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全军大比武

作者: 许忠敬

毛泽东与全军大比武0

毛泽东主席统帅我们军队半个世纪,战无不胜;主政新中国近三十载,国泰民安。他始终关注着新中国的安危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在1964年,他倡导在全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比武。为我军的军事训练树立了一座丰碑,成为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的光辉篇章。

当年,笔者作为总参谋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这次大比武的全过程,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斗转星移,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比武,距今虽然已过去60个春秋,但是,大练兵的盛况仍历历在目,大比武的效应至今犹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国内外客观形势要求 军队必须加强训练

现今70岁上下的人,都会记得我国1964年前后的情景。那时,新中国诞生刚15年,还处在少年时期。在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反华势力造成的巨大困难之后,于1963年形势全面好转,各行各业展现出新的景象。我东南沿海地区军民,采取联合行动战法,全歼了美帝蒋帮派来的九股武装匪特,戳破了其在我沿海区域建立“游击走廊”的迷思;我国军民以积极的整军备战行动,慑止了美蒋军事窜犯大陆的图谋;在西藏边境地区,对当时印度的扩张主义者,我军实施了自卫反击作战,歼灭了侵犯我边境的印军八千余人,迫使其停止了武装挑衅,接受谈判;多次击落了窜扰我上空的美蒋军机,尤其是接连击落美帝U-2超高空侦察机,迫使其再不敢轻易来犯。胜利地捍卫了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

这些侵犯和骚扰虽然被我挫败了,但敌对势力并未死心,仍在伺机而动,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我国军民在这些作战行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国家已在和平环境度过十多年,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指战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批地离开了军队。军内营职以下干部中,打过仗的骨干,已成凤毛麟角,非常稀缺;而士兵则全部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对战争很陌生;由于训练不足,导致有的战斗打得不够利索,增大了无谓的损耗和伤亡;党政干部中经过战争、听过枪炮声的人也越来越少,战争观念日趋淡漠。随着这种情势的延续,如何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何保持和提高军民适应战争的能力,如何增强国防,成为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关注的一大问题。毛泽东相继倡导学习优秀战士雷锋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给全国军民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保持战斗能力,树立了两个标杆。以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为契机,全军开展了—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

郭兴福教学法在大练兵的形势下应运而兴

郭兴福同志,是战争年代入伍的老战士。当时,在南京军区陆军第十二军某部任连长。郭兴福所在的部队,是一支有着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劲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转战于太行山区和大别山区,抗美援朝战争中,扬威上甘岭。平时建设和工作中,曾涌现过许多先进典型。在李德生军长的关怀和培育下,郭兴福在领导军事训练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抓思想教育,抓作风培养,并把练技术、练战术和练体能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综合演练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他那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诱导的亲兵风范,激发了战士们的练兵热忱 。把枯燥无味、既苦又累的操练,变成了生动活泼、比学赶帮超的活动,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南京军区在征得总参军训部的认可后,决定在军区范围内推广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当时,兼任总参军训部部长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听取了南京军区领导同志关于郭兴福教学法的汇报,观看了郭兴福所率小分队的演练,对这一教学方法给予了肯定。1963年12月下旬,在南京召开的全军训练工作会议上,把推介郭兴福教学法作为会议的一项内容。

身兼军委训练和研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元帅,亲临会议指导。他同与会人员,一起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汇报演示,共同切磋郭兴福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并于12月27日,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书面报告了会议情况,建议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毛主席提出:各单位的第一把手要抓训练

叶帅的报告和建议,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在叶帅报告中“把兵练得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字句下边,毛主席用红铅笔重重地画了一道杠。并当即指出:“叶帅的这一发现,找到了一个好方法。郭兴福教学法是对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他还针对刚开过的军训工作会议,风趣地说:“到会的都是些后排议员(指各单位主管训练工作的同志),只靠他们难以推广;要想真正推广,必须让前排议员(指各大单位的主官)到会,第一把手要抓训练”。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向全军转发了叶帅的报告,号召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要求各单位的第一把手,要像战时抓打仗那样亲自抓训练。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同南京军区首长一道,又紧急重新筹备。并于1964年1月25日至30日,再次召开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

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军委直属院校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以及各野战军的军长等,都亲自到会。罗瑞卿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第一把手要抓训练的指示,并强调说:“现在,毛主席亲自抓训练,并指示各单位第一把手要抓训练。毛主席给我们带了头。从现在起,第一把手要抓训练,我们要抓你们这些第一把手,从抓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做起”。会议期间,郭兴福等训练先行分队的指战员,作了汇报演示;出席会议的同志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拥护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展开大练兵。罗瑞卿在作会议总结时提出,在今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15周年时,举行全军大比武,检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大练兵的成效。

接着,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了以叶剑英元帅、罗瑞卿大将为组长、各总部及各军兵种一名首长参加的全军大比武领导小组,张宗逊上将担任副组长。由总参军训部兼任全军大比武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大比武的具体事务。

虽然概括地统称 “大比武”,实际上,更多的是比技能。是要求各军兵种和各保障部门各行各业的人员,通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或器具,精准地完成自己担负的任务。通过比试竞赛,促进各类人员勤学苦练和技艺的精益求精。为此,总参军训部会同各相关部门,制定了各个项目的比试内容和评定成绩的办法,确保大练兵、大比武有效有序进行。

周恩来总理和各位老帅亲临练兵场

在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大比武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和各位老帅都亲临演兵场。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很关注军事训练,仅上半年,他就三次到部队视察,检查训练、观看比武,并勉励指战员说:“都这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元帅,经常到各地检查指导军事训练。他在天津看了训练先行单位的汇报演示后说:“各部队的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抓训练,要把全团、全师、全军都练成尖子个人、尖子分队那样,人人过得硬,这样就能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当发现个别单位有弄虚作假、拼凑“尖子”参加比武的苗头时,他及时地指出:“全国都在学习解放军,可是解放军自己有的还弄虚作假!让人家怎么学? 三总部要带头反这个东西……训练是为了打仗,比武不能搞形式主义”。

叶剑英元帅,更是为训练和比武日夜操劳。他仿效当时中央制订《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等指导性文件的办法,在亲自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基础训练二十条》。把我军传统练兵经验和郭兴福教学法的精髓条例化,以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联名颁发全军施行,作为基础训练的基本依据。

朱德元帅、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徐向前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也都十分关注和支持军事训练,多次听取军事训练和大比武情况的汇报,亲自到各地驻军视察指导。出成了全军大练兵、大比武的热潮。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大比武

毛主席一直关注着军事训练和大比武活动。1964年6月上旬,他看到一份刊登有贺龙元帅在中央会议上谈“各军区、各军兵种的训练比武活动,正如雨后春笋般展开”的简报,毛主席随即在这份简报上批道:“此等好事,可否也让我看看”?主动提出要看训练比武。经贺龙元帅、叶剑英元帅、罗瑞卿大将和张宗逊上将紧急磋商决定,就近抽调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所属各兵种相应的建制分队和民兵代表,聚集在北京,向毛主席演示汇报,并由张宗逊上将具体组织协调。罗瑞卿把汇报演示的具体安排,向毛主席做了报告,毛主席欣然同意,并指示,让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委书记一同去看。

6月15、16两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和各位老帅、各位副总理,以及正在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大区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委的负责人等,一同来到长城脚下的演兵场,检阅部队和民兵军事训练成绩的汇报演示,也即观看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训练尖子的比武。

连续两天,从早晨到夜晚,每天的汇报演示都在10个小时以上。年逾古稀的毛主席,不顾烈日当头和盛夏炎热,始终兴致勃勃,频频带头为指战员的精湛武艺,鼓掌喝彩,不断向指战员们挥手致意。时而离开座位手举望远镜观看,时而与身旁的领导人交谈。毛主席很赞赏比武一律使用国产武器装备,多次询问这些国产武器装备的性能,并走进侦察兵比赛擒拿格斗的场地,对着吊在支架上供练拳击的沙袋,挥臂打了几拳。

在十三陵水库旁边,毛主席看罢指战员架设浮桥、武装泅渡和水中格斗后,即兴下到水里畅游近一个钟头。并对陪同游泳的罗瑞卿说:“指战员都要学会游泳,现在正是学习游泳的好季节,赶快布置下去。”

在两天的检阅观看过程中,毛主席边看边问边作指示。反复强调: “军队无非是要学会两个东西,—个是会打,一个是会走”;“战士的身体要搞好,体魄要健壮”;“要注意多搞近战夜战训练,要从困难处着想,把战时的困难都想到了,针对着这些困难去练,战时就主动了”;“要把汇报演示的这些东西加以推广,要注意抓紧普及”。

在检阅观看比武的间隙,毛主席还特意把政治局委员、各大区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的书记以及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人,召集到一起说:“请你们来看军队比武,就是要提醒你们,不仅要管文,也要管武;既要议政,还要议军;不要忘了可能有战争,要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毛泽东的这些话,给忽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倾向,敲了警钟。

周恩来总理对这次汇报演示非常重视,也十分满意,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他还当即决定,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各大单位的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指战员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精湛技艺。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在5月17日至23日之间,又安排了两万多干部参观。还为外国驻华使节、国际友人和友好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安排了专场演示。

当时的新闻传媒,铺天盖地的报道了这些盛况。全国性的报纸都在头版以通栏标题,把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军事大比武,称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我国军事训练史上的光辉篇章。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新闻电影制片厂,都摄制了大型专题片,在全国广为播放。这些宣传报道,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把军事训练和比武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使全国呈现出一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壮观景象。

【作者简介】

许忠敬,1932年5月生于山西省长治市。1947年10月参军,1949年3月入党。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次荣立三等功。经华北军政大学、第一坦克学校和国防大学培训。历任军委军校部参谋,训练总监部参谋,总参谋部参谋,军委办公厅秘书,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队指挥研究室主任、战役战术研究部部长、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兼军事百科全书总编室主任。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战役战术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次获奖。连续十年担任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离职休养。现为北京卫戍区海淀第12离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老干部党员支部书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