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作者: 张鹏辉

[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鉴于经济特区走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中共中央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从深层次看,经济犯罪活动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党的威信,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暴露出经济特区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以贯彻《中共中央紧急通知》为契机,深圳经济特区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严格管理非法录音录像制品、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深入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和回应责难特区的非议之声等举措,实现了经济特区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的显著好转。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共中央紧急通知》;深圳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F1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2)03-0043-06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初期,经济特区的走私贩私和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引起了中共中央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警惕。鉴于问题的严重性,中共中央于1982年1月11日面向全国下发《中共中央紧急通知》(下文简称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罪干部要加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从深层次看,经济犯罪活动的危害性并不止于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管理,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而且暴露出经济特区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深圳经济特区是如何应对改革开放初期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挑战?又是如何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来确保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何借鉴与启示?本文拟以深圳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为主体,就上述论题作一探讨。

一、经济犯罪问题暴露出深圳经济特区

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短板

试办经济特区正赶上国家处于经济调整的困难时期,但是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之下,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便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试办经济特区经验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特区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以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尤为突出。这里试举两例加以说明:一是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80年查处投机违法案件1570宗(其中5千至1万元案件6宗,万元以上案件7宗),罚没金额562429元;二是九龙海关在1979至1981年间累计查处走私案件18545宗,涉案金额达到23262671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自然会引起中共中央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警惕。鉴于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中共中央于1982年1月11日向全国下发《紧急通知》,以零容忍的语气作出指示:“对于这个严重毁坏党的威信,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全党一定要抓住不放,雷厉风行地加以解决。对那些情节严重的犯罪干部,首先是占据重要职位的犯罪干部,必须依法逮捕,加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有的特大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登报。”

从197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至1982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紧急通知》,时间不过两年有余,为何经济犯罪问题会如此严重呢?应该看到,其中既有历史层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广东地处沿海,走私问题由来已久,对外开放之后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同时也有现实层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缺乏试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加之认识不足,因而不论是在法制建设、思想教育工作方面还是在缉私队伍、缉私装备和管理措施上都较为滞后,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不过更进一步来看,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也在相当程度上暴露出深圳经济特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和短板。《紧急通知》下发后不久,中央书记处便于2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就如何贯彻执行《紧急通知》、进一步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等议题展开讨论。在座谈会的发言中,不少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对于走私贩私问题不能仅从经济上看,更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党的原则上看。例如,胡乔木主张,对于走私贩私斗争不能孤立地看,“应该看成是我们当前全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面临的一场资本主义思想腐蚀与社会主义思想反腐蚀的严重斗争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央领导认为,走私贩私的情况如此严重绝非偶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思想腐蚀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突出表现”。在这样的基调下,《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纪要》明确将经济领域内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当作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用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们进行破坏腐蚀的反映”。如此看来,能否在实现对外开放的同时坚决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渗透,将成为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关键所在。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筹划制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对于在扩大对外交流之后精神文明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非毫无警惕,对于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有所认识的。1979年6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向中央、国务院递交的《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广东经济机制的改变不仅将引起经济结构的改组,而且在思想上、工作上将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为此要特别重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决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漏税行为,警惕和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进一步强调:“随着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势必带来资本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影响,要把工作做到前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和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不过就实践效果而言,深圳经济特区并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犯罪问题,一些单位在反走私斗争中甚至还存在“阻力大,反不动;怕打击报复,不敢反”的消极情绪,致使走私贩私等经济犯罪活动屡禁不止。

总之,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特区虽然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就此而言,能否解决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不仅将关系至贯彻《紧急通知》的最终成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决定特区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

二、深圳经济特区开展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举措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峻的考验”,特区工作者自然不敢放松警惕。以贯彻《紧急通知》为契机,深圳经济特区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地位,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概括来说,相关举措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转变经济特区社会风气。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受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首当其冲,因此在特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较之内地更为紧迫。事实上,在试办经济特区初期,便有国外记者提问:“选择靠近香港的地方办特区,又实行开放政策,资本主义的影响直接,你们如何对付?”对此,中央领导和特区工作者都十分关注。1982年2月17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规定每年3月份为“全民文明礼貌月”,要求全体党员在这场活动中作全国人民的表率,使党风和干部作风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根据中央指示和中共广东省委“排污不排外”的要求,深圳经济特区积极部署和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努力转变经济特区的社会风气。比如,2月19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向中共深圳市委提交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提出要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立足基层,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等意见。5天之后,中共深圳市委批转了团市委的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督促共青团组织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贯彻,要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三月份的中心工作之一来做”。在充分的组织动员之下,深圳经济特区各单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例如,深圳市中行二轻兑换点和兑换科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制定了详细的服务公约,受到了顾客的高度肯定。沙井友谊商店的同志反映说:“中行的服务态度很不错,我们到来,有人接待请坐,热情和我们谈业务,不像其他一些单位无人理睬。”深圳市公路局为使“五讲四美”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向广大职工干部提出了五不准、五提供活动。同时规定:凡是违反五不准者,每个月不得参加评奖;凡是五提倡做得出色的职工干部,应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集中、统一的安排部署,深圳经济特区的社会风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均有了显著转变。

(二)严格管理非法录音录像制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非法录音影响制品是污染社会风气、败坏青年道德的文化渣滓,对社会主义精明文明建设构成了极大的挑战。1982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禁进口、复制、销售、播放反动黄色下流录音录像制品的规定》,就如何抵制非法录音录像制品流传的问题制定了10条规定。在此基础上,中共广东省委于3月15日发文指出,“如果哪个地方和单位,仍然无动于衷,不闻不问”,未对非法录像制品加以严格管理,“上级党委就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根据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深圳经济特区将查禁反动、不健康的录音录像制品作为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抓紧落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就此召开了专门会议,并与市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文化局等单位研究制定了非法录音录像制品的管制举措。在各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之下,深圳经济特区对非法录音录像制品的查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6月底,“全市封存了进口有声录音带六万五千盒,录像带四十一盒,收缴了黄色下流录音带八百盒,淫书淫画及其他淫秽物品二百多件”。非法录音录像制品的查处,有力抵制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传播和侵蚀,为特区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三)积极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深圳经济特区注意通过发挥榜样人物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来实现社会风气的转变。为了“迅速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共深圳市委要求,由深圳市总工会组织建设“两个文明”的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面向全市作巡回报告。总的来看,此次巡回报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报告团成员多为餐厅员工、工厂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职业;报告题目多与自身职业相关,如“做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争当一个优秀服务员”等。二是覆盖范围广,宣讲质量有保障。根据市委安排,参加听报告会的有市直党政机关、财贸线、口岸办等10余个部门,共计1300人;每场报告需有当地领导同志参加,一位党委负责同志讲话。三是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为配合纠正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市委办公厅规定报告团所到之处,要做到不住宿、不搞特殊招待,自己付菜金。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宣传与弘扬,全市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涌现出诸如9200多个学雷锋小组主动为群众做了25万多件好事,近5千名团员青年组成的“为您服务”青年服务队为群众义务理发、补鞋和修理电器等一系列先进事迹。

(四)深入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指导。深圳经济特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适逢党的十二大召开。党的十二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制定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了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因此,深圳经济特区十分重视和强调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精神,并以此为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遵循。10月8日,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安排意见》,要求各级单位有步骤地通过宣讲和辅导把党的十二大文件的精神传达贯彻下去,把党的十二大的精神落实到特区建设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去。10月12日,中共深圳市委批转了这个报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将学习、宣传党的十二大文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第一件大事抓好。根据这一指示,以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行印发了《学习、宣传十二大文件的意见》,对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内容和着重领会的问题、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等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在学习内容和着重领会的问题方面,学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被安排在了第3个学习专题;在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方面,要求遵循自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科干部和职工每逢周一、周三早上1小时为学习时间,6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必须在年底完成。诸如此类举措的落实,不仅在制度层面确保了对党的十二大文件和精神的学习效果,也使广大特区干部对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