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万爱雯
摘 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其是否深入农村、进入田间,将所学专业知识投入到乡村建设中,贡献个人力量,是关系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近些年乡村不断涌现出新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围绕乡村地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状,对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群体入乡就创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探讨优化策略,不仅为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的研究补充相关的内容,而且对其他地区吸引大学生入乡就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产业;青年;入乡就创业;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4)05-0048-08
一、引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Symbol[A@Symbolq@@Symbol]A@。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继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进一步部署,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只有把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才能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层面发挥实质性作用。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年)》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Symbol[A@Symbolr@@Symbol]A@。利用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不仅有利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青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深入访谈、调研、问卷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开发虽然吸引了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乡村产业链单一、知名度有限、政府政策倾斜不足以及青年大学生对乡村就业认同不强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乡村人力财力有限、宣传乏力、政策机制单一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保守。基于此,需要通过提升乡村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财力支持,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多渠道联动加强宣传以及引导培育科学的择业观等来深化乡村产业开发和提高青年大学生入乡就业的积极性与行动力。
二、数据采集与样本特征分析
(一)数据采集
采用自编问卷,线上针对在读或已毕业两年内大学生发放问卷。本次发放调查问卷417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100%。
(二)样本个体基本特征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8.609%,女性则占61.391%。就学生身份而言,89.688%的参与者是在读学生,5.995%的参与者毕业后处于择业期(2年以内),而4.317%的参与者已毕业超过2年。在教育水平方面,3.118%的参与者为博士研究生,6.715%为硕士研究生,32.134%为本科生,最多的是专科生,占58.034%。专业类型上,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占46.523%,理科类占11.271%,工科类占20.624%,其他专业,包括艺术学、军事学等占14.628%。关于户籍背景,75.779%的调查对象来自农村户籍,24.221%来自非农村户籍。独生子女比例为34.532%,非独生子女为65.468%。有乡村生活或工作经历的人占66.906%,没有这类经历的人则占33.094%。在家庭年收入方面,5.995%的家庭年收入在50万以上,15.827%的家庭年收入在20-50万之间,34.053%的家庭年收入在10-20万之间,最多的是年收入10万以下,占44.125%。个体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三、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满意度分析
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满意度评价量表包括个人内在特质、家庭与朋辈群体支持、乡村发展环境、乡村产业发展状况、高校教育引导、社会氛围引导、社会保障体系支持、资金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九个维度,共38个分项。
(一)因子分析
信度分析结果显示,α系数为0.985,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的检验数值为0.770,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Bartlett球形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7176.858,df为703,p值为0.000),可以作进一步的因子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解释率表明可以聚合成八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特征根为25.274,旋转后方差解释率为26.761%,提取的方差百分比为66.510%,反映出该因子在解释变量总变异中的重要性。第2-8个因子特征根分别为3.244、1.637、1.236、1.187、0.943、0.688、0.630,旋转后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5.012%、11.067%、9.020%、7.650%、6.695%、2.870%、2.605%,累积方差百分比分别为62.840%、71.860%、79.510%、86.205、89.075%、91.680%。这八个因子累积方差率为91.680%,显示调查设计在解释变量变异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二)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满意度测评
1.各维度满意度的评价
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9个维度(个人内在特质、家庭与朋辈群体支持、乡村发展环境、乡村产业发展状况、高校教育引导、社会氛围引导、社会保障体系支持、资金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和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515、4.372、4.555、4.585、4.628、4.606、4.551、4.601、4.553、4.555,方差分别为0.355、0.504、0.344、0.328、0.304、0.275、0.57、0.334、0.351、0.293。其中,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555,接近满意,有提升空间。维度1至维度9得分都在4以上,接近满意,九项维度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各分项的满意度评价
为深入了解九个维度中各个分项的满意度分析结果,以进一步分析影响满意度评价原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1)维度一:个人内在特质。A1-A5的得分范围为4.442-4.654,评价均较高,接近非常满意,表明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在服务乡村建设、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承担和化解风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和薪资水平方面表现良好。其中,A1(对乡村建设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得分最高(4.654),A3(具备一定承担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得分相对较低(4.442),反映出部分受访者在风险处理能力上有待加强。
(2)维度二:家庭与朋辈群体支持。B1-B3的得分范围为4.288-4.519,表明家庭和朋辈的支持对于入乡就创业的重要性。B1(家庭及经济状况支持入乡就创业)得分最高(4.519),B2(家庭及人脉资源支持入乡就创业)得分最低(4.288),显示出家庭人脉资源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3)维度三:乡村发展环境。C1-C7的得分范围为4.500-4.596,整体评价非常满意,反映出受访者对乡村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和治安状况以及居民文化素养的认可。C6(乡村社会治安状况好)得分最高(4.596),C7(乡村居民文化素养高)得分相对较低(4.500),表明在乡村居民文化素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4)维度四:乡村产业发展状况。D1-D5的得分范围为4.500-4.712,显示受访者对乡村产业的认可度非常高。D1(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产业)得分最高(4.712),D3(乡村产业地区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得分相对较低(4.500),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和影响力。
(5)维度五:高校教育引导。E1-E3的得分范围为4.596-4.654,评价均较高,显示高校在入乡就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认可。E3(学校提供入乡就创业的相关实践平台)得分最高(4.654),E2(学校设置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指导课程)得分相对较低(4.596),表明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6)维度六:社会氛围引导。F1-F4的得分范围为4.519-4.654,评价均较高,显示社会对入乡就创业的支持和宣传效果良好。F3(社会为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提供互助平台)得分最高(4.654),F1(社会舆论支持入乡就创业)得分相对较低(4.519),提示社会舆论的支持力度仍有提升空间。
(7)维度七:社会保障体系支持。G1-G3的得分范围为4.519-4.577,显示受访者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满意度较高,但在某些具体保障措施上仍有改进空间。G1(为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提供落户及住房保障)得分最高(4.577),G3(能解决子女教育及就医等问题)得分相对较低(4.519),表明在解决教育和医疗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8)维度八:资金政策支持。H1-H4的得分范围为4.519-4.673,表明受访者对资金政策支持的满意度较高。H2(金融机构提供低利息或者免息贷款)得分最高(4.673),H3(学校、社会创投机构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得分相对较低(4.519),提示在启动资金支持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9)维度九:政府政策支持。I1-I4的得分范围为4.500-4.615,显示受访者对政府政策支持的认可度较高。I2(对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提供人才引进与补贴政策)得分最高(4.615),I1(定期发布乡村就创业导向或重点扶持领域)得分相对较低(4.500),提示在政策发布和导向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综上分析可知,受访者对各维度的满意度评价均较高,显示出入乡就创业的整体环境良好,但在风险处理能力、家庭人脉资源、居民文化素养、品牌影响力、课程设置、舆论支持、教育医疗保障和启动资金支持等具体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同个体特征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从性别、年龄、学历、户籍类型、户籍所在地、入乡工作年限、入乡前后工作收入等个体特征分析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如下。
1.不同性别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分析结果可知:在个人内在特质、家庭与朋辈群体支持、乡村发展环境、乡村产业发展状况、高校教育引导、社会氛围引导、社会保障体系支持、资金政策支持和政府政策支持这九个维度上,男女受访者的满意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性别对这些维度的满意度影响较小。
2.不同户籍所在地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户籍所在地入乡就创业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上可知,不同户籍所在地学员在个人内在特质和社会氛围引导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与朋辈群体支持、乡村发展环境、高校教育引导和资金政策支持四个维度上存在接近显著差异。东北地区学员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尤其在个人内在特质和社会氛围引导维度上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