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与伟大建党精神

作者: 曹典

[摘  要]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始终如一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延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坚定信仰马列真理,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选择和贫苦的工农站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为理想而献身;坚持正确意见,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实处。陈延年光辉的一生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是广大共产党员的楷模。

[关键词]陈延年;伟大建党精神;共产党员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3-0069-05

陈延年(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董必武称赞陈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党员之一,陈延年具有立场坚定、机智果敢、艰苦朴素、谦虚诚实等优秀品德,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

一、马列真理的坚定信仰者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陈延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者,一生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延年在法国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自此矢志不渝,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新文化运动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没有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却有较大影响,陈延年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留法期间,实际斗争的严峻考验促使陈延年重新认识无政府主义。随着对法国社会的深入了解,陈延年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反动,也认识到无政府主义不能解决法国的社会问题。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在经过一番探索比较后,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在世界观的转变与信仰的确立中,陈延年还得到了赵世炎、陈公培等中共党员的帮助。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成立。陈延年担任旅欧少共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为建立旅欧党团组织作出很大贡献。不久,陈延年等5人加入法国共产党,此后中共中央承认法共的中国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延年脱离无政府主义组织,转向马克思主义,参加旅欧少共,在无政府主义者中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南洋群岛和美洲的无政府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无政府主义组织。因此,他遭到无政府主义者的谩骂和攻击。中国无政府党南洋支部曾收到巴黎总部一个通告,说“陈延年做了‘叛徒’,投降共产党了”。陈延年思想改变后致信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表示过去自己“对于无政府主义之信仰”,是“建在浮沙之上”的。在给另一位友人的信中,陈延年说:“做革命事业,在乎……力求理解社会生活的实际关系……,马克斯很有先见之明,一生精力,全用在这个研究之上。”这些主张为黄凌霜所拒绝,但对其他无政府主义者是一种震动。在陈延年影响下,很多无政府主义者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1923年4月,陈延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校开设的经济学、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史、工人运动史、俄国共产党史等课程怀有浓厚兴趣。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在讨论和研究理论问题时,却总是热烈发言,阐明自己见解,在原则问题上绝不马虎。在东方大学的学习使他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陈延年担任党的高级干部时,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党员马克思主义素养。1925年初,陈延年参与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办工人班的工作,但讲习所办班面临缺乏优质教材的突出问题。他深知东方大学革命教育的扎实与完善,因此致函旅莫支部,信中说,“我们很需要‘东大’各种功课的记录”及经典教材的译稿。陈延年希望旅莫支部能够提供“俄国共产党史”“第三国际党纲及政策”“职工运动”“唯物史观”“青年运动史”等课程功课记录以及有关图表。1个半月后,陈延年再次致函旅莫支部,请旅莫支部同志“将‘俄国共产党历史’‘职工运动’及‘经济学’等功课记录整理寄来,供工人班教材”,同时寄送一些图书译稿。1926年以后,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领导广东区委逐渐建立起每周定期的党课制度。广东区委曾举办几期党员骨干深造班,以培养工人党员骨干。陈延年负责上第一课《党的建设》。通过比较正规的有计划的理论学习,工农出身的党员骨干的政治思想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陈延年经常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党员思想状况举办报告会。为推进党的教育与宣传,在陈延年的领导下,广东区委创办《人民周刊》《我们的生活》等刊物。陈延年亲任《我们的生活》主编,并撰写发刊词。

二、践行初心使命的模范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陈延年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模范。陈延年在《我们的生活》发刊词中说:“为求工农群众生活之改良及民族解放运动之巩固与发展,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革命派奋斗。”他胸怀伟大理想,选择和贫苦的工农站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而不断努力。

陈延年坚持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厚爱。初来广东时,陈延年走到受压迫深重的手车工人中去,和工人一起拉车,学粤语,体悟工人疾苦,关心群众。他虚心向工人请教,很快掌握了拉车要领。陈延年喜欢去价钱便宜的饭馆同劳苦工人一起吃饭,顺便了解群众劳动、生活情况。就在和工人交朋友过程中,他向工人宣讲革命道理,启发工人觉悟。他还教工友们学会团结斗争的本领,用集体力量来应付黑社会人物的敲诈勒索和警察的欺负。在陈延年等人的发动下,广州手车工人觉悟迅速提高,很快组织起来。香港《工商日报》为了诋毁共产党,讥笑共产党的干部去当手车夫,陈延年则对同志们说:“如果工作上需要,不管任何同志,去当手车伕都是光荣的。”

陈延年在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忘我无私,不知疲倦,认真扎实地工作,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一位青年革命家的担当。担任广东区委书记后,陈延年着力于建立健全区委领导机构,花大力气抓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他推动完善区委各项工作制度,重视宣传工作,领导开展工农运动,积极从事革命武装的建设。为了革命工作,陈延年废寝忘食、昼夜不停。广东区委同志们称赞他的朴素生活作风为“六不作风”,即:不影相,不看戏,不闲游,不上馆子,不讲穿着,不作私交。广东区委在陈延年的领导下,工作成绩卓著,党组织获得了较大发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陈延年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用尽一切力量恢复和整顿党和工会的组织,团结和巩固革命力量。

陈延年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中,从罢工的策划、发动,到坚持和扩大,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他的直接参与或领导下作出的。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在省港大罢工中得到充分发挥。1925年7月3日,省港罢工委员会成立。广东区委成立罢工“党团”,由邓中夏、李森、苏兆征、陈延年等组成,这是罢工运动的领导核心。“党团”直属广东区委领导,向区委和陈延年汇报工作。罢工中一切重大决策,都经陈延年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商量,或召开区委会议研究后作出,再通过“党团”予以贯彻和实施。为激励罢工工人的斗争,陈延年经常向工人们作报告。10月9日,陈延年以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班教授的名义向罢工工人代表们作政治报告。他指出:罢工不仅是为我们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也为全体同胞、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而斗争!他还强调: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敌人的力量就会逐渐削弱,革命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强,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1926年10月,坚持16个月之久的省港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作为这次罢工的杰出领导人,陈延年对罢工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勇于为理想献身的共产党员

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陈延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为理想献身。在《我们的生活》发刊词中,陈延年明确指出:“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中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从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起来的。”

为了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陈延年敢于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在陈延年领导下,广东区委和工农群众与国民党右派以及豪绅地主破坏北伐、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活动展开了坚决斗争。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后,在广东的国民党右派借口“一切为了北伐战争”,压制工农运动。陈延年批驳国民党右派分子对工农群众运动的攻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在许多的事实里,只看见被压迫的劳苦群众仅仅为要求团结而牺牲;为稍稍改善其悔苦的生活来参加国民革命而牺牲,并找不到一件事实可以证明他们是只顾自己一部分的利益,不顾整个革命的利益;更找不到一件事实可以证明他们是在一个革命的领导之下进行这种斗争,妨害了整个革命运动;更找不到一件事实可以证明他们得了自己的利,就不肯努力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

陈延年及其领导的广东区委也是善于斗争的团队。省港大罢工期间,党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罢工初期,为了全面封锁香港,省港罢工委员会采取了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方针,规定一切外国货、外国轮船都不准进入广东。但是这样日子一久,广东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必需的燃料和日用品不能进口,影响了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了商人做生意,不利于省港大罢工继续进行。对此,陈延年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商议,并征得国民政府同意后,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罢工委员会规定: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这种政策调整拆散了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把英帝国主义孤立起来。起初,有些罢工工人对改变策略不理解。陈延年向他们解释说:我们过去是“要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现在只单独对英”。他还比喻说,“打仗有时要进攻,有时要退守”,“我们要看政治情形来决定我们的进行”。

陈延年作为广东区委领导,要求党员要有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遭刺杀后,党内有些同志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因为对残酷的阶级斗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思想倾向,陈延年及时指出:“一个共产党员的牺牲,胜于千万张传单,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这些话使得许多同志懂得了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牺牲精神。这既是陈延年对同志们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庄严承诺。

陈延年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1927年6月26日,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等人在上海被捕,随即被关押并被叛徒供出身份。陈延年在狱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敌人用尽酷刑,把他折磨得体无完肤。无论敌人使出什么办法,意志如钢的陈延年绝不透露一丁点党的秘密。6月29日夜或30日,敌人将年仅29岁的陈延年秘密处死。原在上海工作的张维帧、苏爱吾后来回忆说:“陈延年同志在临死的时候异常壮烈,当敌人要他下跪时,他直立不屈,并高呼口号,虽被几个执刑的士兵用暴力将其按下,但当其松手挥刀时,延年同志即突然一跃而起,故这一刀并未砍着颈项,以此遂被凶手等按在地下用乱刀剁死。”就义前,陈延年高呼“打倒反动军阀头子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

四、忠于党和人民的杰出表率

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最大的忠诚。陈延年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杰出表率。在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陈延年从革命斗争实际出发,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正确意见。

当党内出现错误倾向时,陈延年在坚决落实中央决定的同时,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向中央反映正确意见。在国民革命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国民党右派加紧反共活动。陈独秀担心同国民党新右派进行斗争会导致国共关系受损,因而主张用妥协退让的方法缓和国民革命阵营内的矛盾。共产国际代表也持这种意见。于是,这种意见在党内占了上风。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陈延年很注意维护党的独立性。他反对对国民党进行不断让步的政策,反对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党只能充当革命的苦力的错误观点,他说:“苦力主义是要不得的!”即便他与父亲陈独秀的意见不同,他仍然选择“坚决站在党的立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退让政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