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之底蕴
作者: 石亚军作者简介: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导,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摘要: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是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为我们党提供了充满思辨力量,守正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展现蕴含新思量的理论领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治党与治国相结合、理念与方法相结合、体系与要素相结合,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篇布局,为我们党提供了充满谋略力量,踔厉奋发的战略观、统筹力,作出充满正能量的战略导航。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秉持新发展理念,布设了迈上新征程的大棋局,以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描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党提供了充满实战力量,勇毅前行的布阵图、任务书,鸣笛贯通高质量的新程启航。
关键词: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3)03-0004-009
当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统一,党中央部署了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旨在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二十大鲜明主题和科学部署中,无论是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过去五年工作的全面回顾,还是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的科学谋划,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强能领导,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好发展实践效应的写照。全面准确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要求,关键在于从巡礼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新时代新征程肩负的伟大使命和中心任务中,吃透、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知晓、弄通这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在何处的道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丰富内容。之所以行,归根结底是为新时代点亮和提供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亮灯塔和鲜活指南,行在具有充满思辨的力量、谋略的力量、实战的力量,彰显系统性先进思想、整体性优势战略、精准性科学施策的底蕴。
一、蕴含新思量的理论领航:守正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
新时代,是守正创新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实现更加辉煌的奋斗目标将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在解决更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与时俱进履行党的使命,迫切需要我们党迈上新的理论高峰,承担起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为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作出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站得高、立得住、用得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在符合恩格斯所说的“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8页。的理路中不断创新以焕发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这一逻辑,在继承发展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党通识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问题,通览前进历程中的重大成就、通达前进继路里的重大部署,提供了充满思辨力量,成为理论领航的守正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理论创新资质,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有中国化的形态,显时代化的色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新时代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根本、关键、重大问题作出了划时代理论阐释,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最新理论领航。这一思想是具有“高、新”特征的理论体系:见之于高,一是站位高,立论建说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的高度,将党的远大抱负置于世界变局作彰显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制胜意识的高位把握,阐明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作出正确的机遇和路径选择的理论观念,赋予治国理政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二是立意高,论道释理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示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赋予国家发展高屋建瓴的谋略胸怀;见之于新,一是立论新,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已经形成定论的认识,斧正存在偏颇抑或模糊的认识,提出以往未及的新认识,刷新了全党把握方向、把握潮流、把握趋势、把握命运的认识系统。二是谋略新,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可持续中无止发展、无限繁荣,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路径新举措,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行动模式。这一思想体系以“高、新”的特征彰显坚守马克思主义灵魂、契合中国事业刚需、共振时代旋律波长的统一,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具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世界观、方法论特质,体现为基于全面把握、充分蕴含社会规律,突出鲜明的价值取向,集真理性认识、科学性分析、合理性建构于一体,以求真务实的原理、命题、观点、范畴、论断承载的世界观体系,基于深刻弥合、生动体现客观法则,突出鲜明的效率导向,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先进方法为一体,以大局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承载的方法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显现“大、严”特征的理论体系:见之于大,一是拥有大视野、大思维、大方法,观察问题着眼全域关联,分析问题于标本透视,解决问题着力整体建构,为我们党划时代定义和创历史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了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关窍。二是彰显大范围、大角度、大力矩,判断形势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握形势基于当下前瞻未来,顺应形势保持定力勇于创新,为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将方向与道路、形态与规则、继承与创新、内涵与外延密切统一,提供了符合既定纲领的准则;见之于严,一是确立了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圆心,以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局面统领、领域统筹、体系统构、结构统塑为扇面,解释中国、改变中国的严密世界观。二是围绕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形成集立场、观点、方法为一体的严整方法论。这一思想体系是新时代读懂中国、引领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思想法宝,其“大、严”的特征彰显思想聚焦、方略聚神、行动聚力的统一,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根本指针。
新时代重大问题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论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具备以“惟变所出、万变不从”科学回答时代重大问题的理论效应,体现为对固有问题能够在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解答,对新的问题能够在理论上作出及时科学解答,指导各种问题逐步有效解决。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10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显现“真、实”特点的理论体系:见之于真,一是问题意识具有真实性,所有理论观点针对的问题,都是在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家统一、国际关系等领域,制约、影响发展方向、道路、方式,思想、行动、速率,规模、结构、质量,或者遗留或者新遇的重大问题,问题表述鲜明、揭示深刻,显现恪守原则、毫不含糊。二是理论回答具有真理性,基于牢牢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在中国共产党一党长期执政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能够确保党性纯正、政治坚定、民主全面、法治昌明、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文化兴盛、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国家强大,并开展富有成效的国际交流的问题,作出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理有据、论证有力的科学理论解答;见之于实,一是显实力,这一理论体系指导的事业,不是一般的事业,而是致力于指导中国共产党怎样确保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并以治国理政的强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确保自身科学性、优越性,并以聚力善为的利好,带来奏响时代强音的成就。二是务实效,理论体系的表述和论证,寓意深刻而言简意赅、道理高深而贴近现实、富有思辨而易于操作,能够快速、便捷、有效转换成政策体系、行动方案、执行环节、成果形态。
新时代治国理政、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具备以“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在实践中可证实性的属性,体现为,在指导实践中管用、有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信、达”特点的理论体系:见之于信,一是自信,理论体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并向世界展示了治国理政、深化改革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二是公信,理论体系以论理有魂有力、辨析鞭辟入里、引领卓有成效的效应魅力,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见之于达,一是达开,即开通明达,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路径和步履,引导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宏观模式和微观具象在新赛道上实现适应性转型。二是达成,即在理论体系指引下,治国理政、深化改革行动与既定目标具有极高的达成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和发展进程、成就的总结,展示出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充满正能量的战略导航:踔厉奋发的战略观、统筹力
新时代,是踔厉奋发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党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肩负相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重任。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以及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进改革、建设、发展事业迫切需要我们党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实行系统性谋略,在体系与结构之间实行整体性布局,在纵向与横向之间实行协同性推进。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42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治党与治国相结合、理念与方法相结合、体系与要素相结合,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篇布局,提供了充满谋略力量,作为战略导航的踔厉奋发的战略观、统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