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者: 黎宜斌 廖嘉豪 邓依可
摘 要:乡村要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心骨,担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本文基于对广东省清远市10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调查,开展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教学和培训环境条件对培训满意度均有直接正向影响;培训整体质量在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环境条件对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培训整体质量对培训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培训基础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4)06-0048-06
一、引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
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带头人”,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推进质量和效果。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繁重,需要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带头示范,以“自身正”的形象办好“解民忧”的实事,切实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实现万村共富,要大力推进富丽乡村建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的作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村(社区)领导班子的带头人,
是村(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他们承担乡村全面振兴重任,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如何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考验着各级组织部门。为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各地政府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各类村(社区)党组织培训书记的培训班。培训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培训的质量。
因此,深入分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促进提升培训质量,从而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理论假设
(一)概念界定
1.培训教学质量。本文研究中的培训教学质量是指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包括非单一的培训方式,培训的师资来源为院校的专职教师或科研人员以及授课水平,培训中能根据村干部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等(李显睿,2022)。
2.培训整体质量。本文研究中的培训整体质量是指培训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全面质量和水平。它不仅涉及单个培训活动的效果,而且包括整个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如是否遵循村干部培训规律特点、培训最终效果评估以及实效作用(胡星,2022)。培训教学质量是培训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训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中的培训环境条件是指为有效进行培训活动所必需的物理环境、设施设备,包括教学场地条件、培训住宿条件、用餐条件(陈玉萍和李哲,2011)。
4.培训满意度。“满意度”一词最早是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于1911年提出“高报酬提高满意度”。顾客满意度CSD (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 是指顾客对所购买商品 (或服务) 的综合质量及购买期间所受到的服务最终达到其期望和要求的程度。最早由Cardozo(1965)提出,周奇凤 (2011.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满意度研究) 认为:“被培训者就是培训的实际顾客,所以完全可以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进而对培训满意度进行相关测评,也可以推广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测评”。
(二)理论假设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村干部肩负着推动基层民主、发展乡村经济、管理村庄公共事务等重要职责(张立、王亚华,2021),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从实践来看,随着党中央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日益重视,村干部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逐渐成为改善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易裕元等,2024)。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张汉为,2007)。
李嘉、杨锦秀(2012)研究发现深入实际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及获得学员认可的培训老师对于提高培训满意度都具有积极作用。刘胜林等(2020)发现培训教师的个人实力和讲授水平影响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陆泉志、范稚莲(2021)通过研究了解到学员对培训师资的认可、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认可、对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认可、对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因素均对培训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Hawley et al.(2012)经过研究发现,经常有效参与社会培训的学员相较于同等条件下未参加培训的学员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也属于社会培训范畴,应该具备相同的效果。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思考,本文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做出以下假设:
H1:培训教学质量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H2:培训整体质量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H3:培训环境条件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H4:培训整体质量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教学质量影响培训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
H5:培训整体质量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环境条件影响培训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
H6:培训基础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
(一)数据收集和样本
2024年9-10月,通过问卷星方式,本研究针对10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以分析其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居住地区、培训班类别及年度培训频率等多个方面。在参与者的年龄分布中,49.52%的受访者处于41至50岁之间,30.10%的受访者年龄在31至40岁,20.39%的受访者则在51至60岁之间,显示出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中年群体。性别方面,绝大多数参与者为男性,占总数的88.35%,女性仅占11.65%,反映出性别比例的不平衡。参与者的学历层次中,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占比最高,达56.31%,大学本科学历的参与者占22.33%,而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参与者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17.48%和2.91%,只有1名受访者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在年度培训频率方面,82.52%的参与者每年参加1至2次培训,16.51%参与3至5次,只有极少数(0.97%)参与者每年参加6次及以上的培训。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建立科学的模型,本次研究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第一个变量包含三个题项,分别为JX1至JX3,综合考虑其共性后可归纳为培训教学质量。第二个变量由五个题项组成,涵盖HJ1至HJ5,结合其共性可理解为培训环境条件。第三个变量包括四个题项,我们将其定义为培训整体质量,涉及ZT1、ZT2、ZT3和ZT4。第四个变量由两个题项构成,定义为培训满意度,包括MY1和MY2。
表2展示了探索性因子旋转矩阵的结果。根据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四个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构念。因子1主要集中在培训教学质量的相关题项(JX1—JX3),显示出较高的因子载荷。因子2和因子3主要与培训环境条件(HJ1—HJ5)及培训整体质量(ZT1—ZT4)相关,尤其在场地和组织管理的评价上有显著的负载。因子4则聚焦于培训满意度(MY1和MY2),主要涉及思想观念更新和社会资本积累效果的评估。通过上述表明本次调研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实证分析
(一)量表的信度检验
本文所设计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详见表2。为了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引入了Cronbach's α指标进行一致性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全部超过了0.7的标准,表明这些潜变量具有良好的信度。此外,经过调整后的其余指标的Cronbach's α值范围为0.742至0.886,均高于一般接受的信度阈值。结果表明,问卷的可靠性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效度检验
所有变量的KMO值均大于或等于0.8,表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各题项在其对应潜变量中的标准因子载荷均高于0.5,且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显示出问卷具有优异的收敛效度。相关潜变量之间的均值差异提取结果均大于0.5,且根据表3的数据所有变量的AVE(平均方差抽取)平方根均大于它们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问卷在区分效度方面的突出表现,表明问卷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潜变量。
(三)相关性分析
关于各参量的描述性研究及关联指标检验结果如下:变量之间的关联指标显示,培训教学质量、培训环境条件、培训整体质量与培训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为假设检验提供了初步支持。
(四)结构方程结构分析
本研究中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均达到基本要求。因此,为实证分析清远市2024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培训满意度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AMOS22.0,构建一阶因子模型M1(图1)和二阶因子模型M1(图2)。
1.一阶因子结构模型的检验
一阶因子模型M1共设置了14个外生显变量(JX1、JX2、JX3、HJ1、HJ2、HJ3、HJ4、HJ5、ZT1、ZT2、ZT3、ZT4、MY1、MY2)和4个潜变量(培训教学质量、培训环境条件、培训整体质量、培训满意度)。
一阶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拟合参数及结果如表4所示。所有拟合参数均满足模型适配度的要求,表明结构方程系统的拟合性良好。表4展示了一阶因子结构模型中各个参数之间的路径关系,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在P<0.01水平上均达到了显著性。
通过对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培训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得出路径图(图1)。
在一阶因子结构方程模型中,培训教学质量、培训环境条件、培训整体质量和培训满意度之间的直接效应如表7所示。综合表6和表7的结果可以得出,培训教学质量、培训环境条件、培训整体质量与培训满意度之间存在强关联性。
表6列出了在一阶因子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效应值。培训教学质量对培训整体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264,培训环境条件对培训整体质量的直接效应较强,为0.656。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环境条件对培训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263和0.243,而培训整体质量对培训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686。数值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
表7显示培训教学质量对培训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263,通过培训整体质量的中介效应为0.181,形成的总效应为0.444。培训环境条件对培训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243,其通过培训整体质量的中介效应为0.450,最终总效应达到0.693。表明培训环境条件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两条路径均显示出中介效应的存在。
2.二阶因子理论模型的检验
二阶因子模型M1设置了14个外生显变量(与M1相同)和2个潜变量(培训基础与培训满意度)。根据侯杰泰、温忠麟(2004)的研究方法,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基于一阶潜在因子对二阶潜在因子的直接作用分析,也称为高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本研究中,培训基础被视为二阶因子,其对应的一阶因子包括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环境条件,使用AMOS 22.0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的二阶因子理论模型的拟合指数以及培训基础和培训整体质量等构面的路径系数等指标值如表8所示,所有拟合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