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
作者: 周天宇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开放特征。
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系列论述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功能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发展特别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区域发展论、对外开放论、经济特区发展论等重要理论也是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系列论述的重要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中积累的关于新区新城建设的工作方法、典型经验和实践观点,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系列论述的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系列论述
(一)国家级新区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功能区建设,将包括国家级新区在内的经济功能区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来推进。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为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牵头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动员令,使厦门城市发展空间从131平方公里拓展到1573平方公里,拉开了厦门新城新区建设的格局。他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经过深入调研,就福州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闽江口开发”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基本思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后来成为福州“3820”工程规划的重点地区。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闽江口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至2021年,福州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9.5%、16.3%、9.4%,闽江口区域人口增长至173.4万,经济总量超过2700亿元,成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2015年5月,习近平第14次踏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视察,为新区发展加油鼓劲。党中央、国务院均对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明确了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和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陕西西咸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四川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辽宁金普新区被赋予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的使命,湖南湘江新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主题。19个国家级新区在全国四大板块合理布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各个国家级新区也正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支撑引领作用。
(二)国家级新区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济功能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等经济功能区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成长。党的二十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国家级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大胆试大胆闯。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明确指出,“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他深情地激励浦东,指出在改革的征途上,随着探索的深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更为复杂,这就要求以开阔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去应对。对于那些既合法合规,又能提升民众福祉的措施,应该积极热情地支持和推动。在浦东开放开发30周年的庆典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浦东新区提出殷切的希望:“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要求国家级新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帮助浦东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格局。
(三)国家级新区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其实除了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19个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均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建设国家级新区必须有相当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是大尺度大空间新增建设用地的预留空间,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少有的潜力空间。国家级新区要规划先行、从容建设,少留甚至不留遗憾。
二、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跨越性发展
国家级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功能,以相关行政区为基础,承担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综合经济功能区。201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全国主要经济功能区分类与代码》(GB/T37028-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明确了经济功能区的规范管理概念,指出经济功能区是相对于行政区的一个区域分类,是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通过公共管理被赋予经济功能的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历史性进展,陆续批准了13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在区域布局上实现从集中于东、西部极少数地区向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的全覆盖,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加上党的十八大之前已经获批的6个新区,19个国家级新区的蜕变与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有机契合,新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国家级新区积极探索改革试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相关领域形成多个全国第一——包括第一个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第一家股权所有制交易所,第一个大数据交易中心,第一架国产大飞机等等。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亮点,比如浦东的奇迹、雄安的质量、滨海的速度、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等等。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
改革是新区的初心,创新是新区的禀赋,发展是新区的使命。国家级新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在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在解决诸多矛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一些新区存在执行规划不严格,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要素短板凸显,产业重复性堆叠,改革创新探索不够等问题;一些新区领导层级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效率不高,难以支撑宏大的新区战略定位。对此,新区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优质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是以国家级新区为重点,统筹经济功能区建设。作为综合经济功能区,国家级新区地域面积广阔,规划范围一般涵盖开发区、高新区等园区,有些新区甚至包含综保区、保税区、自创区等平台。以国家级新区为重点,协调推进国家级各类功能平台的建设。国家级新区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等功能于一体,集中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对此,可以将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功能与其他国家级平台的功能有机结合,在规划定位、主体功能、规划范围等方面实现耦合,在细分行业内整合。鼓励新区根据已建立的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园区,有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从而提升新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利于塑造独特的产业环境,而且能为新区内的各类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二是构建运行高效的新区运营体系。实行与新区战略使命相适应的管理层级。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各个国家级新区建设中各省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直接由所在省份或直辖市的党委、政府承担,通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监督,推动新区的建设进程,同时确保各项政策和规划能精准落地、顺利实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政执行效率,还能对资源进行整合配置,从而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作为省(直辖市)的下级层级或派出机构,新区履行本地区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探索实现大部制扁平化全覆盖的高效运行体系。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引领,离不开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更离不开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区管理机构最基本的职能包括项目管理、企业开办和商事管理、人才服务等,新区要在完善基本职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职能职责,积极探索大部门制改革,带动部门归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有效匹配审批和执法”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兰军.完整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21世纪政治经济学、新时代经济发展学[J].中国金融,2022(18):19-21.
[2]卢汉平.一张蓝图绘就美丽厦门:践行《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工程实践[J].海峡通讯,2019(06):36-37.
[3]李云新,贾东霖.国家级新区的时空分布、战略定位与政策特征:基于新区总体方案的政策文本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03):22-31.
[4]范巧,闫志伟,王琼.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评价及比较研究:以浦东、滨海、两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J].晋阳学刊,2017(06):136-142+145.
[5]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赵弘.中国区域经济40年的发展成就与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9(06):23-34.
[6]夏万军,余功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4):111-121.
[7]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13(002).
[8]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04-02(001).
[9]裴长洪,李程骅.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15(02):1-8.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