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的乡村振兴使命、问题与对策
作者: 杨楠 张雪梅[摘 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成为持续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后脱贫时代作为研究背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研究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研究的思路指引,针对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农村党建水平和治理水平,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三农”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3-0087-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坚实支撑。受制于实践落实程度,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存在贫困意识残留、功能定位偏差、干部队伍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由此,深入挖掘和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持续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成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尝试针对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研究的思路指引,探索解决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农村党建水平和治理水平,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如期实现。
一、后脱贫时代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建与扶贫工作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基层党建是脱贫工作的重要保障,脱贫工作成果又检验着基层党建成效。当前,我国脱贫事业取得的伟大成果彰显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由此,应对当下现实问题,在后脱贫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贫困地区,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能够直接有效地对扶贫工作主体进行协调安排。党员干部是扶贫工作开展与推进的核心力量,党建工作的总体质量和效率关乎扶贫工作的成效,由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必由之路。我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证明此前推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宝贵经验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后脱贫时代只有坚持和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方略,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再次返贫等问题发生。后脱贫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繁荣与发展。
(二)现实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由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着眼当下,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新时代党的使命和职责相一致,是提高乡村振兴成效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从实现脱贫跨越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还是目前正处于的后脱贫时代,我们党在开展农村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实际问题、形势条件都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后脱贫时代,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才能有助于提升农村的基层治理能力,才能有力推动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后脱贫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有助于不断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强化农村基层建设。
(三)未来维度:迈向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我国的贫困治理从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其重点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组织能力,有效避免返贫问题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放眼未来,要将当前的使命和任务置于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中去审视和把握。在后脱贫时代,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都至关重要,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也是迈向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二、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
履行使命的现实状况
(一)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主要优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在后脱贫时代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其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充分实现对基层的政治引领、善于在实践中密切联系基层群众、能够有效引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3个方面。
第一,发挥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基层党支部始终是带领村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力量。面对后脱贫时代的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党的执政地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供了政治保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领导优势和宣传优势。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保证各项政策和要求落实的关键,能够用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和落实后脱贫时代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保证农村工作沿着党和国家确定的方向前进。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握基层的政治资源,能够以较高的威信,让村民群众自觉自愿接受党组织的引领,为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传播正能量,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善于在实践中密切联系基层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群众路线是党凝聚力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显著优势之一。
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作用更为突出。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村民群众交流频繁、联系密切,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具体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梗阻部位及成因,为今后更好地落实各项政策和任务提供借鉴。其次,始终把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也是实现群众动员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处在联系群众的最前沿,能真正走到群众中,赢得信任,凝聚人心,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助力完成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使命和任务。
第三,能够有效引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从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做起,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面对新思想和新方法,有效引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突出优势。
后脱贫时代,防止返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产业和经济,助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可推卸的工作重点,利用成功脱贫的经验助力经济发展成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之一。首先,党员干部掌握该区域全部的资料,能够清晰认识本地的现实情况,从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村民收入。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指示,能够带领村民在发展中融入新理念,加入新技术,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推动后脱贫时代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二)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突出问题。一是贫困意识残留和内生动力不足,思想水平有待提高。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措施的帮扶下,农村地区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不少农村地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还有明显差距。总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依然存在;村民实现进一步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缺乏,主体性不强,使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的依赖性加强,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任务;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使命光荣,但任重道远,对进一步发展缺乏信心,甚至存在畏难情绪和主观惰性。在后脱贫时代,“贫困县意识”仍然存在于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贫困意识的残留使得党员干部追求进步和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进取心和自信心的缺失影响着后脱贫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进程和任务的完成。
二是实际工作与自身定位存在偏差,核心地位有待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是基层治理的引领者,承担着有效协调各方主体的职责,也有着相对固定的角色与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后脱贫时代的农村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实事务的复杂性使得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自身定位和行为尺度成为一个不小的挑战。引领能力不足,治理混乱无序的问题就极易发生,也可能形成过度干预的困境。在后脱贫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相应承担了大量繁重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有限权力”承担起“无限责任”,占用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在履行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职责方面精力不足,限制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定位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的模糊化,症结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机协调,本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如何进一步强化。
三是成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队伍结构有待优化。高质量和具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过硬”的基础。后脱贫时代,农村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工作难度提升,压力增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面对各种挑战,对党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和整体队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及队伍结构的优化进度如不能跟上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高。首先,由于农村基层社会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遴选的难度遴选的难度,造成党组织后备干部不足,直接影响党组织工作方式的创新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其次,党员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影响村级党组织的创新力和战斗力。高素质的成员队伍对于内部组织生活运转顺畅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自身素质无法应对现有工作压力时,缺乏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的状态日益凸显,将进一步影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党组织的形象和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以高质量发展有效履行乡村振兴使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与方法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放在发展大局中思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变迁的需求,以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强化脱贫攻坚精神的再引领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思想号召力。从“物质脱贫”到新时代“精神脱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创造了世界贫困治理奇迹。后脱贫时代我们应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攻坚克难奠定重要思想基础。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始终忠于职守、承担起自身责任,把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扮演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组织者、资源整合者以及政策思想的践行者。
其次,要建设好农村党支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组织,明确“六个坚持”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认识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质,实事求是总结贫困治理经验规律,巩固提高党组织的政治定力和创新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