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精神情怀和光荣事迹,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 杨晨
李宗贤,重庆人,长期致力于爱国报国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1988年退休后,李宗贤在北京加入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同年与夫人罗远树一起,创办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重庆分会,重庆直辖后变更为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期间一直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任期间,李宗贤怀着对老区人民的赤子之情,发挥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及相关的中央首长保持密切联系。在孙同川、钱敏、张德邻、贺国强、汪洋、牟大明等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促进老区发展的有益工作,为老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出资捐建了数十所希望小学;拍摄了《为使老区变新区,饮水思源献爱心》、《少年邓小平》、《红军在重庆》等6部电视片;协调落实安岳、蓬溪、永川、涪陵等老区建设资金、物资上千万元;协调解决黔江老区老八路、复退军人医疗住房困难资金300多万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老促会20多年时间里,李宗贤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是一位卓越的老区建设者!
1933年5月30日,李宗贤出生于重庆永川一个中医家庭,经历了新旧两个不同的社会对比,更加激发他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他自幼聪明好学,青少年时代考取遂宁中专,毕业后留在遂宁中学教书,然后在珊瑚树下结缘了罗远树成为一生的伴侣。之后,他通过努力又考取了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并在重庆组织了一个“三好家庭”。后来,为了养育儿女回到重庆,先后任职重钢子弟校、重庆华侨华联服务机构、重庆市台办等单位。作为民主党派——民革的成员,一直为党派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家中,李宗贤是一位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对岳母,既是“当家人”,又是“半个儿”,对老人十分孝顺,全心全意照顾四、五十年,只要老人有什么需要,就千方百计满足。对妻子,李宗贤既是“顶梁柱”,又是“耙耳朵”,家里的大事勇于担当,对妻子言听计从,呵护有加,造就了一对模范夫妻。对子女,李宗贤既是“主心骨”,又是“抱鸡婆”,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悉心养育子女,培育子女成长,想尽办法不让子女吃苦,更不让子女受一丁点委屈。对于女婿们,视同己出,好烟好酒,盛情款待。对孙辈,李宗贤既是“遮阳伞”,又是“提款机”,可以清晨陪儿孙看升国旗,可以陪孙子到外地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可以到北京陪孙子读书,可以资助孙子出国留学,只要有利于晚辈成长,不遗余力,从不吝啬。
在社会上,李宗贤对朋友是古道心肠,耿直仗义,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赢得了广泛的人脉和优良的口碑。
2022年12月15日,李宗贤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离开他长年热衷的爱国报国事业和各项公益事业,他的离去在领导、同志、友人和亲属中引起了巨大的悲痛。大家不能置信,说他不是一直好好的,前几天还在收到他发来的信息……
有人这样评价李宗贤同志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奋发有为的一生,是潇洒要强的一生!
1987年12月20日李宗贤、罗远树夫妇应邀参加由陈云、于若木夫妇创办的中国老区技术开发研究促进会(简称中国老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于若木出任中国老促会第一任会长,徐禹强任副会长、秘书长、法人代表。在于若木会长的支持和指导下,1988年12月26日,李宗贤、罗远树夫妇利用自有资金、住房、社会资源率先在渝成立中国老促会重庆分会,李群林任会长,李宗贤任副会长、秘书长、法人代表,并受任中国老促会资源开发部部长。李德生、李和平父子创办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简称于若木基金会)聘任李宗贤为终身顾问,于若木基金会聘任罗远树为基金会瑞德健康基金委员会主席。
以上任职也充分验证了李宗贤夫妇的出众人品、业绩和口碑,也能够清楚的让今天的人们从中看到当年这对热衷爱国报国和社会公益事业伉俪肩头上的那份责任。
30多年如一日,李宗贤、罗远树夫妇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慈善事业做出诸多贡献,老区人民给予他们一致好评,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中国老促会、于若木基金会的高度评价。
2016年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发布的7号文件《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老区建设工作汇报会议纪要>的通知》中强调指出:
“会议认为,我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发挥自身优势,反映老区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加快老区宣传力度,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加快老区发展,促进老区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多年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换来了社会荣誉和广泛认可:
2014年9月28日,李宗贤、罗远树参加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报告会,被树立为公益事业典型并在会上发言,同时荣获共和国建设者荣誉证书光荣称号,央视记者对其进行专题采访并拟拍电视专题片。
2021年6月12和6月27日,在北京中国卫星通信大厦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会议上,李宗贤、罗远树做了题为“把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奉献献给党和人民”的精彩报告。中央警卫局传记作家杨大武,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评论家李世侠被李宗贤夫妇的事迹深深打动,再次决定编写专著,筹拍电视连续剧以展现这对公益伉俪的先进事迹。
从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中国老区技术开发研究促进会等单位发布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宗贤和重庆老促会为爱国报国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1989年9月,李宗贤、徐光华、秦言士、万渝飞等同志分别深入潼南、蓬溪、苍溪和通、南、巴地区革命老区县调查了解,掌握革命老区第一手材料,撰写了考察报告。
1989年12月9日,重庆老促会向四川省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蓬溪县捐赠双牌座二吨货车一辆,农药一吨。在成都锦江宾馆召开了捐赠大会,原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政府副省长丁长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发布了消息和电视新闻报道。
1989年3月18日至4月15日,李宗贤、罗树远邀请中国铁路杂技团来渝为重庆老区义演23场,观众35000 人次,其收入4万多元,用于向四川省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蓬溪县捐赠双排座2吨货车1辆、农药1吨。
1989年至2006年先后与重庆电视台、北影电视部等联合拍摄有《为使老区变新区》《饮水思源献爱心》《老区在前进》《少年邓小平》《片警卢振龙》《红军在重庆》六部电视片。协拍八集电视连续剧《赵世炎》,整活中国首部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电影《火海逃生》重庆地区播放。
1990年5月30日,在杨阁公烈士家乡潼南县召开了重庆老促会向潼南、蓬溪等十一个老区和贫困县捐赠喷施宝21万瓶大会。重庆市委常委邓中文、副市长王正德、窦瑞华等领导和县、区、乡干部三百多人参加了会议,王正德副市长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讲话。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发布了消息和电视新闻报道。
1991年元月9日至10日,在孙同川市长支持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中国老促会指导和支持下,重庆老促会又在潼南县召开全国 26 个革命老区喷施宝试验示范成果汇报会,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 26 个老区市、县代表 150 多人参加了会议。根据孙同川市长批示,重庆市副市长窦瑞华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中国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禹强专程来渝祝贺并讲话,广西喷施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祥林也到会祝贺并讲话。大会收到中纪委副书记兼秘书长赵毅敏、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康一民、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卫建林、香港宁源国际公司总裁叶绪文等领导和关心支持老区的有识之士发来的 19 份文电。新华社重庆分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社会报和重庆农村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十三家新闻单位参加了会议,并发布了消息,特别是新华通讯社发了通稿,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录放了新闻报道。
1991年元月22日,在重庆市委办公厅一会议室召开了关于26个革命老区成果汇报会《一片一书》研讨会,市委副书记陈宽金、市顾委常委张海亭、老同志段大明和全国政协常委陈荒煤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话,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录放了新闻报道。
1991年3月,重庆老促会和潼南县委县府、重庆市政府办公厅、重庆电视台联合拍制了《为使老区变新区》电视专题片,3月28日在重庆电视台审片,市委副书记陈宽金、市顾委常委张海亭、市人大副主任潘樁、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新章等领导参加了审片会。重庆电视台于1991年4月4日晚黄金时刻播放该片,重庆市委办公厅指派专人赴京将相关资料呈送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中央电视台于4月6日转播。
1991年5月7日,在重庆市农委招待所召开重庆老促会向江津、潼南、綦江、广安、乐至、安岳、开江、蓬溪等十六个老区和贫困县捐赠25万瓶喷施宝会议,市委常委邓中文、陈元虎,市顾委常委孟广涵,市人大、市政府、市农委和16个老区县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邓中文、孟广涵、李维舟、李宗贤等分别代表市委、市顾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农委和重庆老促会在捐赠会上讲了话。四川日报、扶贫开发报发布了消息,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播放了新闻报道。
1992年至1993年,向安岳、蓬溪、广安、永川、涪陵等受灾地区捐赠喷施宝18万瓶、尿素50吨、救灾物资 3 车、人民币10万元和重庆、安岳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老区在前进》。录制了电视专题片《安岳在前进》,四川电视台、内江电视台、安岳电视台、江北区电视台播放了该片,并送中央、省、市有关领导。
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李宗贤同志和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杂志社严志强教授编写出版了三十多万字的一本农业高科技新书《中华肥王喷施宝》,其中《农业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对策研究》一文,《人民日报》作了转载,并选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资料汇编。中国老促会资源开发部成立三年多来,为老区人民做出的贡献获得老区人民的厚爱认可,老区人民赠送给中国老促会及其资源开发部锦旗36面,感谢信 120 多封。人民日报3月18日第四版刊登了该报记者官建文报道:《老促会积极为老区人民办实事 三年来为六十多个老区市、县办实事二十多件》,中国社会报(国家民政部主办)5月17日第二版刊登了一篇该报记者李汀报道:《老促会为开发建设老区做奉献——三年中60多个老区市、县受益》。
1999年至2000年,通过国家财政部下达重庆市财政局直拨云阳县“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通过重庆老促会名誉顾问杨超,特补黔江老区解决老八路、复退军人医疗住房困难资金300万元。
从 2000年至2006年,李宗贤、罗树远通过罗文春主席、林中扬先生和赵公卿老领导,解决 135万元捐款,捐助5所希望小学。
编印了《老区简讯》139期,《重庆老区工作汇编》 2 册,《重庆革命老区专辑》22 册,《弹指一挥十八年》3册。出版发行了农业科技新书《中华肥王喷施宝》8000册。
2000年至2006年10月,李宗贤、罗树远扶持贫困学生 1340人次,共计金额40.1万元。向城口县、秀山县捐助爱心图书室2所、2万元。2003年至2005年通过同康科技、掌冠科技、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等向开县、城口、达州、黔江、忠县捐助医疗设备和抗“非典”药品等实物折合人民币 352.4万余元。
……
李宗贤与世长辞,是爱国报国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大的损失,但李宗贤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留下的宝贵社会遗产,依然会为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以及当地经济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发挥重要的作用。他热衷公益不计个人得失,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和光荣事迹,也必将永远激励后来者笃志奋斗、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