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作者: 刘琳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离开古田,经清流、归化、宁化,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失败,并为完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走出了重要一步。此时古田会议刚刚结束,红军政治军事双丰收,战士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站在武夷山下,远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泽东欣然挥笔写下了“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词句,昭示着红军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定会胜利的光明前景。

红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南昌起义胜利后,战士们将红旗插在南昌城头,红旗迎着朝阳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首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设计制作了第一面军旗,正所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在随后的“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将军旗牢牢置于党的领导之下。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进一步明确“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会场主席台正中央,仍是一面红底的镰刀斧头旗。

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黑暗中奋起,“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勇气,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征程,带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造就了人民军队对党的赤胆忠心、和人民的鱼水情意以及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的坚定意志,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引发了革命胜利的燎原之势。

9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历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以及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领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真正实现了“风展红旗如画”。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江西省党史文苑杂志社联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共同推出专题策划,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同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以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和精神研究成果,努力汇聚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