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

作者: 孙阳

[摘  要]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和抗战精神为主,方式主要包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借助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旨在树立正面的革命形象、抨击国民党的投降卖国、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活动

[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3-0028-08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二八淞沪抗战,学界已进行了较为充分地探讨,纵观相关成果,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态度及方针政策、战争起因、参战部队、伤亡数字、海军部队未参战、抗战的重要意义、战争期间的抗日救亡运动、国际社会对淞沪抗战的态度、战争相关人物、日军战争罪行以及一·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比较”等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活动,尚无学者进行专门探讨。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中共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活动的缘起、内容、形式以及政治诉求等问题进行详细考察,以补现有研究之不足。

一、纪念活动的缘起及演进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侵略行径予以高度关注。1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紧急通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提出“党应该动员无产阶级与一切劳苦群众给敌人的进攻以致命的打击,应该在‘总同盟罢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与‘民众自动武装保卫上海的劳苦群众与革命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共同压迫革命运动’的中心的口号之下,进行最广大的运动”。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于2月15日向各地党部发出通知,提出了在复杂形势下开展抗日救国的七大中心任务。2月26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请看!!!反日战争如何能够得到胜利?——中共中央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决议中提出“要取得民族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必须推翻国民党军阀的这一领导,把领导权拿在民众自己的手里”。以上宣言和决议的发布,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重视。淞沪抗战失败后,鉴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急进以及国民党政权投降卖国的严峻形势,从社会现实出发,党中央认为实有必要举行一·二八周年纪念。经过详细筹划,1932年12月31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关于“一二八”周年纪念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党部必须以布尔什维克的坚决性和顽强性进行反帝反日反国民党的斗争,以此来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这则通知的发布,是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一·二八周年纪念活动的开端。

1933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和地方党部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发布41号通知,要求各地团组织“必须在‘一二八’的工作准备与进行中吸收积极的非党群众来参加工作,并吸收大批的青年工人加入团”。江苏团省委积极响应,发出入团号召。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发表《为反对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纪念“一二八”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1934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两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一二八”两周年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纪念的主要任务是“在反帝统一战线基础上,号召与组织广大的群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的新进攻,反对国民党新的出卖与‘中日直接交涉’,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五次‘围剿’”。1935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三周年之际,共产党、共产青年团河北省委公布决定,阐述了具体纪念办法。此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四周年纪念活动一度被迫中止。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延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后,纪念活动重新恢复。1937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五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机关刊物《红色中华》上发表重要文章《“一二八”五周年》,指出:“‘一二八’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纪念日过去五年了,这个英勇抗战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同时又是最悲痛的一个纪念日,是全国抗日人民所永远不能忘记的纪念日!”

1937年8月13日,日军再次侵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宣告结束。在此影响下,党中央更加重视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1938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之际,中共中央进行了精心筹划。1月15日,中央发布《关于“一二八”六周年纪念工作的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立即根据通告中的原则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纪念计划和中心工作。17日,中央再次发布《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纪念“一·二八”上海抗战六周年的通知》,“决定自一月二十八起的第一周内举行‘一·二八’上海抗战六周年纪念”。28日,中央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仪式。为了强化纪念效果,党中央还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纪念“一·二八”上海抗战宣传大纲》,同时《新华日报》开辟专栏,刊发《“一二八”纪念六周年》《接受“一二八”的教训》《从“一二八”到“八一三”》等纪念文章。此后,从1939年到1948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机关刊物《新华日报》上发表专门社论进行纪念,纪念形式基本模式化和固定化,甚少发生变化。

二、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

每一种纪念活动都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纪念内容。对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以及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精神等方面展开。

(一)阐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于1932年1月28日,结束于5月5日,历时3个多月。战争期间,面对日军的不断进攻,驻沪守军和人民群众进行了英勇抵抗,并付出了重大牺牲,谱写了不朽传奇。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混淆视听,利用其控制的媒体,大肆宣传,将战争罪责推脱到中国守军身上。为了戳穿日本的阴谋,使国内外人民了解真实的战争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纪念活动时,将阐述抗战经过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发布的正式文件中,对于抗战经过,进行了阐述,即“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晚,正当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了东北的四个月后,又向上海进攻,在上海十九路军与英勇的工人、学生、商人、千百保卫大上海的民众们,高举起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斗的旗帜,爆发了光荣的‘一·二八’战争。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十九路军与民众们以拙劣的武器与血肉的身体,坚持着这战争一直到四十多天,使敌人三易大将,几次增兵;粉碎了敌人‘几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给予疯狂的侵略者以严重的打击”。此外,一些战争亲历者也在参加周年纪念活动时纷纷撰文,回忆当时的战争经过。如《“一二八”断片的回忆》详细阐述了战争发生前三天内的具体情况,并在最后指出:“‘一二八’的战事这样继续着;白天安静下去了,夜间又打起来,枪声,机关枪声,排炮声常常整夜不停。月余以后,总算暂时告了一个结束。”

(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屠杀人民群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些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占领和灭亡中国的野心。为了使人民群众铭记国耻,团结一致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纪念活动时,特别重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借此来达到动员民众的目的。1933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周年之际,江苏团省委在发布的文件中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血洗上海的‘一二八’周年前面,日帝国主义的进攻更加疯狂了……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再次的血洗上海,每天都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暴行与示威。”中国革命互济会厦门中心市总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救济组织,其同样指出:“日帝国主义在上海‘一·二八’的屠杀,已届一周年纪念了!在这一年的当中,我们中国的工农劳苦群众,是不断的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轰炸与屠杀,而在国民党无耻的投降与出卖底下,我们的领土是一省一省的被帝国主义吞并与占领!”在二周年纪念之际,团中央在告全国青年书中再次指出:“在日本和国民党军阀共同屠杀之下,几千的工农士兵牺牲了他们的头颅,成千成万的青年失业、流离失学、饥饿。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继续‘九一八’屠杀东北民众之后,对中国民众的血洗。”在六周年纪念大会上,共产党人邓子恢呼吁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因为日本人占领我们的国土,屠杀我们的壮丁,奸淫我们的妇女,日寇所到地方,凡是中国人都该死在敌人屠刀下与血海中,并没有党派与阶级之别,这种教训请大家记住,勿以为敌人离此尚远,暂求苟安。”

(三)弘扬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伟大精神。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广大上海军民的英勇抵抗,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这种精神,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在开展周年纪念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宣传。“抓紧‘一二八’抗战精神与当时上海人民参加抗战的英勇事迹,联系到目前上海在日寇侵占下所给予群众的一切生活痛苦,进行深入的宣传鼓动,提高他们抗日斗争的情绪与决心以及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使他们不灰心、不动摇,继续艰苦地为恢复上海而斗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所体现的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英勇抵抗。“当时上海的工人、学生、市民、商人,和十九路军的官兵为着保卫上海,英勇的自动与日本强盗抗战。”上海人民反抗的不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还包括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引起了一般劳动群众的异常的愤激与反抗,而十九路军士兵,也就在民众拥护与帮助之下,不顾国民党的不抵抗命令,监视,恐吓,……遂坚决的英勇的自动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与日本强盗作殊死战。”第二,团结一致。一·二八淞沪抗战树立了军民合作抗战的典范,这种团结,显示出了强大力量。“上海工人,十九路军士兵和一切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群众,在去年一二八以铁和血回答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中国民族的独立和他们自己的解放。”第三,不怕牺牲。一·二八淞沪抗战充分彰显了上海军民在民族利益面前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追念着这‘一二八’阵亡的民众和将士,他们是这样光荣的死去了,他们为了抗战而死去了,为了争取整个中国民族的生存而自己却先勇敢地付了死亡的代价。在民族利益前面,他们是忘记了自己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些精神,中共中央要求在周年纪念时要发扬光大。对此,谭平山曾指出:“当时上海驻军虽只有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力量单薄,但是有民族精神的士兵为着执行人民抗战的决心,毫不畏怯,不待命令,而自动打起来,表现中华民族不屈服的精神。那种精神,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的。”

三、纪念活动的具体形式

纪念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具体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主要通过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以及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形式展开。

(一)召开纪念大会。“一般说来,纪念大会较为庄重,能容纳较多的民众参与,易形成有影响力的纪念声势。”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召开纪念大会。1937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五周年之际,在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下,延安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纪念大会。根据《红色中华》报道:“当天下午三时左右,各界各群众团体各武装部队均先后齐集会场不下五千余人,每一个到会者均拿着有一支武器,一个小旗帜和一个灯笼,会场的歌声口号声震彻云霄,每一个人的心血都沸腾起来。当主席(会议主持,作者注)宣布开会时,全场鸦雀无声,静听着主席与我们抗日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讲话,讲演完毕后,主席宣布游行示威。”这次纪念大会声势浩大,非常隆重,据延安居民称:“此次大会之热烈,为延安城从前所未有。”1938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各县、区、乡分别召集群众大会或晚会纪念。在群众大会或晚会上最好能通过拥护国共合作、全国团结、坚决抗战到底的决议。”在中央的这一指示下,2月2日下午,在延安城内大操场举行了一·二八武装抗日纪念大会,各机关各团体各学校各部队及民众自卫军到会者约四五千人,中共中央派莫文骅、王若飞、曹力如、廖文彬、谭希林等人出席了大会。在大会上,莫文骅报告了《纪念“一二八”的伟大意义》,会议最后一致通过了《一二八上海抗战六周年纪念延安各界民众武装抗日示威大会宣言》,宣言提出坚决抗战到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