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牛广华 宁莉娜[摘要]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主要经历了奠基、探索、发展与创新的历史演进。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演进功能体现在对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实践规律的科学把握上。回顾百年历程,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深化了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表征了政治纪律教育的担当使命,创新了政治纪律教育的方式方法,凸显了政治纪律教育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历史演进;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22)02-0051-07
重视政治纪律建设和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政治纪律作为一种刚性约束,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纪律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政治纪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内在规定性要求。通常来说,政治纪律教育是由各级党组织和从事纪律教育的机构、人员,“结合丰富的教育资料、多样的教育形式及灵活的教育方法,在全党范围做好以学习政治纪律相关章程、法规及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纪律的探索始于建党之初,而开展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始终契合在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演进历程中。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奠基、探索、发展与创新。我们党通过加强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实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找到了新时代强化党员教育的有效进路。
(一)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奠基。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奠基阶段。该阶段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突出强调政治纪律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制度建设,巩固党中央权威。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标志着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正式开启。马克思指出:“制定一个原则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起可以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牌。”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作为我们党成立后的首个党章,概括了党的基本纪律原则,初步提出了党的政治纪律内容,为后续开展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五大提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对政治纪律进行阐释,为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创造了前提性条件。1927年,党颁布了《政治纪律决议案》,这是党的历史上首个关于政治纪律的党内文件,强调只有严密的政治纪律,才能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力量。随着红色武装割据的出现,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也相应地得以发展完善。井冈山时期,党对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纪律,从小事细节上对党的军队建设提出了政治纪律教育的要求。古田会议上,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党内教育问题》《党的组织问题》等决议,提高了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能动性,注重从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视角给党的军队“立规矩”,堪称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奠基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党的纪律教育”概念,重申了“四个服从”基本原则。
“四个服从”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我们党开展党员政治纪律教育的基本原则。随后,刘少奇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发表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系列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素材。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也是一次严肃的、系统的党的政治纪律宣传教育运动,通过整风运动理顺了党内各种关系,克服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正之风,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成功典范。1945年党的六届七次全会上,党中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强调:“全党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以达到进一步地养成正确的党风,彻底地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倾向之目的。”由此,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本质上也是强化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使其“养成正确的党风”和克服“四项主义”不良倾向。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明确党员要有宗旨意识,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立规矩”。随着解放战争逐步走向胜利,党中央在“进京赶考”前,对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开展了“两个务必”的政治纪律教育,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
(二)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探索阶段,该阶段彰显了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团结统一的重要性。1949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检查中央直属部门和各级党的组织及党员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明确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运作机制,使党的政治纪律教育逐步走上正规。随后,党中央开展了以“三反”“五反”运动为载体的政治纪律教育,有力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由此,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也是党员政治纪律教育的“必修课”。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提出:“反对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群众路线,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显然,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走好群众路线,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就必须放在第一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发出《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通知,对于在经济困难环境下,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员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又取消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导致党内监督“名存实亡”,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
(三)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发展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健全党规党法、重视崇高理想为重点,探索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与主题教育、制度建设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重新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79年中央纪委举行第一次全会,研究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举措。”随后,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党员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由此,我们党通过学习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持发扬党内民主,以此来加强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重视崇高理想信念在政治纪律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他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他强调,对于违规违纪的党员“一定要进行认真教育,教育无效的要实行组织措施以至纪律处分”。同时,他向广大党员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通过政治纪律教育,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一些党员的政治信仰动摇。党中央探索采取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政治纪律教育的有效性。江泽民在1995年北京视察时指出:“在对干部进行教育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随后,党中央通过开展“三讲”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自觉接受政治纪律教育。胡锦涛指出:“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是对经常性教育同集中教育相结合这一成功经验的运用。”2004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学习贯彻党章为重点,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在坚持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方面,党中央陆续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制度,促进了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及制度化。
(四)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创新。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讲纪律、守规矩”等发表重要论述,创新性地提出了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时代内涵,深化了对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九大党章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宗旨、民主集中制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章还对党员义务进行了修订,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每位党员的义务。在作风建设方面,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时刹住“不正之风”,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强调:“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信仰之基,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凸显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党中央陆续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重要的党内法规,通过党内法规在全党的落实执行来强化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开展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必须要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才能使党的政治纪律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章党规党纪等是全体党员的义务。党中央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维护政治纪律教育的严肃性,着力推进党的政治纪律教育走深、走实。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演进功能
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历史演进丰富了新时代政治纪律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党开展新时代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提供了“思想源泉”。
(一)强化了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认知。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的百年演进历程,显著提升了我们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认知水平,坚定了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一是增强了党员的党内法规意识。党从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党内法规”概念,到《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正式出台,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系统性大大增强,形成了“以‘1+4’为基本框架(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4大板块)的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历史坐标来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的发展历程,党对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认知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为增强党员的党内法规意识、培育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与法理依据。二是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是我们党开展党员政治纪律教育的基本方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通过成立党校、创办党内刊物、开办夜校和工农学校、开展整风运动等方式,坚持开展政治纪律教育,提升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颁布了《关于设立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报告》等文件,对如何开展政治纪律教育作出了相关规定,强调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牢政治纪律意识。改革开放后,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内容更加翔实,方式更加多元。如通过开展“学理论、学党章”“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形式,为培育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提供理论支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注重党员的政治理论武装,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牵引,通过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等方式,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三是形成了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由理论认知、理论自信到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员政治纪律教育的必由之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方式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刻关照了党员自身成长的诉求,科学的理论认知对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发挥了保障性作用,实现了对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最终形成了党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