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大发展

作者: 韩保江

6月10日,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绍兴开幕。针对总需求不足矛盾,与会人士建议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特别要改善投资环境、稳定投资预期,尤其是民营企业预期。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本刊将相关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与读者共同分享——

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一些经济体呈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趋势,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内生动力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包括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亦不足。

韩保江表示,中国经济尽管处于下行通道上,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的表现仍然十分耀眼且未来的光明前景可期。那么,如何从困难走向希望,什么是未来发展的抓手?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大发展。从法理上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没有民营经济。从现实来看,民营经济的作用决定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来看,经济总量(国家综合实力)做大需要民营经济;走在创新国家前列需要民营经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民营经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需要民营经济。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的“两大沟坎”看,更需要民营经济。

从现实来看,民营经济作用决定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五六七八九”。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2.3%,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2022年末,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700多万户。

从法理上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没有民营经济。《宪法》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由于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性,才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过去一段时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用足用活用好机遇和政策,打造企业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地区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但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此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正本清源,优化舆论环境。

第二,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保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持久动力。

第四,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改善政府服务,即减税降费。

第五,求人不如求己,广大民营企业要练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三大内功”。“我觉得我们就要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站在调动每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基础上,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目前,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地产企业发展处在深度调整中,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方面下功夫,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助力人居生活。

从理论上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内涵。“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不仅要长期存在,而且要不断做强做大,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人们常比喻,一颗好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好的土壤,更需要好的气候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好土壤”,新型政商关系就像“好气候”。

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当然,优化营商环境除了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外,还包括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税务、工商、政法、监察等诸多方面的服务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