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临床中药学 践行医药融通

作者: 王国勇 张霞

弘扬临床中药学  践行医药融通0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者,他以弘扬传统中医药科学知识为己任,致力于将中药学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林志健教授,一个在临床中药学领域默默耕耘、不断创新的探索者。

为生为师成长 耕耘临床中药

他从小就对生命科学感兴趣。因此,他在大学选择了中药学专业。进入中医药大学后对中医药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中医药学基础。

在硕士和博士期间他进入临床中药学科继续深造,跟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张冰教授,开展医药融通的临床中药学研究。林志健教授专注于临床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关注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转化,特别是在中医药防治尿酸代谢紊乱疾病,以及中药安全与药物警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临床中药学理论,也进一步转化为临床中药学服务实践,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视传承创新 协同科教研用

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林志健教授始终坚持传承创新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他指出:“中医药是一座宝库,但要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必须传承中医药的精髓,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临床中药学领域的创新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林志健教授强调“夯实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创建了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中心,开展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把临床中药学服务实践引入教学,衔接医院药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在科研实践中,专注于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病证结合”的中药防治尿酸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中药安全警戒研究,创建了数字化定量的鹌鹑模型“类四诊”的技术体系,开展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中草药心脏风险与特殊人群中药安全应用研究等,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主编出版了《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务研究》专著,副主编出版《中药药物警戒》、《中国菊苣研究》专著等,参与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林志健教授在教学科研之外,还注重中医药的科学传承与推广。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科学普及专家,以及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国际服务示范基地特聘专家,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西太区草药协调论坛(FHH)及中国APEC合作基金“传统药物科技创新的监管科学与国际共享”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发表演讲,传播中医药的科学知识与研究新进展。他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践行医药融通 肩负伟大使命

林志健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科的骨干教师,他始终坚持践行医药融通,主讲《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中药治疗学》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开展临床价值导向的科学研究,并反哺临床。他所在的团队在临床中药学服务策略与实践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北京中医药学会指导下,团队联合25家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起草的《基于“医药溶融”的临床用药告知指引》和《基于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的药学服务指引》正式发布,搭建了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加快了临床中药学高质量发展,落实临床中药学科“医药融通”理念的成果转化,深化了中药合理用药人才培养与临床中药学服务。

基于在临床中药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林志健教授获得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百篇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华中医药杂志》百篇高影响学术论文等多项荣誉和奖励。然而,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强调:“荣誉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的责任。”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就是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独特治疗。

展望未来

林志健教授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临床中药学服务、科学研究实践,弘扬中医药的优秀理论与知识体系,践行医药融通的理念。他相信,在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