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作者: 周维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擘画改革蓝图,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重大部署。这是新征程上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党从所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腐败的阴影虽说是摸不着却是看得见的事物,它就像人体身上的癌细胞浸入到人体的血液中,最终会导致人体死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下,腐败也确实渗透到了我们党内少数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全军全国进一步加大了大规模反腐败斗争力度。
党风决定政风,带动社风,影响民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迈上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展现新气象。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腐败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要么简单化、“一刀切”,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要么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还任重道远;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腐败聚集性、顽固性、勾连性问题显现,政商勾连腐败危害严重;新型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权钱交易“期权化”“市场化”“隐蔽化”“影子化”,治理难度大;“寄生性”腐败问题突出,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层出不穷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对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新定位、新动员、新部署。再一次强调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坚决态度,且提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战胜腐败极具艰巨性、复杂性,为了确保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的战果,赢得反腐斗争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针对反腐败斗争搞体系作战,在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力。为此中央提出: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并提出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反腐败依然是本届两会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重点强调:“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腐败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坚持从源头整治,特别要严防腐败现象动摇中国的政治根本和资本向政权领域渗透。中央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尤其提出了要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定不移“打虎”“拍蝇”与“打老鼠”,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惩治腐败,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党中央把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对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深化重点领域反腐败工作,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
反腐败斗争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无论腐败分子再狡猾再隐蔽,都同样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同时也表明,所谓“法不责众”的旧观念,和那种认为“法不责众”老模式会妨害打“老虎”、“苍蝇”和打“老鼠”行动的错误认识,在反腐新常态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防“灯下黑”、除“害群之马”,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党内监督是党章赋予纪检部门的神圣职责。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党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把握腐败现象的演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制度优势和法治优势,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注重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党中央颁布八条禁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反腐败斗争成为新时代发展新常态。反腐败斗争新常态犹如一块“照妖镜”,不管腐败分子的手段再高明,行为再狡猾,都能“照”出腐败分子的“庐山真面目”,让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可谓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2月6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央纪委与国家监委的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了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
会议指出,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执着,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同时,会议还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提出了十个坚持: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制度,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坚持不懈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真正实现反腐的步伐永远没有休止符。“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征程上,也要将“老鼠”纳入到一起打重点对象之中。
在铁腕根治腐败行为的进程中,采取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决策挽救了我们党内的不少干部,要使党员干部尤其是高层领导干部头脑里始终将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为理念和根本宗旨,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持续深化,当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形成常态化后,更加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新局面将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以来,为进一步实现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久性地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管党治党的宽松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增强,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根本性引领与坚强性保障。
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要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永远吹冲锋号,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
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深入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和国际追逃追赃。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保障党员权利,促进党员干部廉而有为、勤勉敬业,促进全党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反腐倡廉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二是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三是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四是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五是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六是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七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党内纪检监察与巡视监督为主导,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健全全面覆盖的权力监督机制,发挥党领导的协调监督合力,是权力监督与监督权力效能转化的基本要求。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危害性仍然不能低估,特别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当前,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同时,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彻底根除:党内政治生态尚未彻底净化,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制度规范尚需完善,防范“围猎”办法不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等等。实践表明,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复杂性更加凸显,正风反腐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难了。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作者系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78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1979年3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曾荣立二、三等功,并被广州军区授予:全军标兵《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