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州建设研究会”到“江南问题研究会”

作者: 高明

[摘  要]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后期,华东局社会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定,设立调查的执行机构、全方位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多样的调查方法,在对城市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以“青州建设研究会”“江南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6种、54种城市调查资料,为我党我军顺利接管济南、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保证了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城市调查资料的出版亦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这一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的一个具体实践。

[关键词]华东局社会部;青州建设研究会;江南问题研究会;调查研究;接管城市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4-0047-08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使党的工作的重心逐步地由乡村转到城市”。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能否成功接管城市,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和检阅。对城市的军事部署、伪行政机关、特务组织、工厂企业、文化教育医疗等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则是顺利接管城市的基础工作。因此,对城市进行调查研究成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华东局社会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定,在对城市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青州建设研究会”“江南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一批城市“调查资料”,为我党我军顺利接管济南、南京、上海等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华东局社会部的沿革与主要任务

(1946.10—1949.9)

1945年10月,中共华中中央局北移山东,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合并,组成中共华东中央局(简称华东局),统一领导山东和华中两大解放区的党政军工作。由于国民党特务在解放区进行各种阴谋活动,为加强锄奸工作,巩固后方、支援前线,今后更有效地对敌开展隐蔽斗争,1946年10月7日,华东局决定成立社会部与锄保委员会(各级锄保委员会由社会部长任主席):“各级社会部应是各级党委领导机关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专门处理锄奸情报工作的领导及其他有关反国特斗争之各项日常业务。目前的主要任务,应是掌握情况(调查研究国特奸细活动情况),决定政策,整理经验,研究战术,指导业务。”可见,华东局社会部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区的锄保、反特工作。健全省公安局的组织与领导,配备各级公安干部,管训特务、俘虏等,公安保卫工作如“秘密侦察、破获案件,俘查获蒋匪潜逃人员,治安行政,建警与改造旧警,交通要道的管理,党团登记,肃清武装匪特,以及对待封建迷信团体的斗争等”,一直是华东局社会部的重要工作。华东局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社会部首任部长,梁国斌任副部长,社会部下设办公室、高级研究组、点线工作组、工作实验组和华东建设大学第二分校。

1946年12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华中分局及大部主力北移山东,华中分局并入华东局,但华中分局名义仍然保留(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成立,华中分局正式撤销),只留陈丕显、管文蔚2名委员以华中分局名义主持工作。1947年3月1日,华东局发出通知,华东、华中的保卫部门由华东局社会部统一领导,华中分局社会部、联络部均与华东局社会部合并,仍称中共华东中央局社会部。原华中分局社会部副部长李士英、联络部部长扬帆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

1947年7月,华东局机关迁往渤海区,社会部移至渤海地区惠民县。10月,华东局制定了“精简编制”“降低供给标准”“清理资财”的三大方案,社会部的组织机构、人员也进行了精简。1948年4月,潍县解放,华东局社会部驻地移至青州安家庄。7月,社会部的组织机构逐渐恢复,对城市的情报搜集、调查职能逐步加强:“须分别两种城市、两种不同的工作性质。一种是我们目前要解放的或是准备要解放的而日期不远的城市(如济南、徐州、临沂);另一种是暂时不能打的、解放日期较远的、敌人也不轻易放弃的城市(如平、津、青)。前一种城市的情报任务:在解放前作战役情况的搜集(军事情况);在战争过程中起配合作用(如起义、带路、投降、缴枪等);在解放后帮助作清理工作,肃清反革命残余工作,调查了解敌伪人员、官僚资本等。后一种城市的情报任务:第一,行动工作,即配合战争工作,如爆破、搜集军事情况等。第二,情报调查工作。首先是社会情况调查(各阶层思想变化、经济情况、社会调查等),其次是敌人内部调查(派系、人事调动、矛盾等)。”

1948年9月26日,党中央发出指示,“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管理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国内少数民族工作,政权统战工作,华侨工作及东方兄弟党的联络工作”。各大区城工部撤销后,其对城市情报的搜集工作的职能转入社会部。1948年11月,华东局常委会设军务、党务、政务等3个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由康生、张鼎丞、李林、魏文伯、任质彬组成,康生为书记,张鼎丞为副书记,具体负责社会部的工作。

1949年1月,为统一对内对外的隐蔽斗争,按照中央要求,华东局将华东军区统战部与华东局社会部合并,舒同仍为社会部部长,梁国斌、扬帆、李士英任副部长,原军区统战部部长胡立教调任副部长。调整之后,社会部设第一、第二两室及一个秘书处。第一室负责对外情报调研工作,下设外勤、内勤、调研3个科,由扬帆兼主任;第二室负责对内公安保卫工作,下设侦察、治安、审讯、保卫等4个科,由李士英兼主任。山东省公安总局原有机构并入社会部二室,对外仍得暂用省公安局名义。至此,通过机构的设置,华东局社会部的两大职能:情报调研、公安保卫工作完全确定下来。

1949年2月,华东局机关南下,梁国斌率少数干部及所直辖政训班的一部分随华东局南下。华东警官学校仍暂留济南学习。山东分局社会部以省公安局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机构,对外称为省公安局,对内称为社会部,统一领导山东全省的情报、公安、保卫工作。李士英任山东分局社会部部长,兼省公安局局长,郑文卿为副部长。7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公安部,由罗瑞卿任部长。为统一领导全国各地的情报工作,中共中央仍保留情报部,由李克农任部长,社会部机构撤销。8月2日,原社会部第二室划归公安部领导。此后,各大区社会部机构也逐步开始撤销,过渡期间,潘汉年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李士英为副部长。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罗瑞卿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发布后,中央军委公安部即行撤销,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根据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华东局社会部改称华东局公安部,潘汉年兼任部长。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成立华东军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成立。3月,政务院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李士英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华东局保卫处处长王范任副部长。

以下,将以华东局社会部对城市调研工作的成果——城市“调查资料”的出版为中心,讨论华东局社会部是如何推进对城市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青州建设研究会”

对城市的调查研究工作

1948年在山东战场,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重点进攻的计划已经破灭;4月潍县解放后,解放济南已箭在弦上。济南是国民党经营多年的省会大城市,军事地位重要,华东局对于接管济南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决定将济南命名为“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22日起改称济南市人民政府),直属华东局领导。7月下旬,华东局在青州成立了济南市委、市政府、警备司令部联合筹备处,下设交际处(吸收学生与技术人才等)、地方法院、秘书处、调研室等机构。为了保密,对外称“青州建设研究会”,对济南国民党的党、政、特系统概况、工商文教卫生和上述各方面的人物的状况,采用派出去请出来的办法做了大量的调查。

在借鉴接管石家庄和潍坊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展对济南市各方面的情况调查,是制定接管政策的重要依据。华东局社会部主要负责调查搜集济南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

第一步是建立调查的执行机构——调研会,制定“调查提纲”。早在1948年春节过后,华东局社会部侦察科长王征明向济南情报站的牛瑞符口头传达了社会部下达的新任务:“对济南敌人的防御工事,立即做好侦查,为我军解放济南提出准确材料。本年6月30日前准时上报。”除以军事为主的侦查任务,同时加强社会调查工作:“对市内工厂、学校、行政系统、官僚资本、特务活动、伪公人员……等,开始积累材料,制订档案,以便解放济南后迅速及时处理,以免临时陷于盲目。”5月17日,济南市委正式发布了《调查研究提纲》(包括《军事调查提纲》和《政情调查提纲》)。华东局将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共济南市委、渤海区党委济南工委、冀鲁豫边区党委济南工委等3个系统的党组织归由济南市委统一协调指导,并根据“青州建设研究会”的部署要求,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调研会,把各部门有关干部及关系,统一于新任务中去。3个地下党系统组织了1100余名地下党员及工作关系,采取各种形式,对济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第二步是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多样的调查方法。首先是组织测绘训练班,培训测绘干部。其次是召开各种座谈调研会,前后动员机关的干部、干事,以及伙夫、马夫等50余人参加,对济城的水道调查,城墙、马道、房屋、道路调查,市郊的村落、道路,桥梁等的调查,并将这些“济南通”所了解的共同意见整理出来,形成了较完全、较正确的材料,然后再由可靠关系的侦查,两下对照起来,即成为可靠的正确材料。再次,做好国民党军队招待所的工作。大批的逃亡国民党军人带来了很多的宝贵材料,山头上的工事是他们亲手修筑的;敌军内部的生活是他们亲身尝到的,他们所谈出的事情,一般是可靠的。根据这一客观情况,派张敏、李聪、王明儒等具体帮助招待所的同志工作,了解每一个山头、每一个工事的材料,往往经过几十个逃亡军人的口述,一点一点凑起来,材料多了,加以综合研究,即成了一个全面的材料。为了使材料更正确,安排国民党官兵用泥土制造模型,如一碉堡、一集团工事,就地修成工事的式样;如一防御壕、一夹皮墙,其长宽厚深度,均仔细询问,然后将收集所得绘成图表,附上说明。还有访问个别客人、加强各部门联系的方法等等。

在侦查敌人三道防线的过程中,则是采取了内线、外线相结合的办法,除了最重要的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送出的情报外,还有派情报人员进去做详细的侦查;派人到抽调的石工家中去做调查访问。此外,还派情报人员扮成算命先生去侦查,或者把任务交给群众去调查,让他们走亲访友。在这期间,济南的工人群众积极协助参加,走亲访友。例如,为了侦查敌人防御工事,济南黄台车站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乔装打扮,走遍东郊茂岭山至黄台一带,精心绘制了10余张地图。为了帮助党组织了解济南机器厂机器设备情况,工厂的工人绘制了厂内重要设备布置图,为确保图纸的准确度,工人们亲自用步丈量后再精心绘制。

从5月中旬开始至7月底,初步完成了对敌人的军事调查部分,至攻打济南前数日,才完成政治的、社会的、特务等材料调查工作。在3个多月的调查中,除了军事方面的调查资料,政治方面的调查材料主要有:第一期整理了社团调查,学校报馆等调查,金融工商业调查,蒋匪机关及人员调查,官僚资本调查,济南市区概况调查,共6种,各印发了50份;第二期济市蒋匪各机关及学校、通讯社等分区调查及实行军管之材料等调查,各印发了30余份。另外,有特务材料调查,济南概况,学校调查,工厂调查,铁路局调查,济南人物调查等均作了有系统的专门典型调查。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8月至9月间,华东局社会部联合华东军区统战部、联络部,以“青州建设研究会”的名义将这些情报资料汇集编印出版,具体有:《济南概况》(1949年8月9日)《济南概况补充调查》(1948年9月5日)《济南特务与警察调查》(1948年9月10日)《济南人物调查》(1948年9月)、《新海连概况》等。此外,还通过油印或复写的方式发出一批严防敌特活动的通报到部队和行政机关。以“青州建设研究会”名义出版的这些“调查资料”为部署济南战役、制定接管政策和接管人员了解熟悉济南,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入城干部接管济南的指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