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重要论断的三重蕴意
作者: 黄蓉生[内容提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论断,这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度阐析这一重要论断,须立足本体论的论域,系统厘清其提出历程,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什么魂、育什么人”的问题;立足价值论的论域,牢牢把握其对于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引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指向;立足实践论的论域,积极拓展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实践、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制机制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理论要义;战略指向;推进路径
[作者简介] 黄蓉生,法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2 0 2 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 2 3 J Z DW 0 5)、2 0 2 4年度西南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与阐释专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研究”(项目编号: S WV 2 4 0 3 0 0 4)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凝聚起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1] 3 6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深化和行动升级,着力推动凝聚价值共识与强化人才培养融会贯通、一体共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毛泽东在论析知和行的关系时强调,认识的真正任务要到达论理的认识,“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 2]。因此,深度阐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重要论断,有必要基于形式与内容、现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等多重关系,立足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等多重论域,探究其理论要义、战略指向与推进路径,为新征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增效。
一、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理论要义
理论要义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对事物本质要旨与内涵意义的系统性探究、整体性揭示。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理论要义,应在梳理这一重要论断提出历程的基础之上,回答清楚其核心论题,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什么魂、育什么人”的问题。
1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重要论断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 2个词、2 4个字,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2 5。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统一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4] 3 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党的二十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标明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要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就是要用系统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人民以共同价值理念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认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全面的理论宣传与丰富的实践体验,强化人们的理性认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扎根,成为广泛接受与认可的价值理念,促推强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为自觉。进言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旨在通过系统科学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培育到践行的广泛传播和深度肯认,坚定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共同理想信念,持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即铸牢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
“铸魂”是一项塑造人们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通常指锤炼品质、铸就灵魂,在整个育人实践活动中处于基础性环节、根本性方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要明确所铸之“魂”指什么,回答“铸什么魂”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标识和强大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5],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显著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价值取向广泛凝聚着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就是要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强大引领力与感召力,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调动人们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自觉性能动性。铸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魂”,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与动力支撑,“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3] 2 7 8。理想信念是人们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乏或不坚定,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就是使真实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牢牢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之基、灵魂之本,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凝聚起广泛的价值共识,使之在参与社会实践时作出正确的一致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就要求系统全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教育对象坚定“四个自信”,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强化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3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即培养时代新人
“育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顾名思义是指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要明确所育之“人”指什么,回答“育什么人”的问题。党的二十大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3 6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壮阔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人才培养务必服务中心任务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重要价值取向和使命任务,毋庸置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于人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提升,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价值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7],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面的内容体系,引导教育对象在思想觉悟、价值理念、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行为规范等方面发生质性跃迁,矢志听党话、跟党走,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扭住“立德”固本培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通过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让党放心、以深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围绕“树人”担当作为。通过系统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养出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才,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源源不断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战略指向
战略指向是从价值论层面上,对事物有效满足实际需要并产生积极影响的全局性提炼、现实性旨归。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战略指向,应从育人育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方面予以探究。
1.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在人类社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人是整个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8] 7 9 0。在此过程中,价值观往往成为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由此,古往今来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1] 2 4 2。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牢牢抓住人的现代化这个根本,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之源。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有效引导人们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契合国家层面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贴合社会层面要求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遵照个人层面标准提升自我内在素养,进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换言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引导与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使人们具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素质、意志品质等,为广泛参与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价值引领与精神支撑。总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有助于人们在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相符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升现代化建设的专业能力水平,厚植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性,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2.引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在精神层面上彰显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先进属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内蕴着人们在知识文化层面实现共创共享,也囊括了人们在情感认知层面形成共通情感,更提出了人们在德行层面追求向美向善的目标任务,最终务必以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强调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富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4] 3 6 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价值共识、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在新征程上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4] 5 0 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旨在促推教育对象充分理解、积极认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通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宣传教育,引领人民群众对标国家发展价值目标,明确根本旨向,自觉主动参与建设实践,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满足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宣传教育,引领人民群众比对社会发展价值目标,定准基本方向,持续提高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满足人们共同思想构筑、和谐社会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等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宣传教育,引领人民群众对照个体发展价值取向,找准关键抓手,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人们在自我精神世界构筑与内在关系调节、专业职业胜任度提升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