化特征,构建Markov转移矩阵,计算稳态分布,分析绩效水平分布的动态演进是否存在稳定状态[2,19]。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表》,时间跨度为2019—2021年,共3年,研究对象为调查表中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联农带农情况、三产融合程度等多个方面。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赋予均值或0值加以补充。
(三)区域划分
依据《广东统计年鉴》的划分,广东省由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4大区域组成。4大区域具体涵盖的地市范围如表2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与聚类分析
1.绩效水平
本研究将绩效分为规模绩效和质量绩效,二者
分别指所有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值的总和与均值,规模绩效反映整体规模水平,质量绩效反映平均质量水平。广东省21地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值与排序如表3所示。
2.聚类分析
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的聚类谱系图如图1所示。依据表3数据并参考聚类结果,本研究将广东省21个地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划分为三类:高绩效地区、中等绩效地区和低绩效地区(表4)。
第一种类型是高绩效地区,表现为规模绩效和质量绩效双高的特征,包括广州、深圳、佛山、湛江四个地市。这类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除了交通区位优越、人才储备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外,还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号召,率先出台了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二种类型是中等绩效地区,这一类型又分为两种子类型:子类型一表现为高规模绩效和低质量绩效,子类型二表现为低规模绩效和高质量绩效。子类型一包括茂名、清远、梅州、惠州四个地市,主要集中在山区和西翼。这些地区通常是农业大市,
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较大的可耕地面积和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高。但由于区位较差,吸引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条件较为不足,农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子类型二包括珠海、东莞、中山、肇庆、云浮五个地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受自然资源禀赋限制和产业发展结构锚定的影响,农业规模较小,但资本、人才和技术相对充裕,农业发展质量较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较快。
第三种类型是低绩效地区,表现为低规模绩效和低质量绩效。这类地区包括江门、汕头、汕尾、潮州、揭阳、阳江、河源和韶关八个地市,主要集中在东翼、西翼和山区。这些地区农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环境不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交通区位条件差,且受到珠三角的虹吸效应影响较大。
(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与动态演进
1.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Dagum基尼系数分析
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规模绩效和质量绩效的总体差距、区域内部差距、区域间差距和贡献率如表5和表6所示。为更加直观地呈现动态演进趋势,将表5和表6转化为图2至图9。
(1)规模绩效差距分析。在样本观测期内,规模绩效的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有所波动,虽然上升的力量略小于下降的力量,但总体差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降幅较小,主要由区域间差距贡献。可能的原因如下:虽然各地市都在积极扶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但由于各地市在农业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交通区位、资本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政策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规模绩效提升速度不一。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总体差距下降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珠三角之间差距的缩小。东翼、西翼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等优势,在联农带农、保障供给、基地建设、产业项目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农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渐缩小了与珠三角的区域差距。然而,珠三角在人才储备、交通区位、资本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其在联农带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竞争力等指标上占据显著优势。东翼、西翼和山区在短时间内难以赶上这些差距。因此,区域间差距下降的力量有限,总体差距降幅也相对有限。
(2)质量绩效差距分析。在样本观测期内,质量绩效的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总体上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总体差距也逐年下降,其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规模绩效的下降速度。质量绩效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区域间差距转变为超变密度。可能的原因如下:规模绩效反映整体规模水平,更多与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相关;而质量绩效反映个体平均质量水平,更多与单个农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效果有关。一方面,企业数量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变化,而单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则可能随着支持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针对非珠三角地区的倾斜性支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逐渐趋同。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正逐渐与国家的引导方向相契合。
2.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Kernel密度估计
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仅能反映绩效的相对差距特征,而不能反映绩效的绝对差距、分布形态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极化特征,本研究将通过绘制二维Kernel密度函数研究此问题。结果如图10至图19所示。
(1)规模绩效的Kernel密度函数曲线特征如下:第一,全省和各区域的Kernel密度函数的主峰均逐年向右移动,表明各区域及全省的规模绩效呈现出上升趋势;第二,除了东翼外,全省和其它区域的Kernel密度函数总体上均由单峰演变为多峰,表明除东翼外,全省和其它区域内部的规模绩效均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第三,全省和各区域的Kernel密度函数的“右拖尾”或波形均逐年扩宽,表明全省和各区域的规模绩效的绝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质量绩效的Kernel密度函数曲线特征如下:第一,全省和各区域的Kernel密度函数的主峰均逐年向右移动,且移动速率明显快于规模绩效的移动速率,表明各区域及全省的质量绩效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快于规模绩效的上升速率;第二,全省、珠三角和山区的Kernel密度函数均由单峰演变为多峰,而东翼始终为多峰,西翼始终为单峰,表明西翼不存在多极化现象和趋势,而全省、珠三角和山区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东翼一直存在多极化现象。
3.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Markov链分析
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kernel密度估计仅能够观察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的动态演进趋势,而无法对绩效变化的最终归宿展开精确预测,本研究将运用Markov链方法研究此问题。首先将规模绩效和质量绩效分别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为(0,30]、(30,60]和(60,+∞],(0,04]、(04,1]和(1,+∞],三个区间分别属于低绩效层级(Ⅰ)、中等绩效层级(Ⅱ)和高绩效层级(Ⅲ)。然后分别计算得到规模绩效和质量绩效的Markov转移概率矩阵,见表7和表8。最后结合转移概率矩阵和绩效初始分布计算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重要时间节点分布和稳态分布(表9和表10)。此处的重要时间节点是指2025“十四五”收官之年和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年。
(1)规模绩效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稳态分布特征如下:与2019年相比,2025年处于低绩效层级的地市比例下降至4%,减少了865个百分点;处于中等绩效层级的地市比例下降至78%,减少了17个百分点;处于高绩效层级的地市比例上升至883%,增加了883个百分点。这表明,经过“十四五”的努力,绝大多数地市的规模绩效可能从低绩效层级跃升至高绩效层级。到2034年,规模绩效分布将达到稳态分布,此时999%的地市规模绩效达到高绩效层级,规模绩效动态演进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因此,到2035年,所有地市的规模绩效将可能全部跃升至高绩效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