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回民支队风夜偷袭交河县城
作者: 杨若梅
本文记述了,八路军回民支队的汉族参谋长我的父亲杨杰一,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带领部队对日作战的历史故事,事情发生在他担任回民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代大队长期间。
1942年春季,回民支队为粉碎日冦的“大扫荡”,牵着敌人向南,向西转了几个圈儿,回过头来利用夜暗风大,从追击的两路敌人之间夹缝中钻了出来,又回到津浦铁路西边的交河地区。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要坚持抗战,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伏击战、围点打援、偷袭战、破袭战和麻雀战等战术,以扰乱、疲惫和消耗敌人。
回民支队为配合冀中军民反“扫荡”,乘津浦铁路沿线敌人暂时空虚的机会,对敌人实行偷袭。父亲3大队的任务是偷袭交河县老城据点。
据侦察,交河城内有日、伪军约三到四百人,四座城门上的碉堡各有日本鬼子一个班,伪军两个班,有轻机枪、掷弹筒和小型探照灯,防御工事较坚固,弹药充足,战斗力较强;四个城角上的碉堡各有伪军两个班把守,相比战斗力较弱,但是两个城门上火力可以交叉支援,因而增强了伪军守明堡的防御能力。日寇认为他们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只要固守在碉堡内就万无一失。
然而敌人打错了算盘。三大队见缝插针,采取张大网逮小鱼的偷袭战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解决小部分战斗力较弱的敌人,偷袭目标是城西北角的伪军碉堡。
黄昏时,3大队集合在村西头一家场院内,父亲下达作战任务:9中队担任主攻,进碉堡活捉敌人;10中队担任助攻,牵制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上的敌人;11中队为预备队。父亲严令大家严守作战纪律,伺机而行,争取不发一弹偷袭成功,将碉堡内两个班的伪军全部俘获,如被敌人发现,迅速撤出战斗,要节省弹药,迫击炮最多只能打两发。
这天夜里大风呼啸,没有月光,对我军行军作战非常有利。部队经过四小时的急行军,绕过外围据点,到达交河城东北约1公里的小王庄,大队的小后方包扎所设在这里,驮炮的马和乘马在村里隐蔽。部队继续行进,在城北关选好炮兵阵地,待命射击。
从我方阵地可以看到鬼子汉奸据守的碉堡射击孔中散出的微弱灯光。大约在晚上12点钟,交河全城被3大队包围,担任主攻任务的9中队开始行动,他们顺着护城河由东向西运动,探照灯的光柱扫过时,同志们迅速趴在地上,光柱过后继续前进。
快到城西北角附近时部队停下来隐蔽,一班派两名同志越过干涸的护城河,摸到碉堡底下进行侦察,没有发现异常。中队长命令1排蹬城,2、3排在城下接应,在大风和夜暗的掩护下,1排在城西北角和城北门之间的城墙上悄悄地架起云梯,1班首先爬上城墙,接着2、3班跟着上,2班顺城墙向东警戒城北门的鬼子,1班长带一个战斗小组向西搜索,侦察敌人哨兵的位置,奇怪的是未找到岗哨,会不会是因为今夜天黑风大,敌人设了暗哨?1班长要求班里同志提高警惕隐蔽好,暂时不急行动,以防中了敌人潜伏哨的埋伏。
他们隐蔽了一会儿,仍未见站岗的踪影,班长派两名同志摸到碉堡枪眼的底下,隐约听到碉堡里有喊叫:“你还没走?八路摸上来怎么办?”
“八路!哪还有!回民支队在陈庄都被皇军消灭了,放心赢你的钱吧!”
侦察的同志恍然大悟,哨兵原来还在碉堡里,他们估计哨兵快要出来了,赶快趴到城墙垛处隐蔽起来。
站岗的从碉堡里慢腾腾地出来,嘴里嘟囔着找了个避风处一屁股坐下,步枪靠着右肩两手一抱,两眼一闭低下了头。
侦察员回来向排长报告了情况,排长说:“敌人恐慌麻痹,正是我们行动的好时机,1班进碉堡,3班跟着堵门口,把碉堡内的伪军全部活捉,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
1班长带领全班悄悄地隐蔽在岗哨附近,等听到哨兵鼾声时,摸上去的两位同志,一人用左手捂住哨兵嘴,右手掐住他的脖子,另一人上去迅速下了他的枪。
哨兵交代,守在城西北角碉堡内的伪军是一个排长带两个班,碉堡内在枪架旁边设一个坐班的看枪,外面设一个哨兵,每小时换一次岗,这和父亲之前掌握的情报一样。还说下午伪排长到城北门鬼子碉堡开会,回来对大家说:“皇军有令,今天风大天黑,防止八路摸上来,夜里谁也不准睡觉”。
哨兵说完,1班长小声对他说,我们优待俘虏,你看城上城下都是我们八路军,你要是乱喊乱跑,就用刺刀捅了你,你在前面走,有人问就说是回来叫岗的,俘虏连说是、是、是。
1班长跟在俘虏的后面,走到碉堡门口听了听,里面吵吵的厉害。刚一推门有人问,是谁?1班长捅了一下俘虏让他答话:“是我,我是来叫岗的。”他推开了门,说时迟那时快,1班长带一个战斗小组趁机冲进碉堡厉声呵道:“把手举起来,缴枪不杀!”并飞快捺住电话机。 副班长带一个战斗小组紧跟着进了碉堡,占领伪军枪架,快速把枪机(栓)都卸下来,分别装入几个同志的挎包。
八路军的出现,犹如神兵天降,惊魂失措的伪军有的钻到桌下,有的跪地求饶,伪排长哆嗦着想去摸手枪,1班长厉声说:“老实点!”顺势下了他的枪,虽然伪排长举起了双手,嘴里还说我投降,可是他的两眼却斜向门口,妄想夺路而逃,然而他看到的是横在他眼前的几把明晃晃的刺刀。
一排长走进碉堡对俘虏们说:“我们是八路军回民支队,交河城已经被我们团团包围了。你们不要怕,我们优待俘虏,这个政策你们知道!”
一排长让他们每人背上一枝空枪。当官的背两枝(防止他跑)。让两名年纪大的背上所有的子弹袋,都靠墙站成一列,然后依次出碉堡。
就在这时,电话铃突然响了,大家不由得心头一惊,守电话的同志拿起了话机。
“你是2号(碉堡)吗?我是北门(碉堡),找你们排长讲话。”来电话的是日本翻译官。
“我是2号,我们排长出去了,请你等一等,马上派人去找”守电话的同志非常机灵地应对着,他说排长出去了,好让大家有做准备的时间,他回话完毕,马上又用手捂住送话器。碉堡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好像一包炸药被点燃了导火索……
在这个紧要关头,如果被敌人发现,日本鬼子打开探照灯,用机枪顺着城墙射击,不但不能押走俘虏,就是我们从墙上撤走,也要遭到重大伤亡。
被俘的伪排长一听电话铃响,心想有救了,他刚要去抢电话,两只手腕就被一班长和另一位同志的大手狠狠扼住,对面一位同志的刺刀尖离他心口窝只有一厘米:“敢动!就捅你个透心凉!”
一排长向守在门口的3班一挥手,全班端着刺刀冲进了碉堡。一排长小声而有力的说:“谁也不准动,谁动就捅死谁!”这话是讲给俘虏听的,也是给1班、3班同志们下的命令。他回头对伪排长说:“你上前回话,敢乱说,就捅了你”一班长把他推到了电话机旁。
我们守电话机的同志,看到一切准备好,便向对方说:“北门吗?我们排长上厕所回来了,请讲话。”他手拿着送话器送到俘虏嘴边。
“你是张排吗?我是北门王翻译官。”
“王翻译官,我、我、我是张排长。”他想用口吃和喘粗气示意对方,想找机会翻盘。一排长向他指了指刺刀尖。
“你今天怎么了,说话不顺当!”对方怀疑了。
一排长闻听,蹭的把刀架到了伪排长脖子上,狠狠盯着他,怕死的伪排长只好编瞎话道:
“王翻译官,你别见怪,刚才两个弟兄打架,我说别打了八路来了咋办?他们说我怕八路,我给他俩一人一耳光,请原谅。”
“我说呢,原来在气头上!”
“皇军有何指示?”
“皇军问有没有八路的消息?如果有就赶快报告。”
“八路军都被皇军追到西边去了,哪还有八路!”
“那好,皇军说加强岗哨,其余的可以休息。”
“谢谢皇军的关照!”
由于一排的同志沉着、机智、灵活和勇敢,一场危机顺利解决。
一排长命1班在前,2班在后把俘虏押向云梯,为防止云梯上人多出事故,让俘虏们一个一个地下,随后1班3班下,2班留在最后焚烧碉堡。
中队长、指导员和2、3排的同志们在城下接收俘虏。
9中队的同志们押着俘虏直奔大队集合点小王庄,10中队从四座城门外也撤了回来,各中队到齐后,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火速向东北方向转移。
同志们回头看时,城墙西北角的碉堡已经吐出高高的火舌,全城的枪声响成一片。
3大队一弹未发,一员未减,俘敌20余名,缴步、手、骑枪20余支,子弹数百发。
八路军回民支队是抗战期间在我党领导下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一支回族抗日武装,是冀中军区较早野战化的一支主力部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父亲杨杰一随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陕甘宁广大敌后战场,进行了大小870余次战斗,歼灭日伪顽叛和国民党军队、地主武装3.6万余人(中国党史研究)。
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支队在马本斋司令员率领下,曾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威震敌胆。1940年秋季,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人发起了空前规模的“百团大战”,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牵制敌人2000多人,有力地支援了兄弟部队作战。在冀鲁豫军区,回民支队参与了八公桥战役的整个过程,全端大汉奸孙良诚本部,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
在抗日战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温故知新,愿我们不忘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作者单位系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解放军第二六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