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电视剧《西北岁月》

作者: 董亚春

回望电视剧《西北岁月》0

电视剧《西北岁月》在中宣部、广电总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下,出品方陕文投集团全程保障,科学统筹。2023年3月我们集合了业内优秀的创作力量组建了《西北岁月》摄制组,8月中旬我们兵分两路,分别在延安和张家口开机。随后辗转陕西、河北、青海等地,拍摄周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后期制作中,我们按照中办、中宣部、广电总局、央视和陕西广电局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对完成片进行了十次较大范围的调整和修改,从48集修剪成46集、40集,最后定稿39集。

《西北岁月》筹备初期,总编剧龙平平和夏蒙老师与我们主创团队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先后数次完整通读、精读剧本。我个人认为,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主创团队既要认真研读剧本,又要广泛阅读相关史料,搞清楚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认识和把握重大革命题材蕴含的历史主题和精神内涵,在我们心里始终要有一杆秤,就是作品的政治分寸和艺术尺度不能失去平衡。

创作者要秉持对历史、对先辈的敬畏之心,要沉浸在历史中,揣摩人物的时代语境;寻找人物的生活细节;体验人物的行为方式;扑捉人物的个性特征;彰显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人带史,史中有诗,既要见史,更要见人。

《西北岁月》是从1927年开篇,到1952年结束,囊括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四个历史阶段。全剧以宏大格局,全景视角,以习仲勋同志25年的革命历程为主线,以人物推动事件的方式,展开大西北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开篇前四集,吴磊饰演少年习仲勋同志。吴磊作为优秀的青年演员,从年龄和气质上有他的天然优势,他真实地表达了人物质朴、率真、阳刚,乐观向上、敢于担当、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传递出人物对信仰的坚定,对真理的渴求,同时又有几分年少的懵懂和青涩,使人物形象饱满而立体。

五集开始,靳东饰演习仲勋同志。故事聚焦在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守卫边区南北大门,协同彭德怀保卫党中央,土改纠偏,以及他在主政大西北期间,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发展西北经济、文化等事业中的非凡经历和丰功伟绩。我们本着不夸大,不拔高,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的原则,对人物的每一个时段,对剧本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具体到每场戏,每句台词都谨慎拿捏。靳东的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习仲勋同志的艺术形象。

在拍摄中我们努力把控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强化戏剧冲突,放大并延展戏剧空间,在冲突中让人物和剧情更有感染力和代入感,更显人格魅力。像三守照金期间,因为争抢粮食引发的“陈家坡”会议上的冲突。土基会议上彭总严肃批评王世泰,习仲勋和张宗逊智慧而巧妙地化解矛盾。在绥德师范的抢救运动中,为了保护无辜的学生习仲勋与顾林之间的激烈辩论等等。冲突是生活的本质也是故事的灵魂。事件的结局不重要,人物在冲突中一步步走向结局才重要,一个事件的结局就是下一个事件发生的诱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冲突中不断推动故事发展。

二:建构好几个重要的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是催生人物成长和变化的重要引擎。习仲勋与家人的亲情,对革命引路人刘志丹的追随,和彭老总、贺老总亲密无间的合作,和李老栓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等等多种多样的人物关系,是习仲勋同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党性与人性完美结合的真实表达。

三: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用诗化和留白创造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空间,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实现从情感的润物细无声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剧中有一场刘志丹和父亲、妻子、女儿见面的戏,一个打,一个抱,一个吻,演员们的三个动作足以揭示革命先辈无我的精神境界,足以打动人心。刘志丹和习仲勋等人在“肃反”中被关进大牢,他们坚信“天总会亮的”,一同高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的陕北民歌,一首歌唱出革命先辈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和坚信。让观众与作品共融、共情。

四:台词是人物性格最有力量的体现和表达,例如:“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一边”;“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等等,不说大话空话,语言朴实生动接地气,句句掷地有声。是习仲勋同志的语言特点,我们要把这些台词用在每一场戏的裉节上。

在现场我们每拍一场戏,都会静下心来和编剧反复围读剧本,有问题大家就展开讨论,请教党史专家,及时调整和修改,甚至整场戏推翻重来。这部剧修改剧本出的扉页是最多、最频繁的,曾经一场戏出过十七次扉页。但是大家从不抱怨,享受创作中的不确定性和火花碰撞,享受现场的灵动和即兴,可以为作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五:营造真实可信的视听效果。摄影的光影色调,场景的造型,化服道的质感,战场的烟火气氛,声音的还原度等等,特别是演员的表演,都遵循着“真实可信”的原则,做到只见人物,不见演员。

《西北岁月》是表现西北革命历史的英雄群像。先后出场的历史人物有400多位。我们邀请了众多优秀的演员加盟,像饰演刘志丹的于和伟;饰演齐心同志的倪妮;饰演彭德怀的丁勇岱;饰演毛泽东的佟瑞欣;饰演茹欲立的李雪健;饰演邓宝珊的张颂文;饰演宋哲元的倪大红等等,包括只有一两场戏的小角色,演员们也有出色的呈现,为全剧增添了华彩和亮点。

我们在延安搭建了综合性外景拍摄基地,按照历史原貌,还原了习仲勋同志在陕西富平老家的旧址,关中特委和绥德地委的驻地,党中央在延安的部分旧址,西安老城的钟楼和部分街道,以及兵营、寺庙、院落、工厂、火车站,以及各种形态的战场。

《西北岁月》有大量的战争戏,战争场面不仅要恢宏、壮观,还要有陕北沟壑纵横,塬上塬下作战的地域特点,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连续取得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陕北特有的地形地貌。春节前后是陕北最寒冷的季节,我们在延川,拍党中央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的戏,剧组要在黄河上破冰拍摄,每拍一个镜头,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回望《西北岁月》的创作经历,虽然艰苦但是令人难忘。大家始终保持心无旁骛,沉浸式的创作状态,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在当下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种拍摄手段和传播手段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传统的长篇电视剧,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题材如何才能赢得观众,守住荧屏,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生活本真,回到艺术本体,要有一个好故事。导演要做会讲故事的人,要精心打磨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心里始终要装着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要传递给社会有价值的思考,要把作品中充满正能量的精神财富,留在观众的心里,留在时间的长河里。

(本栏目文章作者董亚春系著名导演,主要作品:22集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39集电视连续剧《西北岁月》 、《跨过鸭绿江》(电影) 、40集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32集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36集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4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5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铁血奇兵》(电影)、30集电视连续剧 《周恩来在重庆》、 《八月一日》(电影)、40集电视连续剧《延安颂》、25集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冲出亚马逊》(电影)等。曾获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2020-2021年度)优秀电视剧奖、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提名、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导演奖提名、第十四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俄罗斯国际军事电影节(邦达尔丘克国际军事电影节)文汇报特别大奖、2014年第十届俄罗斯“共赢”国际电影电视节“大功勋编年史”一等奖、2014年第十六届俄罗斯国际电影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大奖、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2010年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2009年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02年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99年首届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观众奖”、2000年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1998年第二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等奖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