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作者: 吴潜涛 潘一坡

[内容提要] 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经历了从“广泛弘扬”到“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认识得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不断丰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践行过程与践行成果的广泛性,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大功夫、硬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理论创新;实践突破;广泛性

[作者简介] 吴潜涛,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潘一坡,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高校德育的历史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 2 2 J J D 7 1 0 0 0 8)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深化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理论酝酿与实践积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梳理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准确理解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1 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 1] 1 0的重要论断,精准地概括了新时代1 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建立在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基础之上。1 0年来,正是因为坚持在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得以传播到千家万户,取得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积极成效。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一种价值观形态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经过1 0年来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整体,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展现出强大的逻辑魅力,彰显着鲜明的理论品格。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形态基本成熟

建构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形态,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探索中的一大理论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敢于实践,构建起基本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形态的成熟,集中体现在其内部各理论要素有机联系、相互耦合,形成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从宏观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分别居于最高层次、承上启下的地位与基础层次;从中观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层面的价值诉求,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体,都有其自洽的逻辑联系;从微观视角来看,每一个具体的价值理念也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内在规定性,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形态的成熟,体现在其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 2个价值理念,在“形式”或“名称”上与其他价值观形态的某些价值理念有着相似之处,但其理论内涵则是截然不同的,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诉求、现实指向与实践要求。1 0年来,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也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全过程人民民主”命题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再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命题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富强价值理念、文明价值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形态的成熟,还体现在其理论定位与功能得到了科学揭示。从形成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产物。从地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前者是从属于后者的概念范畴;从功能来看,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作“兴国之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称为“育人之魂”,二者的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品格充分彰显

1 0年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进程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品格更加彰显。

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形态,从理论渊源来看,正在于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熔铸其中;从理论自身来看,在于其既深层次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又与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相承接,既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具体化、现实化,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批判与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人民立场,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这种“批判与超越”,体现为哲学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超越,制度基础上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价值关系、利益关系上“人民利益至上”对“资本家利益至上”的超越,价值实质上“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超越,实践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实践超越[ 2]。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价值观形态的根本特质所在,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品格。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品格。从形成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层面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是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从弘扬的视角来看,结合时代要求与实践需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以新的内涵,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更加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特质。

植根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实践,孕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沃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理念结晶。新时代1 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性变革,也从价值层面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将价值观蕴含的“价值力量”转变为实践中的“物质力量”,将价值观的“理论形态”现实化为价值观的“实践样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提供强大价值引领,从价值维度指引着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方向。

支撑与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品格。全人类共同价值命题的提出,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从性质定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最深厚的基础”[ 4];从原则要求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要求毫无疑问是高于作为各民族、国家最大公约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统一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品格。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 0 2 3年3月1 1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检索得到文献8 2 4 8 6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篇名”检索得到文献2 7 6 4 8篇。可以说, 1 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形成了风格鲜明的研究范式,集聚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力量。

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并重,开辟了广泛多样的研究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一体两面,前者探讨的是一般性的原理、原则、规律,后者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的方式、形式、载体。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研究,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内在规定性;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解读其每一个具体价值理念的科学含义及实践要求;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特质研究,立足经典作家的著作与一手的史料,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点;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规律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发展的前沿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探讨与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价值难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成就研究,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整体性视域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历史规律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规律性问题; (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法、策略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1 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蓬勃发展,形成了学术共同体内部所普遍遵循的研究范式,主要体现为一元指导与跨学科融合相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统一。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广泛吸纳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始终充满活力。其二,既坚持做好基础性、前沿性的理论阐释,同时又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实证支持。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研究,服务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价值理念、价值立场的思想体系,其关注的不仅是价值论层面的哲学追问,更是解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价值内核问题。1 0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从基本理念层面拓宽了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概念、话语、范畴、命题的认识,从理论实质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定的认识,从原则遵循层面推进了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实践要求与现实指向的认识,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价值引领。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持续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固定不变的“结晶体”,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永恒课题。1 0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实践发展及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得以不断推进,凝练更为简约、更加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从学理层面来看,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本质属性、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建设路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提供根本指导。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深化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认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