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机制研究

作者: 金恒 陈正启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5)03-0108-03

党的二十大以来,医院被增列为党的基层单位类型,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在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着眼新时代新要求,结合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开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机制研究,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不仅关乎党的建设,更是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的需要。管党兴党,重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2]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是党组织体系中的“毛细血管”,能保障在“最后一公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上下同频共振。因此,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需要。“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3]公立医疗机构是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主阵地,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作为落实党的工作、完成医教科管等目标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二、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自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来,公立医疗机构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但在实地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中发现,基层党支部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组织建设方面。支部设置不合理。“支部建在业务科室上”尚未完全落实,党支部架构与业务架构不匹配。调研发现,认同在组织层面“支部设置不合理,一个支部包括多个部门或科室”的受访者占 27.03% ,可见党建和学科“双带头人”队伍未能充分建立,其原因包括专科细分而党组织调整滞后、部分科室党员人数少等。

(二)思想认识方面。融合意识不够强。部分党支部尚未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具体工作中缺少系统整体思维,党建与业务割裂,导致党建工作流于表面形式。从调研数据来看,认为“所在单位目前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情况”属于“深度融合”的占比仅为56.76% 。

思想观念有误区。医疗业务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调研发现,在干部认识层面,认为“党建和业务是两件事,忙不过来时,业务为主”的占 62.16% ,还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业务任务重,临床科室成员很难充分参与到支部工作”。这表明党建是“虚指标”、业务是“实指标”的认识根深蒂固。

(三)人员能力方面。党务干部能力不足。部分党务干部不熟悉党务知识,无法团结普通党员,不能有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调研显示,认为“党支部工作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占比 64.86% ;从受调查单位的党务干部实际构成可见,党务工作经验在5年以下的党务干部占比56.76% 。而党务干部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标准和规范理解不透彻,直接影响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复合型人才短缺。党建工作需要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在大多数口腔公立医疗机构中,业务强又精通党建的兼通型人才普遍储备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应“建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占比为83. 78% ,多数认为对于“双培养”机制的落实有待加强。

(四)融合机制方面。决策机制不完善。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有待完善。调研显示,党支部参与支部所在科室业务发展决策的占 94.59% ;参与人才引进决策的占 91.89% ;参与薪酬分配决策的占 83.78% ;参与职称普升决策占83.78% ;参与评优评先决策占91. 89% ;参与科室设备配置决策的占89. 19% 。比例有高有低,说明党支部参与决策的形式和程序不尽相同,尚未形成规范。

融合载体建设不足。学习形式缺乏创新,停留在传统理论学习、会议传达、参观学习、支部共建、义诊讲座等层面,对党员吸引力不足。调研显示,认为“党支部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能发挥不佳”的占比21. 62% ,在“推进党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效融合途径”中,对“建立载体融合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阵地共建、载体融合、资源共享”的期待度最高,为81. 08% 。这表明当前党建工作的融合载体有待丰富和创新。

考评机制不完善。党建考核与业务考核未能有效衔接,缺乏综合评价体系。调研显示,“党支部工作考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发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占比48. 65% 。这表明当前的考核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考核方法单一、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存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在公立医疗机构党的建设中,如何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同频共振,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党支部不仅是一个学习小组,更应该是一个“干”业务的实体。党支部在业务科室、支部层面,要定方向、抓内涵,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把得准”,即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公益性医疗服务方向;二要“攻得出”,能带领本部门党员和群众在主业发展中担当作为,党建和业务工作关系紧密,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组织建设“筑基”。从组织建设层面多管齐下,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筑牢根基,助力推进“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四个一起”运行机制。一是优化支部设置与调整机制,紧密结合业务发展和科室设置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确保支部架构科学合理,精准对接业务需求,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完善党员发展与业务需求匹配机制,促进支部与科室在人员配置、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党支部内部运行机制,推进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计划、党务骨干素质提升计划、党员党性修养提升计划,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二)思想建设“聚力”。从思想建设层面精准发力,着力党支部及党员的内功修炼,打造一套系统完备的党建“内循环”学习机制,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凝心聚力。一是建立分级教育学习体系,构建“党委一院级、支部一科室、党员一职工”的三级学习架构,依据各级差异针对性开展学习,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二是强化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把研究解决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着力点,克服学用脱节、促进学用相长;三是创新多样化学习方法,通过必选和自选结合、普学与精准结合、线下和线上结合、院内和院外结合的途径,丰富“讨论式、调研式、体验式”的学习形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三)人才培养“蓄能”。从人才培养层面综合施策,锻造一支业务精湛、党性坚定的骨干队伍,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注入动能。一是落实“双培养”培育机制,把支部书记、委员或党小组长等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落实将专兼职党务工作经历纳入干部履历的要求,探索岗位交叉、人员交叉和培训交叉,努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政治坚定的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精湛的骨干;[2]二是落实“双带头人”培育机制,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不断夯实多层面的“一岗双责”,同时加大在岗培训力度,促进党务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努力将党务干部培养成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把工作重点聚焦到推动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融入日常安排上来。

(四)融合机制“提质”。从融合机制层面统筹优化,构建一套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制度框架,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保驾护航。一是探索落实“三三融合”机制,在党建和业务内容推进过程中实行布署、推进、考核“三融合”,人员、职能、路径“三融合”;二是完善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薪酬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设备配置等重要工作;三是通过“项目制”丰富融合载体,梳理融合项目清单,支部“领”项目,党员“领”任务,倡导“党员一个不能少”的理念,推进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岗位建功等,总结推广融合发展的典型,营造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研究党建绩效考核新办法,探索建立以方向准确、融合顺畅及工作业绩为导向的党支部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建立“学习型、创新型、规范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党支部,增强党组织功能,推进中心工作,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由此,立足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建设现状,进一步通过各项制度机制的建设,推进其党支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践,可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党建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新时代公立医疗机构党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研究”(2022ZX184)的研究成果

作者金恒系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宣传处处长;陈正启系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ds202503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