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环境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作者: 张帅 韩东起民营经济占据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态势引人关注。“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日前,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签约合作项目103个,总金额1080.98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展现出民营经济的旺盛活力和良好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宣示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给民营企业家送来一颗“定心丸”。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会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
民营经济之重要,政策全力呵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呈现“56789”的显著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除了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之外,北京、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等多地近期也纷纷举办各种活动、出台系列举措,为提振民营经济保驾护航。上海发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间投资科技创新等20项具体措施,于6月1日起实施;安徽印发《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提出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减轻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海南公布《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6方面制定26条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江苏进一步强化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支持,用7大类23条改善民营企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全社会正营造出尊重、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青海开展“民营经济政策宣传月”,组织相关单位集中宣讲民营经济最新政策……
支持政策给力,民营企业也努力。各项惠企政策助力,给民营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不同时代面临的困难不同,但是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困难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质量显著提升,不断取得发明专利数量与质量的突破,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50%左右,成为创新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目前,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这背后是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2021年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1.45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自身的突出优势,他们市场嗅觉敏锐、创新动力强、机制灵活、反应快,敢于涉足新领域、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勇于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这有利于提升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有助于加快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家竞争力。
自主研发、转型升级、求新求变,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民营企业只有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方能在激荡的时代大潮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浙江,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套150吨的超大型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模具正在加紧组装。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二季度海外订单回落,这家民营企业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企业很快发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加快车身轻量化改造的新商机并果断进入。二季度,国内订单占比首次超过海外订单;在江苏,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和阿里国际站等跨境电商提供的渠道优势,迅速打开了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目前出口占比达80%;5月27日,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仪式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举行。仅用15个月,AITO问界就成为最快达成“10万辆”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家庭小作坊,到横跨物流、化工、农业等多个板块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白手起家的乡镇企业,到如今产品覆盖国内80%以上光通信企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一个个华丽转型升级的案例,凝聚成民营企业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书写创新新篇章、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缩影。
“村超”出圈带动“村经济”。2023年的春天,神州大地燃起了“三把火”。三月,火了贵州的“村BA”;四月,火了山东的“淄博烧烤”;五月,再次火了贵州的“村超”。不管是乡村体育燃爆全网,还是城镇经济火爆出圈,均展现出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从“村晚”到“村BA”再到“村超”,乡村文化燃爆全网,小城经济同样火爆出圈,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久前收官的“村BA”赛事期间,台江县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带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此次“村超”比赛期间,当地政府在赛场周边合理规划夜间经济聚集街,鼓励广大经营主体通过流动摊位、后备厢集市等形式入驻,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服务,打造“月亮山+”品牌,带动县城及周边产业、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发展,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村超”带动“村经济”。
“村超”“村排”“村BA”……最近贵州的热度持续上升,为贵州带来了阔别已久的人气,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借助“村超”的东风,榕江县正全力打造“超好玩”“超好吃”“超好住”的“超经济”。“我们将在7月29日‘村超’决赛结束后,发起全国的‘村超’邀请赛,欢迎更多以美食为主题的足球队参与,比如像淄博烧烤队、柳州螺蛳粉队来对阵我们榕江的卷粉队。”榕江县县长徐勃说。
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民营企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我国海外发展空间,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外贸企业达51万家,他们的进出口总额21.4万亿元,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0.9%,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80.8%,民营外贸企业持续发挥了外贸“稳定器”的作用。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积极活跃力量,无论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民营企业已占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半壁江山,并呈现更加积极活跃的态势。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在带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出口,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3393亿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可见,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案例,都反映出民营经济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韩保江表示,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改善政府服务。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必须练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这“三大内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未来,要加快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切实减轻民营企业发展压力。在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体系上发力,全面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畅通银企对接通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连平说。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述了2023年的几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民营经济就一定能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下,民营经济正当其时、大有可为,相信未来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动能将会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