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作者: 韩保江 韩保江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0
(陈龙狮摄)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 5.4% ,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上年四季度上扬回升态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这个“开门红”,不仅有力证明了美国极限围堵施压的徒劳,“打脸”了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而且有力展现了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巨大韧性和光明前景。

从供给侧来看,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力,为实现 5.4% 的增速起到根本支撑作用。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同比增长 3.5% 。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3.7% ,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同比增长 5.9% 。其中,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增长 6.8% ,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9% ,高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个百分点,从而继续展现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和实力。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同比增长 5.3%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增速分别高达10.3% 、 10.2% 。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9.1% ,更是出色发挥了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

从需求侧来看,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为实现 5.4% 的增速起到了基础和关键作用。一方面,消费和投资“两驾马车”在“全方位扩大内需”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不断面和美国关税讹诈,各地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全力拼经济,积极抢开局,抓紧提早推动重点任务,带动了生产需求回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中分别有25、26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发力,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功”更加坚实。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 4.6% ,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 4.2% ,较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9.1% ,高于整体投资4.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5.8% ,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出口作为“第三驾马车”的韧性更抢眼。在美国对我高筑“关税壁垒”极限施压的情况下,一季度我国对外出口额仍高达6.1万亿元,同比增长 6.9% ,对多数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保持增长,从而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1
座谈会现场
(张雁之摄)

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不仅显示了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而且显示了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稳经济促增长的持续效应。同时,更与党中央超前谋划和有效宏观调控、各地“抢开局”、企业“抢出口”等因素有关。一是加快实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前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开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稳定了楼市股市,提振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心。一季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和专项债发行进度都明显快于上年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万亿元。二是各地抢抓开局成效显著。面对复杂局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改善。三是企业“抢出口"效应明显。为降低美对我加征关税的影响,许多企业存在“抢出口现象,客观上带动了排产提前、生产提速。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6.7% ,比上年全年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四是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我国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并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

当然,在看到一季度亮眼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未来经济运行中可能遇到的突出问题。从外部看,美国对我打压短期内不会停手,因此,拉动我经济增长的出口这驾马车很可能“减力”。从内部看,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仍然偏弱,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部分大省投资偏弱使得扩大内需难度会加大。尤其是涉美外贸企业难以应对美加征高额关税的冲击,经营困难会加大。因此,我们更要怀着必胜信心,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积极有效应对各方面挑战,化危为机,加快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并适时出台,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努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100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