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讲述历史,让精神直抵人心

作者: 董亚春

用心讲述历史,让精神直抵人心0

回望《天下同心》拍摄历程,这是一次极具挑战又充满感动的创作经历。这几年,除了《跨过鸭绿江》《西北岁月》,《天下同心》是我导演生涯中特别看重的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这部剧讲述了1948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力量,共同开创人民政权的壮丽篇章。长期拍摄重大革命作品,我深知,讲好这样的故事,创作者从始至终都要平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政治高度与情感深度。

对历史的敬畏与创作的初心。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首要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创作《天下同心》的过程中,我和团队进行长达数月的剧本围读,深入研究党史和相关资料,从“五一口号”的发布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清晰梳理历史脉络,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在剧中“五一口号”发布前的一幕,毛泽东和周恩来深夜在灯光昏暗的窑洞中反复讨论措辞。他们目光如炬,字字铿锵,表现出共产党对团结各界力量的坚定信心,和推翻反动势力的强大决心。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的各环节中,我们邀请到多名党史文献研究专家深度参与,进行史实、史观及创作导向的严格把关、出谋划策,力求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尤其是在拍摄政协会议筹备的细节时,专家们提供了许多当时的图文资料,从会场布置到发言次序都力求贴近史实。

用人物带动故事,让主题生动起来。

《天下同心》是一部典型的多线叙事群像剧,其中有许多熟悉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傅作义、李济深等,也有许多不为观众所熟悉的民主人士,以及普通民众。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我们的主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通过这样多线并进、多层面的呈现,实现全景式生动地表达。

在人物塑造上,我们坚持“以人带史”,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转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济深这个人物。他起初碍于与共产党的“旧怨”和对新政协代表范围的疑问,对“五一口号”持观望态度。然而,当他得知毛泽东不计历史恩怨,一切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态度,并且目睹共产党在组织民主人士北上过程中展现出的真诚时,他逐渐打消顾虑。北上后,李济深穿上了毛泽东送他的新棉鞋,感叹:“穿上新鞋就要走新路了!”他坚定的目光中,是他从犹疑到信任的思想转变,也充斥着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与责任感。

民主人士的转变体现了他们在共建新中国的根本问题上,高度认同并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而另一条国民党内部明争暗斗的故事线,将“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分崩离析”,和“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齐心呵护人民政权”进行强烈对比,更能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为什么共产党才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让历史有温度,让艺术有力度。

《天下同心》的拍摄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还原,更注重用艺术化的表达让历史有温度,情感有共鸣。剧中有两场宋庆龄和邓颖超的对谈戏,第一场邓颖超拜访宋庆龄提及北上参加新政协,宋庆龄一听“北上”二字便潸然泪下,回忆起丈夫孙中山在北平病逝时的悲痛。邓颖超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陪同宋庆龄参加福利院的活动。两人的第二次会面,国民党送来威胁的子弹,而共产党这边是邓颖超带来的毛、周二人诚挚相邀北上的信件。宋庆龄的态度在她弹奏的一段肖邦的《夜曲》中逐渐明了,在琴声的渲染之下,她感悟此次北上不再是悲痛与诀别,而是光明与希望。

在音乐设计中,我们采用大量中国传统乐器与交响乐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引用经典民歌《解放区的天》营造出民主人士平安抵达的热闹气氛,配乐团队还创作了插曲《新的篇章》和片尾曲《江山就是人民》,以及多首气势恢宏、激荡人心的原创音乐,为整部剧的艺术化表达大大增色。

用信念打磨作品,让历史长存于观众心中。

《天下同心》是我与湖南和光传媒合作的第二部剧,第一部《长沙保卫战》到今年正好播出十周年。近几年行业时艰有目共睹,湖南和光传媒是行业内极少数在艰难市场环境下,二十多年来始终秉持初心,立足红色文化沃土、坚守主旋律特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文化企业。和光团队坚持“精心打磨精品”,制作出了多部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令我非常敬佩。《天下同心》我们再度携手,依然初心不改,情怀依旧。2022年夏天,全剧组三百多演职员顶着酷暑,裹着军大衣,甚至围着火炉,用心雕琢每一个镜头,精心打磨每一场戏,为的是将我们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的敬畏之心,将从历史、从人物身上获取的信念,通过作品的主题、画面尽可能生动地传递给观众,希望让这部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抹光亮,让观众在走进历史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的激励和信仰的共鸣。

《天下同心》不仅是一部再现历史的剧,更是一部凝聚信念与力量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成为一座桥梁,将那个年代的奋斗和团结精神传递到今天,成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